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小山村的华丽转身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2-04 10:36:25    云南日报     字体:
免费订阅“保山新闻快讯”,发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关注保山新闻网微信:baoshanxinwen,保山新闻早知道
  核心速读

  距腾冲市30公里的曲石镇公平社区,坐落于火山熔岩台地上,因缺水而闻名。这里曾发生过腾冲三大“水事案件”之一的“公平水案”,居住于此的人世代为寻找水源消耗了大量的人、财、物力。

  因为缺水,农业只能靠天吃饭、广种薄收,长期实行的刀耕火种(烧火谷地)生产方式,投入大、产出少,人民群众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经济水平曾一度排名全镇末尾,群众看不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穷则思变,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公平人民通过摸家底、理思路,围绕做大做强一个集镇、一块石头、一片叶子,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变劣势为优势,激活了一池春水,小山村迎来大发展。

  一片叶子

  腾冲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大陆板块交汇处,千百万年前,火山喷发停止后,岩溶冷却,形成火山石。公平社区就坐落在火山熔岩台地上,土地种不成产值高的作物,只能种植包谷等耐旱的农作物,一年下来一亩地仅有两三百元的收入,收成不好的年景甚至还要亏本。

  随着时光变迁,情况更加严峻:农村家庭的人口、承包土地、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平社区出现了部分家庭人口少的农户掌握着大量土地,家庭人口多的农户人均占地少、甚至无地可种的现象,造成部分土地闲置,利用率不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传统种植业、养殖业收入较低,群众增收乏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增收致富难上加难。

  改变发生在2011年,公平社区立足上世纪90年代栽种的4000余亩银杏林和丰富的山地资源,成功引进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党总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3200亩,种植密叶型银杏树,从叶片中提取银杏酮。每年每亩补偿给农户218公斤水稻,按当年国家粮食收购三级水稻标准折钱。同时,企业每年支付给村集体10万元服务费,拓宽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渠道。

  为什么选择银杏树作为社区发展的产业?引进企业之前,对我们村的银杏叶做了检测,发现我们这里火山台地生长出的银杏叶所提取的银杏酮和内酯含量比其他地方的高20%以上,发展银杏产业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平社区党总支书记赵之元说。

  去年,公司收购银杏鲜叶2618吨,兑付金额628万元,支付农户土地租金130多万元。原来无人问冿的银杏叶如今成了宝贝,一亩银杏叶增收达1000多元。磨房小组村民赵应权10多年前种植了6亩银杏林,去年仅银杏叶便为他带来了6000多元的收益。村民张世雄流转的6亩土地获得了7150元的租金收入,比原来种植包谷的收益增加了好多倍。

  土地流转后,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少了后顾之忧,村里原来闲置的劳动力也得到了利用,妇女和老人纷纷被公司聘到基地劳动,一天有70元左右的报酬。2015年,农户在基地务工近10万个,收入600余万元。

  发展银杏产业,公平社区在小小叶子上做出了大文章,为村民扩宽了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末的2350元升至2014年末的9400元,2015年预计突破万元大关,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赢得了先机。

  一块石头

  在公平社区,火山石随处可见。赵之元介绍,不仅是在地表和附近的山上,甚至地下70米以内埋藏的都是火山石,但这些随处可见的财富,一直沉睡到2000年才逐渐被开发出来。

  公平社区黄花冲小组村民赵兴强是该社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0年,赵兴强在村头建起村里第一个火山石加工作坊,当时只有一台机器两个工人,每天都要面临重重困难。

  “没有水,只得到两公里外的村庄拉水,一车水5元钱,一天要拉两回;没有电,只得用柴油机做动力;没有路,材料做好后得用小拖拉机运到大路边再装大车。”回想起步时的艰难,赵兴强表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有付出就有回报,第一年,赵兴强做石材加工就赚了10多万元。祖祖辈辈种庄稼的公平人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火山石加工队伍。截至目前,公平社区共有216户从事火山石加工产业,年产值达1.5亿元,年利润达2300多万元。

  赵兴强坦言,如果没有公平社区领导的大力推进,火山石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2003年,村里从20公里外的大河水库引水解决村民用水的同时,也专门为从事火山石加工的村民架了水管,解决了加工时的用水难题。

  2010年,公平社区党总支争取到200多万元的资金,为火山石加工园区硬化了长近3公里、宽5米多的道路,告别了乡村小道。大货车可以直接开进加工厂,装运加工好的石材,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

  公平社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有着更长远的打算。“下一步,我们将规范火山石产业的管理,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火山石的加工技术,积极探索火山石材纤维化高新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率。”赵之元说,目前公平火山石材抽丝实验已获得圆满成功,为火山石产业向高精尖迈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个集镇

  在公平社区,村委会旁边一栋栋商铺引人注目。商铺整齐划一、干净整洁,比乡镇的商铺还气派。街道中间的公平批发部商铺老板张国芬,坐在店铺门口的板凳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织毛张国芬是公平社区寨子脚小组村民,2002年,她就在这条街道上租了别家的一间2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开了个小商店。“以前街子上乱糟糟的,垃圾丢得到处都是,地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铺子里满是灰尘。”张国芬说,一到街子天,乱摆乱设的摊点更是拥挤杂乱。

  改造和完善公平集镇功能已成为公平社区两委、村民迫切要求的大事,公平社区党总支集思广益,充分论证,经过初步估算建设小集镇需要800万左右的资金,但当时村委会仅有30万元资金。一边是群众建设小集镇的迫切需求,一边是资金的短缺,怎么办?

  为彻底改变街子脏、乱、差的现状,公平社区在市、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做出规划,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社区两委以“上级帮扶一点、项目争取一点、社区自筹一点、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的思路,建成了总投资800万元的公平小集镇,集镇有框架结构房屋2476平方米,商铺29格,摊位222个,硬化场地、道路6880平方米。

  小集镇建成后,张国芬迫不及待地租了两间商铺,一直想要扩大经营面积的她,终于圆了梦。“以前就算有扩大商铺的想法,苦于没有门面房,只能一直在那间小商铺待着,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这么好的集镇,我的商铺面积增加了2倍多,纯收入则增加了3倍多,每月能盈利5000多元,一个铺子能养活我们一家人。”张国芬开心地说。

  集镇建好后,商铺规范了,街道整洁了,公平村经济活力迸发。“一到街天,附近乡镇的商贩、村民都慕名来我们村赶街,比过年还热闹,街天一天就能卖20多头猪。”赵之元说,村委会每年还有17万元的铺面租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2015年,公平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居曲石镇第一。(贾云巍 朱金磊)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