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留守有憾 大爱无疆


——记倾情照顾留守儿童的老麦乡村民张国富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8-15 15:41:27    保山日报     字体:
免费订阅“保山新闻快讯”,发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关注保山新闻网微信:baoshanxinwen,保山新闻早知道
  ■社会关注

  “留守儿童”这个随时代而生的群体,已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毕竟,近6000万留守儿童的问题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机构与专家在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以期最终出台一个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与措施。与此同时,因留守儿童而困窘的千千万万个农村家庭也在现实中纷纷寻求出路。在我市的施甸县老麦乡,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始终维系着这样一群孩子的期望与冷暖,请看——

  张国富这个名字,并没有给他带来一丝一毫富足的征兆,相反,由于生性木讷、善良,尽管已人到中年,可他半辈子,几乎都是在困窘与蹭蹬中度过的,还落下了一个“农村保姆”的雅号。

  6月初,记者一行在乡政府宣传干事的带领下来到了施甸县老麦乡清河村小朴寨居民小组。走下灰尘扑扑的越野车,抬头便看到一个40多岁的男人在立于岗上的家宅外向我们招手。一栋出厦的传统农村建筑孤单单立在万山丛中,一如眼前这位有点形单影只的老爷儿们——多年来始终照看着4个留守儿童、一个孤儿的张国富。

  眼前的“家”,尽管已经盖了新房,可整栋建筑,除了可以遮风避雨,其实就是一个还不曾作任何装修的框架。而就是这一框架,已让张国富背了13万多元的债务。为了迎接记者的到来,体弱多病的他与同样病魔缠身的老婆黄金地忙活了一上午,到山外的小卖铺买了瓜子与糖果,尽管自己不抽烟还不忘买了烟。对经济上捉禁见肘的夫妇二人而言,这又是一次破费,记者心里不禁暗暗难受。由此更加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夫妇二人在自身已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4个留守儿童和一个孤儿的重任,在冷峻的万山丛中默默诠释着“大爱无疆”的真正含义?

  困难面前,他默默接过“接力棒”

  因山体滑坡,张国富不得不把家从村脚搬到了村头。尽管负债累累,可主人公一家已根本不可能依靠土地上的劳作来偿清债务,因劳作时频繁出现的呼吸困难,迫使他无法再做任何重体力劳动。这对始终靠重体力劳动来养家活口的他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哀。为了活下去和查清病因,他几乎跑遍了市内的所有医院,最终均无结果。后来到省城请专家检查,才找到了真正的病因——重度神经性功能症。医生建议他绝不可过度劳累,尤其不能接近茄科类植物。这就意味着一直靠栽种烤烟维持生计的他从此将不得不放弃。而自那以后,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便只能靠在附近村寨打零工维持生计了。

  “欠了那么多的债,孩子又这么多,这些年你是靠什么撑过来的?”记者问。

  “……靠责任。”沉吟了半晌的张国富报以一个浅浅的笑。

  “应该是爱吧?”乡干事接过话茬。

  张国富的目光掠过山岗,眺向了远方。毫无疑问,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

  2005年的一个冬夜,张国富的堂弟张国旺家里传来了婴儿的阵阵啼哭声,孩子哭了好久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住在隔壁的张国富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赶紧与妻子起身跑到堂弟家里查看究竟。一问方知,原来是堂弟媳趁男人睡熟后偷偷离家出走了。而事情远没有就此结束,在堂弟媳出走不久,堂弟也以外出打工为由丢下9个月大的孩子从此音讯全无。张国富说,那一年,他的女儿张怡刚满四岁,面对这样一个境况,他和妻子商量后毅然替堂弟抚养起了这个不幸的孩子并取名为张钊。

  养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家里困难,也没钱买奶粉,夫妇俩只能磨米浆调米糊给孩子吃。一岁零三个月时,小张钊开始呀呀学语,一天,张国富背着他帮助妻子在地里干农活时,小家伙竟冲着他喊了一声“爸爸”,冲着黄金地喊了一声“妈”。这稚嫩的一声喊,让夫妇俩热泪盈眶,同时也更坚定了无论多么困难也要把孩子抚养成人的念头。

  “亲生父母不要他,我们要,欠债我慢慢还,孩子我慢慢养。”张国富说。

  二胎与孤儿,他们选择了后者

  与自家男人一样,妻子黄金地同样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可这好听的名字同样没给她带来过任何好运。自若干年前在南伞打工与张国富认识并喜结连理后,身体状况就一直不好,生下女儿张怡不久,她就患上了糜烂性胃炎,这些年来,经过反复治疗,依旧不能彻底根治。由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加之领养了小张钊后,她与丈夫便打消了再生第二胎的念头。

  张国富告诉记者,因张钊年纪尚小,平日里,夫妇二人自然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他身上,无形中也就忽略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每每想到这些,对女儿,他心里总有愧疚。作为父亲,他只能希望女儿长大后能给他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翻开这一家子的影集,除了几张合影外,影集中贴满了裁剪成各种图案的小纸条,这些纸条都出自女儿张怡之手。其中一张这样写道:“我不曾有过快乐的童年。父母从没给过我特别的关爱。每当同学们在我面前说起童年的种种快乐时,我的脑海总是一片空白。有时老师让我们在作文中写童年的趣事。天啊,我真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

