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移”出来的新生活


——平达乡大秧田移民新村见闻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8-31 17:08:21    保山日报     字体:
免费订阅“保山新闻快讯”,发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关注保山新闻网微信:baoshanxinwen,保山新闻早知道
  初秋的阳光暖暖地照着绿意盎然的平达坝。时值中午,走进龙陵县平达乡平安村大秧田移民新村,映入眼帘的是造型古朴的石牌坊(寨门),左边是水景公园,几杆修竹,数棵绿树,一池清泉鱼儿在漫游;右边是洗衣亭,池水清澈,搓衣石、景观石、亭台相映成趣,平添缕缕古风遗韵;一条条横竖有序的水泥村道把一幢幢农家小院切割成一个棋盘似的建筑群落,新居里部分移民正在装修房屋,有的在打吊顶,有的在粉白墙壁,有的种花植草美化庭院,一片热火朝天建设新家园的景象。

  总投资1032万元的大秧田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距集镇3公里,把平安村等打磨、胡家坟两个自然村115户6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432人)整体搬迁到生产条件较好的大秧田定居定耕。水、电、路等公益设施由政府统建,每户宅基地170平方米,政府对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无偿补助6万元,提供20年期无息贷款6万元,一般搬迁户无偿补助4万元,提供政府贴息16年期贷款6万元。工程于2012年12月动工建设,今年初又投入专项资金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按照“三通(水、电、路)、三改(厨、厕、圈)、三建(家、园、池)、一发展(经济)”的规划,浇筑了水泥村庄道路,户户建盖了砖木、框架结构的住房,家家建起了卫生厨、厕、圈和沼气地,实现了人畜分离;每户还建成了3至5亩不等的经济园,修建了一个1700多平方米文体活动场、一幢建筑面积365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室,架设太阳能路灯150盏,种植绿化树370多棵,建成绿化小品6个,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文体活动队,经常性地开展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走进村民李相辉家,在院子里歇晌的李老倌告诉记者:“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三代同堂6口人,我老伴病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我患高血压病不能干重活,儿媳的身体也不太好,两个孙子正在上学,全家的生计就靠儿子支撑着,日子很艰难。在老家每到雨季都担心山体滑坡冲毁住房,成天提心吊胆觉都睡不安稳。

  搬迁到这水美土肥生产生活条件好的地方,真是大有奔头,种了水稻、烤烟、茶叶,农闲时儿子去打短工挣几文钱补贴家用,生活好转了,脱贫有希望了。”“搬迁到大秧田移民新村,政府无偿补助了6万的建房款,还提供了6万元20年期的无息贷款,自筹了8万元,建起了一正一厢砖木结构的宅院,修建了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安装了太阳能沐浴器,添置了新款家用电器和1辆摩托车,过上了烧饭不用柴,点灯不用油,每天能洗热水澡,代步靠摩托,通讯联络靠手机的生活,好日子刚开始呢!”李老倌的儿子接过话茬。

  平安村党总支书记张家茂介绍:为了帮助移民拓宽增收路子,实现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村“三委”积极组织搬迁户外出务工,拓宽增收路子。大秧田移民村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有200多人,每年每人的打工收入在2至3万元之间,劳务经济成为搬迁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不少外出务工搬迁户把收入的大部分用来还建房贷款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对过上小康生活信心满满。

  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相荣家院子里堆满了建筑材料,几位泥工正在厨房里贴瓷砖,正在拌沙浆的老李乐哈哈地说:“易地扶贫搬迁好着呢!政府给的补助款都到手了,我建盖了一正一厢的住房,修建了卫生间和一个沼气池,安装了太阳能沐浴器,用沼气烧饭照明,沼渣沼液做农肥,我家也过上低碳生活了。种了8亩烤烟,每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儿子在外打工又有了一份收入,吃穿不愁了。” (雷 华)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