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保山要闻

    潮涌浪高天地阔——保山市改革开放成效综述

    2021-09-10 15:46 保山日报

    00

    初秋,隆阳区汉庄镇诸葛堰清波碧水、鱼儿欢跃,众人放飞了心情。施甸县姚关镇3000亩荷花竞相开放,靠荷塘经济享上了生态福利,鼓足了钱袋子的村民脸上笑意盈盈。腾冲市曲石旅游度假小区马鞭草花海中,游客正在赏花观景。依托松山抗战遗址,走“农业+旅游”路子的龙陵县腊勐镇,640亩百香果吸引着游客前来采摘。昌宁县勐统镇13000亩水稻绿浪滔滔、长势喜人……保山大地处处绿意盎然,生机蓬勃,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才刚刚收获,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又在徐徐展开,保山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我市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持续推进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攻坚、开放再提升、环境再优化,不断激发和催生出发展新活力,为保山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新动能。

    观大势 谋发展全局

    一座园区,从一片杂草丛生的低丘缓坡崛起,成为拉动保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这座园区,通过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保山投资创业的“洼地”和产业发展的“高地”。保山工贸园区,一个因整合资源而打造起来的聚集平台,是我市近几年来改革开放的缩影,它的建设和发展与全市改革开放所走的每一步路,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密不可分。

    2016年,针对工业经济小、弱、散的市情,我市开创县(市、区)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建“园中园”模式,着力破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府服务、市场服务产业服务等配套难问题,降低配套成本、提高承载能力,推动工业聚集化发展。其发展思路是: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统一征地、统一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统一入园企业标准。对于“园中园”所涉及的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由各县(市、区)自行解决。对入驻“园中园”的企业所产生的税费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及各项发展指标、考核指标归属各县(市、区)。2017年1月,市委《关于创新园区管理机制的意见》则具体规定:各园区要创新运营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投资机制、创新企业发展机制等,为园区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工作保障、政策保障等。

    这些创新措施一经出台,保山“园中园”形成了“五马竞争,生动活泼”的局面,产生了竞争效应、飞地效应、聚集效应。“园中园”迅速聚集轻纺、电子信息及大数据、硅基、装备制造、生物资源加工五大产业集群。

    目前已经成功引入山东恒丰、西安隆基、通威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园区被列为全省重点打造的10个千亿级产业园区之一,实现了“5+1>6”的聚集效应。园区发展模式的创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并推动着我市的改革全面向纵深推进。

    按照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安排部署,我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谋划改革任务,在全面承接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的基础上,始终聚焦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低端低效、旅游业“满天星星没有月亮”、中心城市发展滞后等制约保山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按照“一条路子、两个前列、三城定位、四化发展、五马竞争”的发展思路,先后谋划和推进“一线两园”“两个走在前列”、水电硅材一体化、肉牛产业发展、滇西辐射中心、滇西工业重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两区一地”、边疆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为保山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深改委结合实际安排10个领域改革台账任务1374项,有效落实1023项,任务完成率达100%。

    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改革任务,让改革解决问题、推进发展、造福群众,成为我市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求奋进 奏改革强音

    发展有难题,改革出实招。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实践,推出改革举措,提升改革效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体制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我市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关键性改革实现了多点突破,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实现了机构限额和各类编制总量“两个不突破”的目标。在经济体制方面,我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截至去年10月,共调整市级行政权力事项265项,公共服务事项94项,审批服务事项进一步精减规范;网上办理深度不断拓展,“网上可办率”达98.69%,全程网办率44.13%,95%以上的事项办理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一部手机办事通”向“手机移动办公”拓展,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政务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24小时“不打烊”;“放管服”改革经验在全省进行交流。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集体产权等领域改革,企业管理更科学,运营更高效,发展更具活力。此外,我市在加强基层党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旅游行业综合整治、脱贫攻坚领域、治理能力提升、特殊群体关爱、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方面开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保山被命名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腾冲政务服务模式成为全国典型,昌宁被评为“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秉持这一理念,我市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社会体制、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探索实施处理好“六种关系”、坚持好“七个拓展”、实施好“八大先行点”的“六七八”模式,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突破开放发展障碍,推动境内园区和境外园区联动发展,构建“一线两园”开放格局,使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建设境外园区的州市。我市被确定为城市医联体试点、腾冲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隆阳区瓦马乡《河东村村规民约》入选《民政部全国优秀村规民约汇编》、施甸被列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山邑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作为全省唯一入选中组部优秀案例选编等,是我市勇于探路子,积极作示范的改革精神的具体体现。

    闯路子 辟开放新局

    改革与开放总是相生相伴,改革是开放的条件,开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力。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资机制、融资体系的创新上发力,持续推进的“放管服”改革,为我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深入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蓄积了能量,增强了动力。

    近几年来,我市紧盯北京、上海、西安、四川、河北、浙江、广东等大企业大集团重点聚集区域,通过“一把手”招商常态化的高位推动,加大园区招商项目策划包装,加大招商项目服务力度,西安隆基、四川通威、四川世外乡村、上海新城控股、上海东方希望、上海鹏欣集团等大企业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保山。同时,我市放眼世界,努力扩大保山国际“朋友圈”。通过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友好平台,加强了对外友好往来和交流合作,在全面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为我市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打下了基础。几年来,市、县(市、区)、园区“一把手”赴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墨西哥、德国、西班牙等国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澳大利亚科思达现代化蓝莓种植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墨西哥Global Frut公司万亩牛油果种植加工项目、马来西亚HUAN TECK POH石斛种植加工销售项目等。5年来,全市累计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4682.91亿元,年均增长23.2%;实际利用外资8227万美元;新签约项目共416个,总协议投资3925.8亿元。如期圆满完成了保山市“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从改革与创新中“诞生”的“园中园”在对外开放中继续一路领跑。2017年,我市把“园中园”作为境内的产业集聚重要载体和平台,在缅甸曼德勒和密支那设立境外工业园区,以保山到缅甸的交通网络为连接线,推动境内的园区(保山产业园、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境外的园区(缅甸曼德勒保山缪达经贸合作区、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联动发展,构建“一线两园”开放格局。据悉,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项目规划总用地1905亩,现已取得《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和《境外投资备案证》,获得缅甸投资委员会的投资许可证。其中,先期实施项目占地面积约551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3亿元。签订入园协议9户,保山龙源鞋业有限公司已投产,内外联动发展平台正在逐步形成。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