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寻访远征军老兵”记者手记(十六)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06-21 17:05:28    本网     字体: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晴 寻访地点:施甸

  施甸县甸阳镇文武社区,巷道尽头有一个安静的小院子。县文化馆的张学兵是我们很熟悉的朋友,不记得他从哪里辗转听说这里可能住着一名远征军老兵,与这位老人的儿子取得联系后,他带领我们一路打听着找到了这里,不过意外的是,院子的门是关着的,还从外面上了锁。

  一群人在门外叽叽喳喳讨论了半天,又打电话到处问,可能是动静大,锁着门的院子里竟然有了回应,半天,老人颤巍巍的手从门缝伸出来,递出了开门的钥匙。

  原来,在锁着的小院里,我们要找的靳爷爷竟然在家。

  靳秉钧老人今年已经是91岁,和80多岁的老伴儿一起住在这座小院里,儿子一家住在路对面的两层小楼房里,喊话就能听见。老人院子一角不知名的花草开得热闹,反倒更显得小院空落落的过分安静。

  靳秉钧老人去年患脑出血后留下了腿脚麻木的后遗症,行动不便,因为怕外面的人随便进院里来惊扰到靳爷爷,老伴外出时经常就顺手把门锁上,今天,老伴是去玉米地里给庄稼铲草去了。

  靳爷爷是陕西临潼人,老家就在杨贵妃洗过澡的华清池边上,许是小时候托了故乡温泉水滑的福,老人现在仍肤色白皙,映着皓白的头发,微微有些刺眼。当年,为了承担长子的责任,也为了给弟弟妹妹省下一份口粮,16岁的少年靳秉钧跟着舅舅当兵离开了家,没想到这次生离成了死别,“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生今世,他已注定一辈子颠沛流离,没有诗人用以寄托乡愁的邮票、也没有船票,甚至看不见埋葬母亲的那方矮矮的坟墓。

  老人深深叹息:“姑娘,你们年纪小不知道,那个时候的人可怜,生了儿子是老蒋的,抽丁300块大洋可以请人顶替,家里穷,没钱找人顶就抽来了。开始当兵的时候在部队里的兽医院给牲口看病,从西安到甘肃,从成都到昆明,再到保山,一直没有回过老家,也有人劝我回去看看,没有钱,哪有钱回去?而且父母都死了,母亲哭瞎了眼睛,四几年就死了。”

  兵荒马乱的年代,生死未卜的命运,我们很难凭空推测,那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有没有因为恐惧、因为孤单、因为思念偷偷哭泣过。在乱世里,命真是比纸还薄的东西,承载不了所谓乡愁这种过于重也过于轻的负荷,只有淡然,只有认命。

  1944年,靳秉钧随队伍来到保山驻扎在施甸坝,此时,他除了为骡马看病,也开始学习看护伤病员,还当上了少尉军医。作为军医,虽然不上火线,但是松山战役的惨烈仍以另外一种方式给靳秉钧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说起往事,靳爷爷念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战争真残酷!”老人回忆:当时打松山死的兵太多了,有些救不回来,太多了,忙不赢好好埋葬,就请老百姓埋,没有墓碑,有个坑坑就算不错了,经常是没有腿,或者没有手臂。有的人伤重,哭的哭骂的骂,有的人死前叫:我想吃肉!但是也没有肉给他吃。有的兵也知道自己伤重要死了,请医生帮写信给父母,可是谁忍心把孩子的死讯告知他的父母呢?那会是怎样的晴天霹雳,万箭穿心!老人叹息:“可怜呢!那是个什么世道啊!”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靳秉均老人至今依旧保持着陕西口音,如果他知道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他也许会用欢快的语气来诵读这原本凄凉的诗句。因为,在老人的心底,回家去、回陕西临潼老家去,那是一个回望了一生的遥不可及的温暖的梦。

  其实,靳秉钧老人是有机会回老家的,几年前,临潼老家亲戚结婚,靳爷爷的儿子、孙子去了好几个人,坐飞机去坐火车回。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老人没有去。老人说:“我没有钱,回家一趟要好多钱呢。”

  再也回不去了吧,再也摸不到华清池的温泉水,再也吃不到宽宽的裤带面,再也见不到日思夜想的弟弟妹妹,就算梦中回望,怕也都是白发苍苍,不敢相认了。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