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母亲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06-05 14:45:33    本网     字体:
免费订阅“保山新闻快讯”,发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关注保山新闻网微信:baoshanxinwen,保山新闻早知道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给你拌,你委曲的泪花,有人给你擦”……记得在西安求学的那段时光我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前望着西南方向一遍又一遍的听龚玥的这首《母亲》,以此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上世纪60年代母亲出生在腾冲北部的一个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农村家庭,外公手艺很好,木活、石活、篾活、赶马样样是好把式,外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操持着家里的活计,由于外公外婆的勤俭节约,家里的生活在当地还算殷实。母亲有兄弟姊妹六人,她排行老二,在当时的公社中,她干活是出了名的厉害,多的时候每天可以挣32个公分,附近的村村寨寨都夸母亲是个好姑娘。可是后来,在城里工作的三外公提议让母亲到麻纺厂做后勤工,对于忙于照顾弟弟妹妹耽误了学业的母亲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提升自己的机会,她高兴极了,然而,兄弟姐妹们并不赞同,甚至好长一段时间都不理她。那时候十九岁出头的母亲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后认为人生是要自己选择的,于是决定为自己做一回主。每当发了工资的时候,母亲总是大兜小兜的给家里人买各式各样的东西,在那个物资极其缺乏的年代这些来自城里的“东西”自然让兄弟姐妹们爱不释手,每次一回到家,母亲总是忙上忙下的,洗衣做饭挣公分什么都做,而弟弟妹妹总是像“跟屁虫”一样跟在母亲的后面,让母亲给他们讲城里的事情。母亲的宽容和善良最终迎来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后来,经亲戚的介绍母亲认识了一个外乡的老师(父亲),结婚前母亲看中了一套高档家具,标价是400多块钱,那时候她一个月的工资才40块钱,平时节衣缩食几年下来才攒了800块钱,多少次她站在那套家具前徘徊、踟蹰,可每一次她都空手而归,只到结婚的时候他也舍不得买过。在当时像这样“一工一农”的夫妻是很多农村青年男女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母亲婚后的生活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般美好。由于爷爷奶奶的身体不好欠下了很多外债,当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二话没说把自己的积蓄全部给了老人,同时,把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嫁妆——120双千层底布鞋全部背到街上卖了贴补家用。那时的母亲春天忙着采茶;夏天忙着找鸡枞;秋天忙着种青菜;冬天忙着腌腊腌菜,她千方百计的想着法子赚钱,同时随着我和弟弟的降生,母亲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越来越奔波,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如既往的孝敬公婆、默默的支持着丈夫。由于操劳过度,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

  母亲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我和弟弟的教育培养方面,她一刻也不松懈过。有一次她带着四岁的弟弟到地里种玉米,她耐心的教弟弟怎么放种子,弟弟在她的引导、鼓励下把种子放的越来越好,回家的时候她给了弟弟两毛钱,一毛钱买火柴,一毛钱给弟弟买糖果,结果弟弟拿着两盒火柴回来了,她不解的询问弟弟为什么不买糖果,让她吃惊的是弟弟告诉她:“买糖果一会儿就吃完了,而且只有一块糖果我吃了妈妈就吃不到了,买两盒火柴的话妈妈可以用好长一段时间呢!”虽然平日里她教导弟弟要学着帮大人做事情,要懂得生活的艰辛,要学会节俭……可是弟弟的举动着实让她又高兴又难过,她一个人跑进屋子瞬间泪如雨下。

  她总是说女儿要富养,儿子要穷养,即使是在家里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她也是让我衣食无忧,受最好的教育,给我十分良好的家庭熏陶。2005年我高中毕业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从得知我被录取的那天起,她天天晚上和弟弟抢遥控,为的是看陕西卫视,从电视上了解陕西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饮食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白天的时候她忙里偷闲的给我织毛衣、纳鞋垫、做布鞋、勾毛拖鞋,生怕我到了那个寒冷的北方受冻,同时,隔三差五的煮面条给我吃,我也曾无数次的告诉她不用这样刻意,而她总是担心着我到西安后吃不惯面条……

  岁月之刀无情的在母亲花白的银丝下刻下一道道皱纹,她干瘪的身躯,如松树皮一般粗糙的双手……每每想起这些我就禁不住流泪,是啊,母亲老了,而我也已为人母,然而就像歌词中说的一样——“不管你走多远/啊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濮兴江)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