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隆阳土陶渐成市场新宠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11-27 16:08:48    本网     字体:
免费订阅“保山新闻快讯”,发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关注保山新闻网微信:baoshanxinwen,保山新闻早知道

  陶器是一种最为普遍而又极为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它以其特殊的方式不断延展着人类前行的足迹。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隆阳土陶始终在窑中薪火相传,使这一古老的工艺得以焕发生机并不断发扬光大。

  隆阳土陶历史悠久。3500年前,滇西古人就开始烧制并使用陶器。那时商贸交流不发达,土陶仅限于当地流传。明洪武年间,保山坝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二批大移民,中原辉煌的陶文化在这里开枝散叶。当时从南京应天府迁徙而来的张姓善制陶,姬姓善烧窑,董姓为雇工,三姓被指定到粘土丰富的金鸡一带烧制陶器以供军需,他们采用最古老的办法,用牛踩踏泥,手工搓泥,依靠人力驱动转盘来烧制古朴的罐盆。随着岁月的流逝,驻守永昌的明王朝部队,与当地居民日渐融合。陶制品生产已由单纯的军需用品扩展为日用品。

  随迁而来的育德姬式祖先堪称“保山的制陶始祖”。他们在隆阳区小官庙建起了第一个陶厂,当时产品质量较差,但“物以稀为贵”,人们仍视之为高档的稀奇用品。天长日久,陶料不断减少。于是,姬式便四处寻找陶料丰盛之地。经多方找寻,发现育德村是制陶宝地。于是,便举家迁往该村重建了一个新陶厂。随着姬式陶厂在育德村的落地,本村陶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质量好、做工精细,各地商人都来此地选购,往往一出窑就被抢购一空。他们用马把陶制品驮到各地贩卖,金鸡土陶就这样走南闯北,扬名海外。故育德村又名窑上。因陶业兴旺,学习陶艺成了当时最有吸引力的手工业。人们纷纷慕陶而来。尽管当地有好男不上门的习俗,但众多男青年仍然成了育德村的上门女婿。部分妇女帮着系罐耳、搓泥、翻晒、出窑等,呈现出一个家庭一个工厂,全家人分工合作的繁忙景象。20世纪中期,育德公社还成立了制陶联合社、烧陶副业队,以满足市场之需。运营30多年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各种外来品的冲击,对土陶的需求量越来越小,制陶联合社、烧陶副业队也相继解体。许多陶人纷纷弃陶从它,然姬氏一家一直坚守陶业,思变求新,锐意改革创新,开拓出了一条传统土陶的复兴之路,使传统土陶重现光华。

  在隆阳土陶的发展进程中,对土陶有较大影响的是姬仁礼一家及魏颜东。姬仁礼一家是制陶世家,数代人以传承光复陶业为使命。姬仁礼在传承父辈精湛的制陶手艺的基础上,请专业工程师改良了传统窑房,增加了制陶烧制的空间,开发了“樱桃红”釉涂料,提高了土陶的精美度。姬仁礼之子(姬从彦、姬从朋),创建了永子陶器厂,扩建了厂房、购买了设备、研发了工艺美术陶、兴建了展室,使企业生产走上了机械化、规模化之路,促进了隆阳土陶从传统日用品向工艺陶、旅游陶转变。魏颜东,他在传统土陶上,融入彩绘、雕刻等深加工工艺,研发出了观感和触感更加细腻、审美性更强、艺术含量更高的彩陶产品。目前,投资300多万元的“云南窑上陶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即将拉开生产的大幕。在隆阳“陶人”的坚守与开创中,隆阳土陶再度成为市场新宠。目前,已形成了以隆阳区为中心,辐射临沧、德宏、大理、怒江等周边州市,远涉香港、美国、日本等地的销售格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隆阳土陶年销售额达500余万元,吸纳100多人就业,已成为一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富民产业。

  纵观隆阳土陶的兴衰史,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社会发展史。土陶从军需用品到日常用品再到工艺美术品的演化进程,折射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隆阳土陶仍以其悠久的历史、讲究的选料、丰富的品类、奇特的造型、艺术的美感与人们的生活相生相伴,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方历史文化遗存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 杨建桂)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李美兰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