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信息

保山新闻网2010 >> 正文区

在“三查三看”中推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09-04 12:40:02    保山日报     字体: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春节前夕,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就我市而言,优化投资结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路径选择。

  一、投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和发展基础

  (一)投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

  对保山而言,投资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2003年以来,全市投资保持了30%以上的高位增长,拉动全市经济保持了10%以上的两位数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50%以上,尤其是2009年投资对经济贡献率高达85.3%。在投资增长的强劲拉动下,从2003年到2009年,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从38.8:19.7:41.5转变为30.9:29.7:39.4,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二)投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基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结构转换过程,各种经济结构的演变影响和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进程,投资作为要素投入,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量。从微观角度看,投资是个体行为,有自发性。从宏观层面看,投资受制于区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资源及人力等方面,同时也在投资过程中影响或反作用于这些制约因素。投资方式的演变与转化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重要作用,投资需求拉动提供投资品的产业扩张,投资投向转变导致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现存的产业结构是以往投资在产业之间配置的结果,而现在的投资结构又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

  二、优化投资结构是保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投资作为推动保山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功不可没,但以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来衡量,我市投资方式依然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投资增长的瓶颈制约加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土地、环境资源和资金来源等制约因素将会长期存在并逐渐加剧,必将对全市投资增长产生严重影响。全市国有投资所占比重较高,投资自主性增长机制仍未形成,民间投资增长不足,制约投资的增长。

  二是投资持续稳定拉动能力偏弱。纵观保山的发展历程,投资率居高不下,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严重偏低,这种典型的投资引导的“追赶”型增长机制很难长久持续。投资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控制对象,由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强,投资的波动毫无例外地影响到经济波动。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投入不足。近年来,保山的投资仍然主要集中于市场需求旺盛、短期回报高的高耗能工业,更多是高排放的冶金、建材和化工产业,而高附加值产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及生态建设的投资比重不高。服务业投资不足,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偏低,能够产生持续经营能力的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不到30%,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尤其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转变的需要。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先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推进投资方式优化升级,创新投资机制、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有效投资、高效投资与绿色投资。

  (一)创新投资机制。一是创新投资增长策略,努力增加有效投入。从投资需求拉动作用看,要放弃对投资总量规模的追求,努力把扩大有效需求的任务让一部分份额给消费和出口。从投资供给推动作用看,要注重增加有效投入,即增加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努力扩大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供给。二是创新投资增长机制,努力培育内生增长。要培育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加大对教育、研发的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内需拉动;大力鼓励创新创业,改善民间投资环境,加大民间投资力度;依法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宏观调控和产业引导,改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进一步调整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三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努力拓展资金渠道。建立健全政府投资机制,进一步拓展政府投资的融资渠道,全面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拓宽民间融资渠道,设立政府担保基金、民间互助担保基金和大力发展盈利性担保公司等为民企提供银行贷款担保。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和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商,推进风险创业投资。

  (二)优化投资结构。一是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在产业布局上,优先发展服务业,尤其要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在制造业选择上,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鼓励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二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推进创新集群发展。通过加强和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载体,提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筹措力度,把工业园区建成创新型、集群式发展的现代园区。三是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功能完善。要以提高城市化水平和中心城市品位为目标,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CBD和新城建设为重点,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完善、特色更鲜明、集聚辐射能力更强的现代化城市。

  (三)提高投资效益。一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增强投资社会效益。资源节约可以减少项目的运行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建立产业、财政、金融、土地使用政策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消除地区封锁和价格垄断,放开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三是鼓励改建扩建项目,加大存量调整力度。对于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改扩建项目要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深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对投资的弹性系数,实现低投入快增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投资导向尽快向创新导向阶段的转换升级,尽快让创新替代投资来决定保山的发展速度和方向。

  三、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构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保腾高速公路、大瑞铁路、六曼等七条二级公路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龙瑞高速、腾冲机场扩建、保山至腾冲至猴桥铁路等项目,做好临沧市云县至保山高速公路、保山经临沧至普洱铁路、中国腾冲至缅甸密支那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缅甸密支那至班哨至印度雷多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前期规划和研究。

