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松山战役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07-10 16:05:55    本网     字体:

  一、简况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以大量兵力和装备进攻东南亚各国和太平洋诸岛。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决定成立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缅甸在内的中国战区。同时,组成了10万人的“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3月赴缅配合英军与日决战。“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虽在一些地区严重地打击了日军,但英军缺乏防御缅甸的决心和信心,故和中国军队配合不力,加之其他原因,致使中国军队孤军作战,连连受挫,而这种局面却使日军乘隙北上,迅速逼近中缅边境,控制了滇缅公路。接着于1942年5月3日越过畹町河入侵我国云南省,占领我国边防重镇—畹町镇。从此中国西南防线被突破,原本是抗日大后方的滇西随即变成抗日的前线。

  松山为高黎贡山支脉,位于龙陵县东北部的腊勐乡境内,雄踞于怒江西岸,其山状略呈“T”形,主峰海拔2019.8米,前临深谷,背连大坡,旁山起伏于足下,有遗世独立之概。松山地理位置险要,其东距惠通桥22公里,西至龙陵约39公里,是惠通桥至龙陵的咽喉,也是滇缅公路出入滇西地区的咽喉要地。松山战役遗址由诸个峰峦组成,南为鹰蹲山,北为黄土坡,隆起于中者为松山,山后稍低者为小松山,自小松山倾斜面衍平者为大垭口,复稍斜而上者为滚龙坡。1938年修筑的滇缅公路从滚龙坡经大垭口环绕松山蜿蜒至谷底,长达43公里,松山顶峰炮火可控制怒江两岸公路70余公里,是天然的军事要塞,易守难攻,被西方记者称之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东方的直布罗陀”。

  1942年日军占领该地,派第56师团第113联队主力3千余人以山顶为中心,沿公路东至惠通桥、西至镇安街,修筑了一个纵深达数十公里的强大防御体系,设置主峰子高地、滚龙坡、大哑口、长岭岗4个能独立作战的坚固据点,与中国军队隔江对峙。松山工事完全按照永久性作战需要构筑,极为坚固复杂,甚至连坦克也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即使重炮轰击或飞机轰炸,数枚500磅重型炸弹直接命中也不会使工事内部受到损害。河边总司令在写给日本南方军总司令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定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11个月以上。”阵地上还配有山炮、战车、汽车,设有医院、慰安所,地下有电话、通讯、供水、照明等设施,粮株弹药充足。所以56师113联队主力虽3000余人,却是一支能独立作战的劲旅。日军凭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顽固信念,56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就发出狂言:“中国军队不牺牲10万人休想攻取松山”。

  1944年6月,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奉命反攻松山,拉开了“松山战役”的序幕。我远征军先后投入两个军约四万人的兵力,历经较有规模和悲壮的大战十次,小战上百次,具体战役情况如下:

  一战松山——“浴血反攻,得失参半”(1944年6月4日至7月1日)

  1944年6月4日第十一集团军71军新28师82团团长黄文徽奉命指挥第一营向松山外围阵地竹子坡发起攻击,午后占领竹子坡,遗敌逃亡松山。远征军伤亡13人,日军伤亡30人。6月5日,黄文徽继续率领该团官兵向腊勐街守敌发起攻击,守敌拼死抵抗,终不支退守鹰蹲山,82团占领腊勐街。随后,82团乘胜在炮兵支援下,以第三营攻击鹰蹲山阵地。鹰蹲山有六七十度陡坡,到处是暗堡,为松山主峰屏障。远征军进入阵地100米内日军才突然开火。冲击山顶的第三营仅一个排的人生还。东岸山炮营支援下82团另两次山顶冲峰均遭失败。83团一部破坏了淘金河公路桥梁,切断龙陵日军增援通路。第82团再次报告日军偷袭未遂险情,建议通报各部保持高度警觉。

  6月6日,82团在黄文微率领下再次攻击鹰蹲山,并调2具美式“巴祖卡”火箭筒、3具M2火焰喷射器两种新式武器。步兵越过铁丝网,冲上山顶,与日军肉搏。但反斜面及松山日军炮火向山顶轰击,我方撤出战斗。7连梁连长、9连李连长阵亡,全团伤亡50余人,计日军伤亡不下于此。另83团3营推进至滚龙坡前。

  6月7日82团夺取鹰蹲山前沿阵地,日军队长被炸断腿自杀。6月8—20日,总体战事陷入僵局。13日,82团派出小股兵力在向导带领下破坏日军由黄土坡至大垭口、鹰蹲山供水管。15日至17日,占领鹰蹲山山顶大部,夺大堡垒2个,小堡垒7个。20日,82团、83团最后一次攻击并完全占领鹰蹲山,历时15天,敌人遗尸70余具,中国远征军各部伤亡1600多人,攻势日衰。

