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 >> 正文区

保山市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破题“空壳村”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09-11 09:23:20    云南网     字体:
  云南网讯      今年以来,保山市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引领发展、服务民生能力,仅上半年就消除“空壳村”60多个。目前,全市已有7个集体经济年收入上百万元的村庄,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35个——

  解好填空题

  每年整合项目资金200万元,扶持20个村发展集体经济

  走进盛夏的腾冲县猴桥镇箐口社区,村庄周围的山上处处郁郁葱葱。这片由秃杉等多种经济林木组成的10.6万亩人工林,成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而其中4万多亩的集体林地,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带来上百万元收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让箐口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有了雄厚的基础。然而对于那些没有先天条件的村庄,又将如何填好集体经济的“空壳”呢?

  为了解好这道“填空题”,今年4月,保山市出台了《关于实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行动的意见》,引导农村从本村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实行一村一策,探索通过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依托集体土地、对集体资产的提升改造、发挥区位优势等途径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

  万事开头难,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启动资金是许多村庄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村庄就因为没有启动资金而迈不出这第一步,使得空壳现象长期难以解决。为此,保山市自2005年以来争取了88个省级建设项目,总投资1675.3万元,在城市社区、集镇所在地、城乡结合部等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村庄,通过建设出租房等,发展商贸、乡村旅游和配套服务业,使不少村庄有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如隆阳区辛街乡辛街村在2008年通过争取省级项目资金10万元,依托临近街面的1.06亩集体土地,修建了两层含铺面房、加工房、硬化晒场的综合粮油加工厂。去年,通过铺面和场地出租,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7万元。

  在此带动下,不少村“两委”也开始通过项目建设和村级自筹资金,对村级闲置资产和简易的厂房进行改造,盘活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通过对1994年创办的村办红砖厂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和加强经营管理,目前已实现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而对于那些既没有可利用资源也没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庄,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成为必然的选择。腾冲县界头镇28个村都成立了烤烟专业合作社及农业机械化专业服务队,合作社通过群众生产收取服务费用,既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今年以来,保山市又把重点扶持的对象指向了无经营性收益的“空壳村”,市里采取财政、信贷等多种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该市每年整合项目扶持资金200万元,扶持20个村发展集体经济;各县区财政每年配套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15个村发展集体经济。此外,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门经费,用于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协调指导、示范推广等工作,并要求金融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贴息贷款,把扶持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同时,该市还建立了激励机制,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对乡镇、村“两委”综合考核的内容,规定对村集体经济当年经营性收入超过3万元的村,可从村集体当年纯收益中列支5%用来奖励村组干部。

  做好选择题

  收益资金35%用于扩大再生产、20%分给村民、45%改善公共设施

  “我们这里医疗条件好,医生态度也好,又不贵,好多别的地方的人都来看病。”在箐口社区卫生所的院子里,正在打吊针的邵曰会大妈说。据介绍,该社区几年前一次投资67万元,为卫生所新建办公楼,配备了B超、尿检等对于村卫生所来说有些“高级”的设备,并大力加强了对在职医生的培训,一下子使该村卫生所远近闻名。

  空壳村的“空”填上了,接下来该做什么?集体经济的钱怎么用?面对这样的问题,箐口社区作出的选择是,把每年集体经济收益的35%用于林业扩大再生产、20%用于村民分红、45%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和公益服务。

  据了解,该社区依靠集体经济收入建立起老年人关爱机制,为老年人发放养老金,至今已累计发放250万元;还投入420多万元为两所村级完小修建了建筑面积分别为1000平方米、700平方米的校舍,购置了现代化远程教学设备,并对优秀教师和学生建立了奖励机制。而在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中,该村集体投入资金就达2200多万元。

  而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样过百万的中和镇新岐村,同样依托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村里不仅积极实现农民“零负担”,还让村民享受到丰富的福利服务。“新农合、养老保险都是村里统一交,自己不用出一分钱。要是没有集体经济,这些怕是也搞不起来。”68岁的村民闫生杰老人说。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让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村民所享受到的公共福利也有了飞跃,更重要的是,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带富了一方百姓,和谐了干群关系。

  箐口社区王兴何支书告诉记者,箐口刚开始搞林业时,都是由社区集体林场育苗或外购苗木,无偿发给村民种植。此外,社区还组织成立林业骨干队伍、修建护林道路,并且及时掌握木材市场情况,拒绝低于市场价的买家,保障群众整体利益。去年,箐口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多元,其中林业收入占42.8%。而当地一些“细节”的服务也让村民们感到十分贴心。“我们砍木材的审批,基本都是村里统一去办,不消批个3方、5方的单子都跑去县林业局,省了好大点工夫和路费呢,大家对村干部都很感激。”村民王胜宽大爷说。

  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并在服务群众、与民共富的过程中得到群众认可和信任,这样的例子正在保山农村到处涌现。在龙陵县碧寨乡梨树坪村,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发展香料烟、甘蔗、核桃、畜牧养殖等产业,依托气候、土地、养殖资源优势,带动了农民增收,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931元,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改变了昔日的贫困面貌,一跃走到了全县前列。而施甸县仁和镇勒平村采取“公司+合作社+果蔬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成立昌茂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开拓市场。去年社员发展到30余户,共种植板栗800亩、甜柿300亩,荸荠500亩,农户实现果蔬收入200多万元,村集体在产业发展中实现收入10万元。(沈 浩 张 寅 贾云巍)

  手 记

  与民共富是关键

  发展村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的重要性,在农村干部群众中有着广泛的认同。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往往能带富一方百姓,还能使公共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而集体经济带来的各种福利,如村级老年基金、教育基金、弱势群体扶助金等,会让群众切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会让基层组织得到群众更多的信任。

  然而,也有人担心,集体经济发展会不会出现“与民争利”或“村富民穷”的情况?保山市的实践证明,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同步探索建立一个集体与个人各司其职、共生共赢的合作机制,一个还利于民、与民共富,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分配机制,方可实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沈浩)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