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盘活土地产业兴


——探索实践中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姚关经验”之二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6-01 10:40:17    保山日报     字体:
免费订阅“保山新闻快讯”,发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关注保山新闻网微信:baoshanxinwen,保山新闻早知道
  近年来,施甸县姚关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充分鼓励和引导各村集体用活土地,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子。

  土地流转变“股东” 农民安心享红利

  “合作社经营一年,山邑村村集体经济就‘活’起来了,村集体有钱,干事也有底气了,村组公路硬化、卫生环境改善以及文艺活动组织等跟着来了。”挂钩山邑村18年的张为美见证了村里的发展,感慨地说。

  山邑村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姚关镇众多成功的农民合作社之一,也是全镇首家将扶贫项目资金(77.8万元)作为股金,与流转农户土地折资资金(80.48万元)和村干部自筹资金(50万元)融合作为股本的农民合作社。合作社由村集体、村民、村干部三方“参股”,流转土地由合作社集中经营,规模化发展种藕、养鱼、养小龙虾等产业,产品直接对接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

  张为美说:“与把土地流转给企业经营不同,成为‘股东’后,社员收益不仅有保底土地租金,还可以享受盈利后的二次分红,另外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比原来自己种田多了好几份收入。”

  “家里的3亩水田都流转给了村里的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合同写得清清楚楚,一亩800元,年底保险能拿到2400元租金,分红多少还能拿点。”山邑村村民李自周一边介绍,一边拿出他家的土地租赁合同向记者展示。

  记者清楚地看到,合同的落款处除了他和村委会主任的签字及红手印外,还有姚关镇人民政府的第三方公章。

  “土地流转了,有镇政府担保,我们就能安安心心地等着拿租金、分红利。”李自周说:“不用种地,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每年都给家里带回五、六万元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不用愁。”

  山邑村像李自周这样和村委会签了土地租赁合同的一共有459户,涉及全村9个村民小组。

  村支书杨绍武介绍,去年盛夏,山邑村千亩莲藕种植基地荷花盛开,每天有近2000人前来观赏,一些村民也顺势开起了农家乐。合作社经营的第一年,山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6094元蹿升到7181元。

  “除了山邑村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姚关镇还成立万仞岗、水月等莲藕种植合作社,按照“统一管理、承包土地入股、年底分红”的运营模式,组织实施万亩莲藕种植项目,打造莲藕渔业休闲庄园,目前社员总数达1200多户5000多人,已完成莲藕种植2880亩,水产养殖1036亩。”姚关镇党委书记李艳说。

  村里来了“大本事” 带领农民奔小康

  “我家租了13个大棚,大约能够种植5万棒的香菇菌棒,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在云南大本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大棚种植香菇3年45岁的张明发说。

  张明发告诉记者,他家一共4口人,夫妻俩和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18岁,去了广东打工,二儿子还在上初中,需要妻子在家照顾,偶尔才会到公司来帮一下忙。平时张明发一个人管理大棚,到了采菇期,就找上二三十个工人来帮忙,除去工人工资和其它成本,一年至少还有五六万的收入。

  位于姚关镇大乌邑村境内的云南大本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云南省率先专业从事香菇生产、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为所有菇农统一提供优质品种的菌棒,免费提供技术培训。菇农种出的香菇全部以每公斤6元的固定价格卖给公司,由公司统一加工、销售,菇农不用承担任何市场风险。”公司总经理赵兴健介绍。

  “我家准备承包5亩,可惜报名建大棚的时候报少了,今年还没有完全建起。”49岁的大乌邑村村民蒋开和告诉记者,看到这几年种植香菇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技术和销售上也没有什么风险,他便和妻子商量,把远在上海打工的儿子叫了回来,一起承包大棚种香菇。

  云南大本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香菇种植基地目前吸纳菇农近7000余户,产业辐射大乌邑村及施甸县多个乡镇,直接带动大乌邑村及周边村子和其它乡镇的上万农民就业。

  李艳告诉记者,目前,姚关镇通过外引内培,聚集起一批扎根姚关的企业,引进了好好饮品公司、明辉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万家欢食品公司等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带着农民群众抓生产、闯市场、创品牌,成为了试点建设的关键支撑,并组建了经济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全镇已发展夏雪梨、大樱桃、澳洲坚果、冬桃、蓝莓等2300亩。

  跟着市场调结构 山地种出“金疙瘩”

  雷打树村地处姚关镇南部,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1300毫米,属于全镇典型的高寒山区村。近年来,随着“高原特色农业”这一品牌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追捧,雷打树村的烟熏火腿和绿色蔬菜在市场上越来越走俏,这个昔日贫瘠的小山村也逐渐变成了寸金之地。

  “山区土地虽然分散,但可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雷打树村村支书李炳政说。

  为了盘活村里零零散散的土地,让农民种地收益实现最大化,雷打树村顺应市场需求,把萝卜、菜花、小铁头等绿色蔬菜作为主要产业来发展。

  “我们这里的萝卜大约55天就能收获,菜花、小铁头等大约80天能收获。”李炳政介绍,雷打树村每年可以种3季萝卜,每亩每季产量达6吨;菜花、小铁头也可以种两季,每亩每季的产量也能达到2吨。以萝卜每千克1元、菜花和小铁头每千克2元的批发价计算,1亩地种一年萝卜就能卖18000元,种一年菜花和小铁头也可以卖8000多元。

  “我们家有5亩多地,全部都种了蔬菜,除去所有成本,每年不低于四万五六的收入。”今年46岁的雷打树村村民李中发说。

  目前,雷打树村现有蔬菜种植1000多亩,涉及农户200多家,几乎占了全村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二,同时投资95万元建成火腿加工厂1个,年加工火腿1500多支,蔬菜和火腿产品不仅在本地市场备受欢迎,还远销德宏、芒市、南伞、孟定等地。(李活顺 刘自明 郭金灿)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