  6月中旬龙陵雨季来临,山洪暴发,怒江江面涨宽一倍,交通断绝,山道泥泞,骡马、飞机均不能行。无后勤保障,远征军军心动摇,攻势颓退,虽人数占优,但天时地利不利,背水一战,交通受阻,大雨滂沱,进攻困难。21日,卫立煌、宋希濂都认识到原计划中处于次要位置的松山已成为关键,松山不克,则可能全线崩溃。遂令71军钟彬军长率新28师84团主力,转至松山督战指挥。6月22—23日,71军军长部署第6军新39师117团、71军新28师82、83、84团1营、71军山炮连攻击松山日军。伤亡甚重。27日,钟彬令刘又军为前线指挥官,以117团、炮1团最后一次步炮协同攻击,失利。到7月初第8军接防为止,攻下了日军竹子坡、腊勐街、鹰蹲山几个支撑点,71军第28师、第6军新39师117团伤亡近1700人(士兵阵亡805人,伤763人;军官阵亡50人,伤108人),毙伤日军596人。而6月28日,日军第二百四十飞行战队的六架飞机给守备队空投了弹药补给,这是松山战役以来日军飞机首次出现,日军士气大受鼓舞。

  二战松山——“及时易将,重定目标”(1944年7月2日至7月4日)

  1944年6月30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心由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担任松山攻击,令第8军军长何绍周接替71军军长钟彬,完成指挥权交接。7月1日,何绍周抵达,至此,第8军接替了攻打松山的任务。7月2日至6日,第8军主攻松山子高地受挫,但占领北侧阵地(后爆破子高地坑道即由此处往前开挖)。何绍周召开营以上作战会议。最重要的决定,是由直攻改为从滚龙坡侧击。此后一劈到底,再未改变。

  三战松山——“得而复失,战术改进”(1944年7月7日至7月11日)

  1944年7月7日开始,第82师246团进攻滚龙坡,一举攻占了丙高地、乙高地,但丁、戊两高地上的敌堡垒难以攻克,敌人从斜面反扑,阵地得而复失。其他部攻大垭口、子高地未果退回。后何绍周在前线召集师团长会议,进行战术改进:不能仅以占领制高点为目标,须攻克堡垒,全歼守敌。具体方法是:采取限制目标攻击法,逐步攻略,避免一举突贯;以占领高地棱线为满足,绝对禁止突下反斜面,以免被袭;以有力之兵占领敌工一中,逐步严密肃敌;必以炮火先行破坏敌堡。进攻重点仍是滚龙坡,再逐步推进。

  四战松山——“先行软化,再行攻略”(1944年7月12日至7月19日)

  7月12日开始,103师307团,82师246团,荣3团、荣2团第3营,攻击滚龙坡、大垭口、子高地未果且伤亡惨重。7月14日,何绍周电告东岸炮兵调整战术,改区域性轰炸为限制目标,精度射击,定点破坏。至此确立对敌阵地“先行软化,再行攻略”方针,决定部队准备1周后再行攻击。

  五战松山——“联合作战,成效显著”(1944年7月20日至7月25日)

  7月20日开始,103师307、308团,82师246团,荣2团第3营,夺取了滚龙坡丙、丁、庚高地。军长何绍周将指挥所设在竹子坡,卫立煌也2次亲临。20日,日军联队长要求113联队副官真锅邦人必要时烧掉军旗。日军打算偷袭我军指挥部,但未成功。21日,日军本道阵地守备队长井上要次郎中炮毙命。据日方资料记载,至22日,本道阵地遭炮火连续轰击,落弹超过了8000发。23日,15架日机空降物资,第8军命令炮兵转移火力,步兵突击,展开了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罕见的步、炮、空等诸兵种联合攻击作战。至24日占领了丙、丁高地。25日晨,第8军再次对滚龙坡发起全面总攻,继任仅5天的日军本道阵地守备队长松尾良种中尉被炸死。

  六战松山——“同归于尽,斩断敌首”(1944年7月26日至8月2日)

