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送文化 种文化 育文化


——龙陵拓展公共文化侧记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11-19 16:09:54    本网     字体:
免费订阅“保山新闻快讯”,发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关注保山新闻网微信:baoshanxinwen,保山新闻早知道
     岁末时节,举足龙陵乡村,记者看到处处散发着文化馨香:农民剧团锣鼓阵阵,龙灯狮舞精神抖擞,农家书屋人头攒动,广场文化精彩纷呈……近年来,该县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加强文化建设,唱响服务农民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三重唱”,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构建起文化阵地网络化、文体活动精彩化、文明新风和谐化的格局。

  送文化:为农村文化“补血益气”

  “走,到寨文化广场‘甩’山歌去!”每到农闲,龙山镇横山村大塘子寨的一些村民,便自发到寨文化大院弹弦踏歌,大院里琴瑟齐鸣,旋律萦回,男女老少尽情放歌,尽情舞蹈,尽情娱乐。

  近几年来,该县坚持公共文化资金向农村倾斜,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对全县10个乡镇文化站进行改扩建,全县121个村、社区建起了综合文化室,开通了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网络,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有文化大院46个,60%的村(寨)有了文体活动场,有农民文体活动队300多支,培育文化中心户1000多户,构建起“两小时文化圈”,形成了县、乡、村、中心户四级文化网络。

  2007年2月,廖家寨成立了业余文艺演出队。没有演出器材和服装道具,队员们从家里搬来音响、歌带,自制演出服装,将寨里的文艺爱好者聚集起来敲锣打鼓地开场了。他们闲时排练,忙时务农,不施粉黛不着华装,从土地里走出,带着泥味走上舞台。几年来,编创了《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好》、《买车》、《好日子》等30多个文艺节目,有歌舞、小品、花灯小戏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国家政策,讴歌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文化惠民,既要有“免费午餐”,更要有“文化盛宴”。近几年来,龙陵县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为乡镇文化站增加了经费,配备了文体活动器材和设备,不断提升基层文化补血益气增强造血功能。

  龙陵县还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文化,使一些民族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创作编排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反映基层火热生活、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地方小戏”、“文明小戏”,农民自发组建的“泥腿杆剧团”、农民文艺演出队,每年为群众奉献文艺演出3000多场,县民族工作队送戏下乡1000多场次,从“输入型”文化活动向“互动型”文化活动转变,让群众当“主角”唱“大戏”,节目都由群众演、群众唱、群众看,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种文化:为农村文化“培土施肥”

  如果说“送”文化是直接把文化资源输送到基层,那么,“种文化”则是在基层建文化的内生发展机制,为农村文化阵地培土施肥。

  龙陵县在做好“送文化”的同时,把“种文化”提升到重要位置,指导乡村建立艺术基地、创作基地,每年义务为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提供指导和培训100多场次,不断培养和壮大文艺人才队伍,全县3000多名基层文体骨干、300多支文体表演队伍充实到基层文化广场,构建起“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寨一院(舞场)”的农村公共文化网络,厚重的文化底蕴、深厚的群众基础,激发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促进了农村文化成长,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走,到寨文化广场“甩山歌”去!”每到农闲,碧寨乡城墙山寨的一些村民,便自发到寨文化广场弹弦踏歌。

  “歌头”杨兰枝介绍:“别小看我们的‘甩山歌’(踏歌)晚会级别低,但是人气挺高,虽然没有任何报酬,音乐一响,周边村寨的群众都赶来观看,甚至县里好多山歌爱好者也会慕名来参加。”乡村文化,农民是主角。龙陵县让“下里巴人”谱曲,“泥腿杆”登台,每年坚持举办新农村文艺汇演活动,年演出2000多场,老百姓自己的原创作品达1300多件,占总数的65%,参与演出的群众达1万多人,观众达30多万人。

  乡村文化点燃了农民的创作热情,镇安镇“草根艺人”施必昌创作了200多首歌曲提供给农民剧团(队)演唱,其中有60多首在周边县市(区)传唱,二胡独奏曲《摆达山歌》、《樱桃花开苦茵茵》、《东山梁子调》、《阿基拉及》等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龙陵县资料卷》。在龙陵县像施必昌这样的“草根艺术家”有300多人,他们的创作涉及美、影、书、文学、剧戏等多个领域,为乡村文化撑起一片天。

  育文化:为农村文化“助力鼓劲”

  如果说,农村文化的“输血——造血”模式只能解决基本的“文化温饱”问题,那么通过评选先进、展示成果的方式,使农村文化真正走上大舞台,发动社会关注支持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发展助力鼓劲,则是实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龙陵“育文化”的实质内涵。

  龙陵县10个乡镇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文艺汇演,激发了农民业余剧团(队)的热情。县文化馆、老体(舞)协每年派出人员到农村辅导农民业余文体活动队,编创了一批反映农村新人、新事、新风尚的文艺节目,并坚持常年演出,带动广大群众开展广场舞(踏歌)等活动。该县大力加强对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的培训,培育了一批文化中心户和文化大院,扶持了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开展了“流动书箱”业务,每年有1万多册图书实现了“漫游”,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农村群众文化形成的强大“磁场”嬗变为生机勃勃的“气场”,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近几年,全县有100多件美、影、书画、文学、戏剧、歌曲、舞蹈等作品获国家和省、市级奖,阿昌族舞蹈《阿昌汉子》、彝族香堂人土巴拉乐器演奏《欻豆》、傈僳族《刀杆之歌》在2001年、2003年和2006年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大赛中均获“彩云奖”金奖;傈僳族竞技项目《嘟哒哒》和彝族香堂人土巴拉乐器《酒醉筒》获得了2004年国家专利;抗战史诗剧《巍巍松山》荣获2013年省新剧目奖、舞蹈《金布郎》获2013年全省少数民族汇演金奖。 (雷 华)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姜永华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