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文化档案:佤族清戏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7-04 15:21:19    本网     字体:
免费订阅“保山新闻快讯”,发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关注保山新闻网微信:baoshanxinwen,保山新闻早知道

腾冲甘蔗寨村佤族清戏戏台

   远在明末清初,湖北人源于古老的青阳腔,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曲,被称为清戏,又叫做湖北高腔,于清雍正、乾隆年间从安徽传入湖北而形成,《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记载清戏:“也叫‘湖北高腔’。曾流行于湖北黄州(今黄冈)、汉阳(今汉阳)、德安(今安陆)、安陆(今钟祥)、襄阳(今襄樊)五府的二十五县。解放前已绝迹于舞台。解放后进行了挖掘,由楚剧吸收。”腾冲的佤族清戏也就是湖北高腔——清戏,经过远播而产生变异的一个民族剧种。是古代戏曲发展演变极为珍贵的“活化石”剧目。佤族清戏主要流传于腾冲县荷花傣族、佤族乡甘蔗寨村,领头人为李家显。它是一种用高腔曲牌演唱汉语唱词,着汉族戏曲服装,表演汉族故事,以一唱众和的帮腔为特色,主要用打击乐为伴奏的古老戏曲。据考证,腾冲的佤族清戏于清代中晚期传入形成,繁荣于清末民初。

  甘蔗寨坐落在腾冲著名火山马鞍山南麓火山台地上,这里气候温和、风光秀美,主体民族为佤族,距腾冲县城30余公里,是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由于历代商贾、军旅、马帮以及各类流动人员经常集宿歇脚于此,使得甘蔗寨的人更容易接受和倾心于汉文化。

佤族清戏表演

佤族清戏表演

佤族清戏表演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清戏能在以甘蔗寨为中心的十数个村寨活跃演出,这与当时的明朗练(相当于乡级行政机构)管事李如楷的积极倡导、支持并亲自扮演角色有密切的关系。清戏传入甘蔗寨的时间,约为清代咸丰年之前,上溯2至3代人,在杜文秀起义时期,迫于战乱而停止了演出活动。清同治年间,甘蔗寨佤族头人李如楷力倡恢复,积极加以组织排练,并亲自扮演角色,使清戏在村中常演不衰,还到周边的汉族村寨演出。这是佤族清戏的繁盛时期,培养了一批骨干艺人。此后,时盛时衰。1984年,县文化部门对清戏加以发掘整理,培训演员,参加县文艺调演,并参加了同年地区文艺调演,被誉为“珍贵的民族剧种”, 《佤乡人家》还参加了云南省农民调演。中国戏曲研究院专家也深入甘蔗寨,为佤族清戏录音录像,将其正式列入中国少数民族剧种之一。

佤族清戏传承人李家显

  2008年佤族清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李家显是真正的清戏世家,也是代表性的传承人,从曾祖父复兴清戏到他儿媳这一辈,不间断从事佤族清戏的表演已有5代了。祖父李润有和父亲李茂广都曾是清戏的主要演员。由于经常听见唱戏或跟随父亲去演戏,耳濡目染,李家显很小就学会演唱清戏。而且,在以后的艺术实践中,他还大胆地对清戏进行了一些革新。比如,将父辈的板凳戏(坐着唱)改为站着唱,并加入了一些戏剧表演动作。原先,伴奏乐器仅在桌子上摆当子、小钵等,弦乐除一支京胡外,其他什么也没有。现在则加入了二胡、京胡、锣、鼓、钵等伴奏乐器。李家显成为佤族清戏的重要传承人和活动组织者,是对佤族清戏声腔和剧情最为了解的艺人。

  清戏传入甘蔗寨后,与当地的“社火”习俗融为一体,有灯有戏,既有祀神祈福的含义,又改变了“社火”零散单调的状态,展示了人民祈福庆丰、喜气热闹的场面。

李家显与戏曲专家探讨佤族清戏

  佤族清戏的剧目故事感人,情节生动,文辞优美,人物性格鲜明。流传下来的常演剧目有《姜姑刁嫂》、《姜诗顺母休妻》、《逐赶旁氏》、《芦林相会》、《安安送米》、《回朝缴旨》、《加封韩愈》、《文龙辞妻》、《钟离点化》等10多折,这些剧目均取材于汉族民间故事《三孝记》和《白鹤传》。

  佤族清戏的声腔有“九腔十三板”,九腔为大汉腔、四平腔、高腔、放腔、哭腔、花音腔、百珍腔、苍胡腔、土子腔。十三板为清江引、浪淘沙、山坡羊、下山虎、一枝花、滴滴金、步步娇、驻云飞、小桃红、倒垂帘、菜花黄、柳叶青、哭相思。这些曲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即善叙事,又善抒情,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演唱时大都有帮腔相伴,具有“不托管弦、锣鼓助节、一人启齿、众人帮腔“的特点。

佤族清戏伴奏

  佤族清戏的演出形式较为简单,角色有生、旦、末、丑之分,早先不化妆,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化妆。表演者服饰分衣、褶、蟒、靠,头饰有盔、冠、巾、帽,还有髯口、鞋靴、面具等。早期服装无水袖,比较贴近生活,显出一种特有的简约美和质朴美。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引子或念诗,然后再唱或道白。没有复杂的身段,台上的做功均是依据演员对剧情的理解而发挥。佤族清戏的表演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既没有完整严格的戏曲程式,也没有千锤百炼的表演技巧。演员们只需要随着情节、情绪的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手势和身段即可。演出服装也多为素色小穿和无水袖的民间花灯类服装。(责任编辑:杨丽华)

  注:档案保存于保山市档案馆,摘自《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馆藏档案等。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