  7月26日开始,中国远征军集中炮火向滚龙坡阵地攻击,战壕几乎被填平,日军再也无力修复。27日至31日,连日大雨,炮兵、步兵难以实施战斗协同,作战环境恶劣,远征军损失惨重,但还是占领了滚龙坡丙、丁、庚等高地。8月1日,何绍周令71军山炮营2连组成“单炮敢死队”,推进至阵前300米摧毁堡垒远征军炮击日本本道阵地2个多小时,阵地被炸毁,日军被斩杀殆尽。8月2日,何绍周被迫下令炮击已高地,我军246团几十士兵与日军短兵相接,互掷手榴弹,继以刺刀肉搏,甚为惨烈,最终双方同归于我方炮火,终于占领滚龙坡,斩断敌阵之首。攻克滚龙坡从6月6日开始至8月3日,历时57天,中国远征军伤亡官兵1352人,占全部参战人数35%。

  七战松山——“破釜沉舟,运筹帷幄”(1944年8月3日至8月19日)

  8月3日,蒋介石严令卫立煌转第8军于9月上旬克服松山,“如果违限不克,军、师、团长应以贻误戎机领罪!”。何绍周遂召集众将开会,决定对子高地实施“坑道爆破”。8月4日,炮兵开始软化小松山日军阵地。8月7日,为掩护坑道作业而进行的牵制性攻击,伤亡颇重。日军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下令重伤员自杀,遭抵制。日军派出小队夜袭,炸毁我方4门火炮。12日,击毁敌机一架,并占领大垭口阵地。13日,307团前锋夜袭大寨,下士班长张学成带3名战士冲入敌113联队司令部,缴获日军113联队关防印鉴。15日起,敌预感我方爆破子高地意图。17日,原守保山机场的荣3团3营归建。18日,敌机21架轰炸惠通桥。19日晨,我方将美军从加拿大用飞机调来的120箱、共3000公斤美制TNT烈性炸药装入子高地敌堡下两个药室。

  八战松山——“千钧一发,寻求支援”(1944年8月20日至8月27日)

  8月20日,卫立煌、宋希濂及美国将领、高级顾问至竹子坡观战。预定9:00起爆,因荣3团佯攻未撤而推迟。9点15分,军长何绍周在竹子坡通过电话下令起爆。敌主峰碉堡被冲起数米,烟柱一两百米高,如同火山爆发。荣3团、82师245团、103师第308、307团,夺取松山子高地,并击退两次敌偷袭。23日,日军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销毁掩埋了光学器材、被服、阵亡者遗骨、文书,日军最终退去。

  九战松山——“万众一心,奋起抗争”(1944年8月28日至9月1日)

  8月28日开始,远征军松山主峰诸高地及大寨一部发起攻击。29日,日军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被我方炮击活埋。309团损失颇重。30日,拉孟守备队向56师团发出求援电报。31日,我军清剿隐蔽工事内之残敌。309团占领4、5号高地。

  十战松山——“背水一战,松山光复”(1944年9月2日至9月7日)

  9月2日,第8军指挥部推进到子高地。清晨6点,何绍周电话命令各部限本日肃清松山之敌,准备通车。午后1时,何绍周转各部卫立煌“申未冬”严令:“松山残余之敌为数甚少;目前全局成败,转捩点全在松山;限该军于本日将松山及大寨之敌全部肃清,不得藉口先后及顾虑任何牺牲;如逾限未能达成任务,着将负责之师长、团一起押解长官部,以军法从事,该军长亦不能辞其责”!307、308团完全攻占大寨。深夜,第8军司令部下达次日最后歼灭全部日军令,103师师长熊绶春为左兵团指挥;82师副师长王景渊为右兵团指挥。另以245团为松山既占地区守备队,副军长李弥统一指挥守备队及右兵团。

  9月3日,第309团占领3号高地一座堡垒。当夜,日军组织兵力猛烈反扑,阵地得而复失。卫立煌电令第8军枪毙第309团团长陈永思。9月4日,何绍周令王光炜代理第309团指挥,与陈永思一道率“敢死队”攻占3号高地堡垒。当夜,再次遭到日军偷袭,阵地丢失,部队被冲散。荣3团团长赵发毕率20余名兵力驰援。9月5日,荣3团与第309团将3号高地反扑之敌击退。第307团(附第246团加强连和第103师工兵连、搜索连)、第308团攻克黄家水井。第8军调怒江东岸第244团第1营增援。当夜,松山日军陆续向第56师团发出“最后处置”情况和“诀别”电报。9月6日,第244团第1营抵达战场,接替完备阵地。第245团与荣3团合力攻占3号高地。日军命令重伤员自杀,并残忍杀害部分朝鲜慰安妇。9月7日凌晨,真锅邦人命令木下昌已准备出逃。远征军全力聚歼1、2、3号高地及马鹿塘残余之敌。真锅邦人焚烧军旗后独自发起“死亡冲锋”,被远征军击毙。至此,松山战役从1944年6月4日开始进攻,至9月7日克复松山,远征军苦战3个月零3天,松山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二、松山战役评价

