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杨罗建 残疾人朋友的“清凉油”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7-06 10:53:01    云南日报     字体:
免费订阅“保山新闻快讯”,发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关注保山新闻网微信:baoshanxinwen,保山新闻早知道
  5月的一天,骄阳似火,保山市隆阳区兰城街道办事处昇阳社区委员会院落内,一场企业助残行动正在举行。一位拄着双拐的中年汉子穿梭于人群中,摆放桌椅、协调事务、接待来参加活动的残疾人朋友,不停地忙碌着。

  等一切安排停当,请他到主席台就座时,他拒绝了。他放下双拐,靠在后面的墙壁上,深吸了一口气,时刻观察着现场的动静。“我主要是干好服务工作,现场那么多人,不能出纰漏。”他说。

  他叫杨罗建,是昇阳社区残疾人康复协调员,2006年至今,他在这个岗位上已工作了10年。残疾人朋友都称他为“清凉油”。

  凭借毅力,他从充满药味的世界走了出来

  1967年6月,杨罗建出生在昇阳社区的一个普通之家,乖巧可爱、聪明伶俐,很是讨人喜欢。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大病让杨罗建落下了终身残疾。一岁三个月时,杨罗建常常高烧不退,最后确诊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晴天霹雳,一家人不知所措。此后的几年间,杨罗建的家人四处奔波,寻医问药。杨罗建回忆,他的童年充满了各种药味。

  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疗水平普遍偏低。杨罗建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右下肢变细,走路失去平衡,从此,他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了。

  杨罗建并没有因此悲观,相反,家庭的温暖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他乐观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杨罗建回忆儿时的生活时笑着说:“父母和哥哥姐姐对我特别好,我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幸福的摇篮中,没觉得和其他人有什么区别。”

  在学校,杨罗建同样表现优异,从小学到初中杨罗建都是班干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也有着自己的梦想,“站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然而,这个梦想却因他的身体残疾而破碎。

  初中毕业,杨罗建考试成绩超过了当时的保山师范学校录取线,当杨罗建正憧憬着自己的教师梦时,老师认为他身体残疾不适合教学,建议他报考高中。梦想破灭,杨罗建陷入巨大的失落和痛苦中,他生平第一次感觉到被歧视、被遗弃。

  倔强的杨罗建,做了个大家都意外的决定——走入社会,他想到更广阔的天地中证明自己能行。“人活一口气,我要向所有人证明,我能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能凭真本事活的更好。”杨罗建说。

  一天抡38500锤,虽然辛苦但很快乐

  历史上,隆阳区曾是云南西部边陲重镇之一,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兰城街道办事处下村就在此节点上,来来往往的马帮都要经过这里。虽时事几经变迁,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下村,马掌钉仍是这里的热销品。

  杨罗建走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下村打马掌钉,也是这份工作让他吃尽了苦头。

  每天早上8点开始工作,往往要到晚上10点才能下班,14个小时里,他要使用1个大剪刀、4个不同重量的锤子、6把大小不同的钳子,完成钉条初步加工、煅烧、加工成毛条,再煅烧、锤打、打磨、截断等种种工序,把一块大钢板加工成一个个4厘米长的方头马掌钉。

  因为聪明好学,别人要学一年才能出师,杨罗建3个月就学会了,他一天下来能打1100个马掌钉,几乎赶上了师傅的水平。他回忆,一个马掌钉要35锤才能打成,一天下来,他要抡38500锤。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对如此强度的工作都很难承受,何况杨罗建的腿还有残疾。

  “腿酸胀,两只胳膊更是酸痛难忍,手一直保持着握锤的姿势,筷子都拿不稳,好不容易夹着菜了,结果送不到嘴里。”那时的杨罗建,一双手掌满是厚厚的老茧,衣服上全是星星点点的小洞。打铁虽然辛苦,但杨罗建却干得很快乐。“终于能养活自己了。”他说。

  后来,他还学过修车、修电器、修自行车,为了生活得更好,不断尝试。后来,杨罗建从到修车铺打工,到自己开修车铺,再到帮车行组装自行车,他的工作一直都是在跟自行车打交道。钱一点点地挣,日子一天天地过,杨罗建过的平淡而充实。

  期间,杨罗建遇到了自己的爱人,一位来自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身体健全、勤劳贤惠的姑娘朱志乔。一年后,他们有个爱情结晶,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下了女儿。如今,儿子也已经娶妻生子,工作之余回家抱抱孙子是他最大的幸福。

  他拄着拐杖,却把行走的勇气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06年,自立自强的杨罗建又迎来人生的转折点,他通过报名考试到昇阳社区担任了残疾人康复联络员。当时,云南省和国际CBM组织(国际克里斯多夫防盲治盲慈善组织)合作,他又负责“残疾人自助组”的工作。

  平日里,杨罗建帮助残疾人进行“盲人定向行走”、“肢障康复训练”等康复训练,上传下达,协调联络辖区内每一位残疾人朋友,其热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

  家住昇阳社区11号的宋美凤大妈,今年62岁,与杨罗建的遭遇一样,她也是小时候身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落下了残疾。2014年的一天早上,她到社区办理事务,杨罗建见她没有拐杖辅助,走路很不方便,主动联系她,登记了个人信息,帮她申请了一副拐杖,亲自送到家中。

  “他自己走路也不方便,还亲自把拐杖送到我家里,罗建是个大好人呢,有了他我们残疾人遇到大事小情才有了依靠。”宋大妈感激地说。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更让大家广为称赞的是,在杨罗建的帮助和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不仅走出了封闭的世界,重新找到了人生价值。

  1983年出生的杨雪晓,曾是一名勤劳能干的帅小伙。2004年,在做电焊工作因不慎碰触高压电导致双上肢高位截肢后,他一直封闭在家中,偶尔出门都要把自己严严实实包裹起来,生怕受到别人的歧视与嘲笑。

  为了重拾杨雪晓对生活的信心,杨罗建多次上门劝说,让他参加“残疾人自助组”的活动,杨罗建还专门找来一些通过努力能独立生活的残疾人和他谈心,一步步引导他走出封闭的世界。

  在杨罗建耐心的帮助下,两年后,杨雪晓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不仅重新找回了自信,还开起了水果店,能自食其力了。2013年,保山市举行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杨罗建鼓励杨雪晓参加了三项游泳项目。比赛中,一名对手对杨雪晓很是钦佩,给他介绍了位姑娘,这位姑娘后来成了杨雪晓的妻子。去年,杨雪晓喜得贵子,升级当了爸爸。

  “受伤后,什么都做不了,我以为成了废人了,我的人生就这样完了,想不到我还能开水果店,还能娶妻生子,真是感谢杨大哥的帮助。”杨雪晓说。

  在社区做了10年的残疾人康复联络员,对本职工作,杨罗建有着自己的思考:“通过多次组织残疾人朋友到外县参加活动,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下一步我们将更多地组织此类活动,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走出封闭的世界,向全社会展现我们的精神面貌。”(朱金磊 杨蓉)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