  面对记者的困惑,张国富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女儿生病了,刚好那天老婆外出不在家。当时养子张钊刚满一岁,不能将其独自留在家中。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背上养子,牵着病恹恹的女儿向山外的卫生室走去。“自个儿的女儿病成这样你不背,倒背着别人家的孩子。真弄不懂你……”他说,那一天,面对乡亲们的指责,他一次又一次地躲着女儿投向自己的目光,其内心可谓五味杂陈。末了,也只能堆着笑脸对大家说:“这孩子可怜,爹妈不在身边,我就是这孩子的亲爹……”

  类似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可事实是,这天底下没有一个人比他更爱自己的女儿。正所谓岁月无痕,惟石能言。终有一天,长大后的女儿会明白他的苦心,也总有一天,他这份无私的爱一定会有回报,而这份回报就是孩子们毫无扭曲地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融入家庭

  如若说,主动领养小张钊是一种亲情间的无奈,大伙还可理解,那么主动为大哥、二哥两个家庭照顾留守家中的孩子,大家就有些困惑了,毕竟,病痛的折磨已让夫妇二人走到了近乎山穷水尽的地步。在常人看来,这两口子其实就没必要这么做——

  2009年,大哥张国贤夫妇为了生计不得不远赴福建打工,13岁的儿子张明和10岁的女儿张平被迫留在家中。尽管大哥走前并未对他作过任何交待,可作为叔父,他少不得要时常去看望一下孩子们。有一天,他再次去看望两个孩子时,发现又脏又臭的孩子居然在吃两天前的冷饭,因天气太热,那饭已经有点馊。他说,那一刻他的心痛到了极点。为什么?因为父亲早逝,他与哥姐们从小也是在缺少家庭温暖的情况下磕磕绊绊长大的。而这一痛,他就干脆把两个孩子接到家中养起来。这一养,就是整整7年。

  2011年,二哥张国位夫妇步大哥后尘也前往福建去打工,留下11岁的张建和8岁的张余无人照顾。走前,二哥踯躅了很久才到家中与他商量,能不能帮他也照看一下孩子。张国富毫不犹豫地说:“你放心去吧,二哥,有我在,这孩子就一定不会学坏。”

  就这样,张建与张余也走入了这个家庭,而这一养,又是整整5年。

  至此,张国富夫妇带着6个孩子同吃同住,做起了名副其实的保姆。

  “照顾4个孩子他们给你寄钱吗?”记者问。

  “寄的。”张国富点了点头。“为了将来有据可查,孩子上学的每一笔开销我都记在了本子上。”

  “据说学校很远,照顾这么多孩子上下学,你是怎么做的?”

  “为了一碗水端平,我一个孩子都不接送。当然,生病的例外。否则,就一辆摩托车,你说我该载谁?”张国富说。

  而就因为这样,女儿张怡可谓满腹艾怨。

  “瞧,她把所有的话都写在里面了。”黄金地翻开了那本影集递过来。

  于是,记者又再次读到了这样一张小纸条:“我在心里抱怨过,为什么他们的父母为了挣钱忍心丢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他们这是干涉了我的家庭,夺走了本应属于我的幸福。每一次上学很累的时候,我总幻想着爸爸能送我;每一次看着同学们喜笑颜开地做着父母的车子离去,我就会想哭……”

  张国富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14岁,已经上初二;养子张钊10岁,上小学四年级;大哥的儿子张明高中毕业后已随父母去打工,女儿张平16岁,上初三;二哥家的张建14岁上初二,张余12岁,上小学五年级。因只有一辆摩托车,所以,每个星期五他名义上是去接孩子们,其实只为他们载书包。孩子们会一起结伴回家。

  孩子们心里的好父亲

  为获知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记者一行来到了孩子们就读的太和中学。

  第一次面对记者,宽敞的教室里,4个孩子羞涩的挤在一块。

  坐在记者面前腼腆的女孩子就是张国富的女儿张怡,问及如何看待父亲平等对待她与兄弟姐妹们的这种行为时。她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

  “你觉得父亲好吗?”记者又一次试图和她交流。

  “曾经确实有过父母的爱被哥姐们夺去的想法,也不敢对父母表露,只会悄悄写在笔记本里。写出来了,心里就会觉得好过多了。可现在的我想法已经不那么自私了,反而觉着有哥哥姐姐们在一起,不仅能相互照顾且乐趣多多,从中也明白了父亲的苦衷和不容易,他绝对是一个好父亲。”张怡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听着妹妹的这番话,张建张平兄妹俩脸上漾起了一种感激之情,露出了甜甜的笑容。两兄妹告诉记者,在叔父家的这些年里,叔父每时每刻都在代理着父亲的责任,学习成绩不好他会放下农活到学校找老师沟通,寻找原因。生病了他会带他们去看医生,嘘寒问暖,极尽照顾。他们做了错事,他从不大声喝斥,而是耐心地坐下来,与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有时他们甚至会觉得,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未必会像叔父这样有耐心。叔叔与婶婶这辈子不容易,他们现在上初中了,很多道理他们都是明白的。而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有朝一日成人了,有能耐了,再回报叔父一家的养育之恩。

  采访结束后,记者把孩子们这些想法反馈给张国富,这位已近不惑之年的汉子悄悄流下了泪水。他说,说到回报,其实他与老婆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绝对不能让孩子们学坏了。只要他们健康成长,学了本事,这就是作为长辈想得到的最大回报。这是本能使然,也是爱的使然。至于眼前的困难,他相信只是暂时的,一个大活人,绝对不会被尿憋死。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