  松山血战历时三个月零三天,全歼日军一千三百余人,中国远征军牺牲官兵达七千六百余人,最终打开了大反攻的前进通道。松山之上国有殇,松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中国军人的鲜血,巍巍松山见证了抗日英烈的不朽业绩。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都有独特地位和意义: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

  首先,自1944年日军被阻惠通桥,敌我隔江对峙长达两年多,松山反攻,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松山掌握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交通运输困难,反攻龙陵、腾冲,就会得而复失。松山反攻战役也是中国抗战7年多以来的首次攻势胜利,巨大地鼓舞了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中国军民。所以说松山战役是滇西抗战中的“关键性”战役、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性”战役、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战。

  其次,松山战役是中国军队首次歼灭一个日军建制联队(团)的战役、日军在亚洲战场的第一个所谓“玉碎”战。松山战役中我军以伤亡人数于日军五六倍的代价取得了胜利,松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抗日烈士的鲜血。它的意义在于日本天皇亲授的联队军旗被毁,旗冠深埋地下,113联队不复存在,成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首次遗留上千具遗骨迄今无法收敛的败仗。

  再者,松山战役是山地丛林攻坚战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军事学研究价值。松山地处高原,气候寒冷无常,变化多端,远征军反攻滇西正值雨季,时晴时雨,一日数变,且满山云雾,急风暴雨常有,远征军举步维艰。战壕内经常水淹脚踝,攻击中需匍匐滚爬,浑身水泥,作战条件极端恶劣。但远征军还是咬紧牙关,与日军拼命厮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战后第8军司令部参谋处编撰《第八军松山围攻战史》,为国民党重庆陆军大学教材(1946)。此役也被美国西点军校作为二战中山地丛林攻坚战经典战例录入教材。

  三、松山战役现存遗址遗迹

  松山战役遗址至今保存较为完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经普查共有遗址69个;遗迹815个,其中,日军691个,中国远征军124个;普查战壕约13200米,其中,日军11600米,中国远征军约1600米。1998年,松山战役旧址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2011年4月,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松山战役遗址的保护、开发也被列入全省文物事业建设“十二五”规划。松山战役遗址遗迹目前正在勘查、保护和开发中,是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开发、云南省二次旅游战略、桥头堡建设重点项目之一,龙陵县委、县政府也将紧紧抓住当前旅游开发政策机遇,把松山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抗战文化旅游目的地,让松山成为全国及至世界了解龙陵的一个窗口。

  (一)怒江惠通桥及周边

  惠通桥遗址:惠通桥遗址位于龙陵县腊勐乡与施甸县等子乡交界处的怒江峡谷上,海拔665米;将军渡口遗址:将军渡原名老渡口,施甸县称金刚园渡口,位于惠通桥上500米左右;孩婆山遗址:位于惠通桥东岸半山,当地人称黑炭坡;钵卷山阵地遗址:当地称老鲁田,位于怒江东岸施甸县等子乡境内,与腊勐松山遥遥相对。

  (二)竹子坡及腊猛街

  原口山阵地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南边,当地人称竹子坡,中国远征军称5600高地;第八军军部住所遗址:位于日军右监视哨南山脚腊勐村大滚塘社;第八军第一0三师住所遗址:位于腊勐村委会址,海拔1424米;腊猛街中国远征军战地医院遗址两处:一是位于腊勐村东边寨社员10号与16号之间(腊勐老街子),另一处位于腊勐村西边寨腊勐学前班址;沙子坡村遗址;白壁阵地遗址:位于腊勐原街左侧包包顶,介乎于左监视哨和右监视哨之间,海拔1373米,属日军前沿炮阵地。

  (三)鹰蹲山

  上松林阵地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东南边;何家梁子遗址:位于腊勐村大湾子上社右侧,海拔1934.8米;安家坡梁子脚遗址:位于腊勐村大湾子上社左侧,木瓜树地右侧一个独立小山包包,海拔1877.5米;日军岩山阵地遗址:位于鹰蹲山东南方向,当地人称木瓜树地,海拔1946米;西边山阵地遗址:位于腊勐西边寨后山,日军小营盘脚,是中国远征军进攻鹰蹲山的主要路线之一。