  二是加强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槟榔江、龙江、怒江等重点流域水电开发进程。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抓住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利用,逐步建成连接各县区和重点集镇的输气管网,大幅度提高民用燃气覆盖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和220千伏电网建设,尽快启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高电力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隆阳区红岩水库、腾冲甘露寺水库扩建、龙陵三岔河水库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昌宁县立觉河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做好施甸红谷田水库、腾冲花园水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城市和重点集镇的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高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两极带动的原则,着眼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提升隆阳、腾冲两极城市建设水平,辐射带动施甸、昌宁、龙陵城市加快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集镇和旅游小镇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小镇、手工业小镇、商贸小镇、生态园林小镇和边境口岸小镇。大力改善城镇交通、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

  四是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速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全市,推进数字保山建设。积极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加快网络升级换代。大力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积极推进保山“三网融合”建设。着力建设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相结合的通信网络,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

  五是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教育上重点抓好保山学院二期扫尾工作,推进中西部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扩面、筹资和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网络,扎实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提高重大疫情、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抓好市中医院住院楼、隆阳区人民医院住院楼、腾冲县人民医院外科住院大楼、施甸中医院扩建以及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龙陵县、昌宁县人民医院住院楼。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综合文化室和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实施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送戏下乡工程,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项目建设。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民健身工程。实施好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

  (二)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集约化。坚持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下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工业扩张。继续巩固烟草产业竞争优势,积极发展特色鲜明、市场广阔、吸纳就业人员多的食品、药品、生活用品、工艺品加工等产业。推进工业布局园区化,加强水长工业园区和保山、腾冲两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及龙陵、昌宁特色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为方向,围绕冶金、化工、建材、生物资源加工等产业发展重点,努力把工业园区建成生态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壮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支持企业开展联合重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增强竞争力。

  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企业模式运作农业。紧紧抓住新烟区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机遇,进一步提高烤烟生产水平。积极拓展香料烟市外种植,着力提升质量和效益。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发展蔗糖产业。全力推进核桃、茶叶、蚕桑、咖啡、中药材、红花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加快畜牧业发展。建立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精细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加强农产品贮藏保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现代化大型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保山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完善农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

  三是努力推进旅游产业国际化。深入推进腾冲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加快以温泉度假、体育休闲、翡翠购物为主的旅游产品开发,加快推进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建设,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开展旅游质量年活动,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

  四是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进一步重视金融业发展,促使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改善结算环境。完善外汇支付环境,开展居民个人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推动建设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强地方金融和农村金融工作,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旅游保险产品。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生态工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态保山”建设,有序开展怒江流域保护与开发,继续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培育商品林基地。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水源地、重要河流的保护和管理,有序开发利用土地、森林、矿产、水域等重要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实施易地扶贫开发移民工程,推动生态脆弱地区农村居民向城镇迁移。

  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大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强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大力推进各类减排工程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蔗渣利用、中水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对已建成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行改水改厕,逐步建立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

  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创建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和生态产业园区。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抓好清洁能源示范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四)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建成和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机遇,继续配合做好连接周边国家通道建设专项研究,加快境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开辟西向贸易通道。配合做好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扎实抓好天然气化工项目推进。加快猴桥口岸规划和建设,推进龙陵木城、腾冲滇滩、自治等边境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和互利共赢,加快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努力推进中国保山沿边开放试验示范区规划和建设,加大地方出口产品扶持力度,进一步搞活猴桥口岸物流,抓好中电投腾冲服务基地建设,发展以缅甸为前沿,面向南亚的贸易、物流和出口加工基地。

  (五)以科学求实创新精神编制好“十二五”规划,保持全市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解决现实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矛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取得成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突出项目支撑,突出产业支撑,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各县区、各部门协调配合,搞好与国家、省规划衔接,使规划的制定过程更加科学民主,以便将来实施起来更加有效,确保全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苏正平)


编辑:杨清宗           

我要说说 】 【 打印 】 【 推荐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