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小罐茶”——小土罐煨出的千年味道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12-17 16:49:40    本网     字体:
免费订阅“保山新闻快讯”,发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关注保山新闻网微信:baoshanxinwen,保山新闻早知道

图片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土陶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物质天然性质的开端,这种用
黏土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在古代一度作为生活用品,因制作工艺简单且造价低廉,备受寻常百姓青睐。司空见惯的小土罐或许是众多土陶类器皿中最不显眼的一类,除实用性外,并无太多艺术审美价值可言,但当它与一种同样看似平常的植物之叶因缘际会之时,竟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浓香酽味。这香味直穿千年尘埃与往事迎面扑鼻而来,让品味它的现代人滤去浮思杂绪,重新泛起对传统农耕文明中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美好向往。

图片

没错,这悠远味道与气息背后的另一位主角就是普通却特别的植物之叶——茶叶。俗话说:“茶为国饮”, 中国是茶的故乡,传说神农在野外以釜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如今茶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必需品,比如:传统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客来敬茶”、“以茶会友”、“琴棋书画诗酒茶”等等。

图片

图片 

1200多年前,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上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南国滇西的保山市昌宁县位于古哀牢国腹地,是世界第六长河——沧澜江流经之处,自然环境尤宜茶树生长。

图片

图片

据统计,昌宁境内目前约有野生树茶42群28万株,这些茶树有的树龄少则几十年上百年,长则几百年上千年,更有一株生于殷商时期的古茶“树王”, 树龄高达3200余年。这些茶树长于深山密林之中,历经千百载风霜雨露,吸取日月精华,实为制茶原料之上上佳品。

图片

图片

温泉镇毗邻昌宁县城,全镇约有野生古茶树7万余株,经GPS定位并挂牌保护的就达11176株。除自然造化孕育的神秘古茶树外,当地还有人工种茶的古老传统。据《茶经》记载:“(茶树)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来到享有“千年古茶第一村”美誉的温泉镇联席村,这里远离污染,生态环境优良,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坡之上的茶园层叠而整齐,如茵如垫。据了解,该村737户村民家家都有自己的茶园,全村人工栽培的茶园面积达11200亩,是当地百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家住联席村锡匠寨村民小组的施永忠老大爷今年已83岁,每天晨曦微亮,施大爷便会来到灶房,不做早点,单为煮一罐浓浓的土罐茶饮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地民居中的灶房布局仿佛专门为煮茶而设,通常都在靠墙一面砌一米见方的火塘,房梁上钉上马掌,垂一铁弯钩,挂一铜炊壶,悬于火塘正上方,旁边安一茶水柜放置各类茶具,墙上挂一篾制的茶叶笼用以装茶。施永忠大爷虽已过耄耋之年,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说起喝土罐茶的习惯,一向沉默寡言的他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欲将土罐茶的好处向客人一一道尽。施大爷对土罐茶的味道情有独钟,他爱喝,更是烹制土罐茶的高手。伴随着氤氲绕指的茶气,时光依稀回溯到60年前的解放初期,那时的施永忠风华正茂,是村里的帅小伙,同村姑娘罗桂珍同样是花样年华,生得端庄大方,两个年轻人相知相恋。这天,施永忠下定决心,拿着自己的全部积蓄——7元钱人民币,准备以此为聘礼前往罗桂珍家提亲。来到女方家后,女方父母并不论施永忠家境贫寒,而是直接对他说到,“女儿可以嫁给你,但首先得为我们煮一道土罐茶”。原来,这是当地嫁娶时的风俗,相传长辈们通过观察小伙子煮土罐茶的手艺便可见微知著,推知这位准女婿为人是否诚恳、做事是否踏实。施永忠本是有备而来,早就练熟了一手烹制土罐茶手艺的他欣然接受了二老的要求,只见他连忙在火塘上生火烧水,待铜壶水开,先取来一只状如一握的小土罐,放在炭火堆旁进行“煨罐”,接着手法娴熟地从墙上的茶叶笼中拈出一小撮茶叶,放至煨好的土罐中煎炒,并不时地将茶罐端起来轻轻抖动,如此反复,直到茶叶烤得茎膨叶黄、不生不焦、色泽幽亮、香气四溢;继而,又将茶罐端起来放在火塘边上,提起铜壶,加注沸水,猛然听得罐中声如天边滚过响雷,故土罐茶又称“雷响茶”。注水时罐中的茶水不少也不溢,此即烹制土罐茶的关键所在,所谓茶沫“喷泼不吃,不喷亦不吃”,必须掌握恰当火候让茶沫刚好冒至罐口;待水花落下,缓缓地将茶罐加满开水,再将茶罐炖于火塘边的炭火旁,片刻后,茶罐里的水沸腾了。就这样,施永忠将土罐中的茶一杯一杯地倒出,毕恭毕敬地递给未来的岳父岳母和亲朋长辈们品尝。施永忠烹制土罐茶的手艺得到了罗桂珍家人的认可,他与罗桂珍顺利喜结连理,两人之后60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相守白头。

图片

图片

图片

于是,如今总会有这样一幅让人倍感温馨的场面:隆冬时节,寒风凛冽,一座茶山中的一颗茶树下的一户种茶人家的灶房里茶雾蒙蒙、茶香郁郁,一家老小三世同堂围坐在火塘边,其乐融融地品尝着清芬四溢、沁人心脾的土罐茶,充满亲情和温情的笑声伴随着这茶的淡淡芬芳蔓延开来,飘得很远很远.....

图片

图片

“一杯苦,二杯涩,三杯四杯好待客”,温泉镇当地流传的俗谚对土罐茶的味道做出了最形象的描述,这与唐朝诗人卢仝“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描述茶的诗句看似异曲同工,不过也着实让人感觉两者有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之别。土罐茶貌似“土不啦叽”,但其身世渊源与文人士大夫所论的高雅茶道实则一脉相承,其韵味也不落于俗套,“雅”与“俗”的分别或许仅在人心一念之间。

图片

正宗的土罐茶当以原生态的千年古树茶茶叶为原料烹煮而成。千年古树茶茶叶的制作工艺颇为考究,须在每年清明前选一晴天,择一千年古茶树采摘春尾茶。苏东坡的《望江南》有“且将新火试新茶”之句,这“新火”指的是寒食节后重新生起的火,这时也恰好是清明节前,“新茶”就是新采的茶叶,可以看出北宋时人们也是按此节令采茶的。

图片

图片

《茶经》上亦讲:“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而制作土罐茶的千年古树茶茶叶也要求当天采摘,当天炒制杀青,当天晾晒,当天密封,才不至于变味,这与《茶经》上的记载惊人地吻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千年一叶,一叶千年,那么,这小小土罐中所承载与烹煮的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茶叶,亦是千年的雨露、千年的风霜、千载的人事变迁与朝代兴亡......

图片

嘉茗必有醇厚之性、温润之质、清澈之品,其正味虽稍苦,却耐人寻味,所谓“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饮茶需品,品茶需静,品饮之际,唇齿之间,体会的是茶,亦是人生百味。千年的土罐、千年的茶叶、千年的味道、千年的故事.....正待汲汲于尘世俗务的人们静下心来驻足留意,去缅怀和追寻一个正在逝去的传统农耕文明渐行渐远的足迹。(图/文:毛 三 李发祥 颜 冬)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李美兰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