  (四)滚龙坡:甲、乙、丙、丁、戊

  日本本道阵地,当地人称滚龙坡,中国远征军将其划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阵地。海拔分别是2015.7米、2041米、2052米、2048.6米、2046米。此外还有松山日军行政班遗址。位于滚龙坡后山公路边,海拔2063米;松山日军喂鸡水街遗址,位于腊勐乡大垭口村小立色、核桃箐、猪食洼三寨的交界处,当地人称喂鸡水,海拔2090米。

  (五)滚龙坡:己、庚、壬

  日军山崎台阵地遗址。位于滚龙坡公路改道外山包,中国远征军城为“己”阵地。日军侧方阵地遗址:位于滚龙坡脚双家志地旁,高压线塔山包,中国远征军称为“庚”阵地,海拔1908米;日军后方阵地遗址:位于大垭口道班房后山,中国远征军称为“壬”阵地,海拔1981.4米。

  (六)大垭口:辛、癸

  纪念碑阵地遗址:纪念碑指腊勐大垭口滇缅公路纪念碑。日军纪念碑阵地遗址位于原纪念碑上方高地,中国远征军称为“辛”阵地;日军小股阵地遗址:位于大垭口左下方海螺地洼左侧山包,海拔1847米。中国远征军称为“癸”阵地。

  (七)大寨及黄家水井

  日军腹部阵地遗址:位于腊勐大垭口村黄家水井、新村和桤木寨范围,处大垭口东偏北1.2公里,是日军生活重地;黄家水井遗址:位于腊勐大垭口村黄家水井社,日军称卫生队阵地。

  (八)大松山:子

  即日军关山阵地,当地人称大松山,包括“子”高地、红帽坡梁子和核桃洼梁子阵地。

  (九)大松山:丑、寅、卯

  官坟坡头遗址:位于“子”高地西边。日军将官坟坡头、官坟坡尾、狗头坡顶和马鞍山一并称为音部山阵地,中国远征军称为“丑”阵地;狗头坡顶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西北方,中国远征军称为“寅”高地;官坟坡尾遗址:位于官坟坡头前边一个山包,中国远征军称为“辰”阵地。

  (十)小松山:辰、巳、午、未

  里山阵地“辰”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南边,腊勐大垭口村桤木寨后山,当地人称“小松山”;里山阵地“巳”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南边,当地人称傈僳坡,中国远征军称为“巳”阵地;里山阵地“午”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南边,桤木寨后山峰,隔干塘垭口与“子”高地相对峙;日军战斗司令部阵地“未”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南方,当地人称烧人坡垭口,中国远征军称为“未”阵地。

  (十一)“子”高地周围阵地

  关山阵地红帽坡梁子遗址:位于“子”高地北边,海拔2004.7米;核桃洼梁子头阵地遗址:位于“子”高地西北侧,海拔1989.1米;所罗门阵地遗址:位于“子”高地北边,当地人称核桃洼梁子;关山阵地马槽洼头遗址:位于“子”高地西北边,海拔1984米;狗头坡脚阵地遗址:与狗头坡顶相近,海拔1975米;马鞍山坡阵地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北边,海拔2009.8米;日军白果洼烧炭坑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北边白果洼山脚,海拔1960米;道人坪子阵地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东北边,老鼠坡上方。老鼠坡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东北方向,道人坪子脚,海拔1910米。

  (十二)黄土坡:5、4、3、2、1

  阿图阵地遗址:位于松山“子”高地北方,当地人称核桃洼坡头,中国远征军称为5号阵地;联络阵地遗址:位于5号阵地与3号阵地之间平台,中国远征军称4号阵地,海拔1951米;西山阵地遗址:位于4号阵地之下,即坵人坪子及向下延伸的左右两个山头,中国远征军称3号阵地;松山阵地遗址。

  (十三)马鹿塘

  日军横股阵地当地人称马鹿塘,位于松山村大寨1~3社范围。

  (十四)公路两侧前沿阵地

  平山阵地遗址:位于松山东北边,公路桩76~76.7上方;涡卷阵地遗址:位于松山东北边,公路桩78~78.5上方;下山口观察哨遗址:位于腊勐松山村三眼井社后山梁子嘴。

  (十五)怒江左右监视哨遗址

  位于腊勐老街子下左右两座山峰。

  (十六)其他阵地

  长岭岗阵地遗址:位于腊勐长岭岗村和中岭岗村后的一列山,当地人称3个坡;崖阵地遗址:位于大垭口村大水坪社和大柒树社后台,分两台:上台,当地人叫大谷场;下台,当地人叫小梁子;兜阵地遗址:位于镇安官岑村公所下,勐梅河与响石箐河交界处山顶,当地人称松坡;一峰二峰三峰遗址。(杨波)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姜永华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