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焦点专题 保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活 文学作品

    用生命践行初心和使命

    ——追记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腾冲边境傈僳族地区乡镇干部郭彩廷

    2021-06-20 10:59 黄宝洲 胡瑞 段绍飞

    2019年7月11日,47岁的腾冲市猴桥镇干部郭彩廷在下乡扶贫、抢险救灾的路上不幸遇难。他用生命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如磐的初心和如山的使命,用群众语言和傈僳族语言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用忙碌奔波的身影演绎着一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形象。

    脱贫路上的“阿依帕”

    7月9日开始,腾冲市猴桥镇连续几天遭遇特大暴雨,山洪暴发,道路塌方,农田被淹。

    11日早上,住在镇政府宿舍的郭彩廷一大早就起来了,看着大雨一点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他心急如焚。他实在等不下去了,因为今天是胆扎社区秀水村傈僳族特困户蔡国帅家厢房扶正的日子。蔡国帅家的厢楼要倒了。3天前,郭彩廷就联系了施工队,准备了材料,说好今天中午施工的。7点55分,郭彩廷约上辅警谷立奇,并把一块“禁毒防艾”的宣传牌放到自己的白色微型车后备厢后,两个人各开一辆车,从下街赶往边境傈僳族村寨胆扎社区。9点16分,郭彩廷用微信发出了一张山体滑坡导致道路被堵断的照片。然后开始电话联系挖机前来清理塌方。塌方清理完毕后,郭彩廷没有折返,而是继续往前走。9点40分左右,大雨滂沱,大地在发出“轰”的一声哀鸣后,洪水夹杂着上万方的土石倾泻而下。就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郭彩廷和车子就消失在了路右侧近百米深的山谷中。

    人们心目中的“郭老师”,在那一刻,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7岁!                

    猴桥镇胆扎社区秀水村蔡国帅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傈僳族特困户,全家5口人,42岁的蔡万催是蔡国帅的母亲,瘦弱,话少,有些木讷,面对记者的问题,她没有回答,只是一个劲地问:“阿依帕呢?阿依帕呢?”(傈僳族语,“好大哥、好兄弟”)她想把楼房已经扶正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郭彩廷的。

    他们家就挤在一间低矮的瓦房里。左边的厢楼是七年前买来的二手房子,去年开始倾斜,要倒了。郭彩廷挂钩这个村后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便到镇里申请了装修材料,联系工匠,定在7月9日来施工,以保证他们一家安全。

    距蔡国帅家不远处路边的一片水田里,是蔡明英家。全家7口人,早年举家去了缅甸。2009年,全家又搬了回来。由于地势的原因,全家几乎就一直泡在水里。一下雨,大水就漫进来,孩子在堂屋里都摔倒过几次。郭彩廷挂钩这个村子,走访时得知情况后,帮他们家申请了项目补助,拉来了水泥、沙子和碎石,找来工人,把堂屋和院子进行了硬化。又拉来了装修用的材料,对左厢房进行了装修。

    离开的时候,蔡明英拉着记者的衣袖问,“阿依帕”哪天上山(下葬),她要叫儿子去送送他。

    7月11日,是郭彩廷入驻胆扎村的第105天。这105天中,郭彩廷穿一身作训服、一双黄胶鞋,走遍了整个村735户农户,组织参加村组脱贫攻坚相关会议37次,带领评定了169户农村低保户;挂钩3户特困户;走访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62户住房短板户的次数,多得连村干部都记不清。

    如今郭彩廷走了,傈僳族群众都还在念叨着他的好……

    熊中旺家房子屋舍简陋,很长一段时间已经连电费都交不上了。郭彩廷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主动帮助熊中旺户缴纳了电费。

    大坡脚建档立卡户未成年孤儿学生余生强无人照料,他每周必去两次,还向镇民政办申请了1900元的临时救助,请胆扎完小的蔡文凤老师代管。

    杨家寨杨啟华、杨啟骞户患尿毒症医药费支出大,他得知情况后,当天就入户调查,并上报镇民政办按程序将他们纳入了低保管理。

    3月27日,郭彩廷被镇党委派往中缅边境傈僳族聚居区胆扎村,任党总支部副书记、第一党支部书记。105天里,郭彩廷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胆扎社区这块厚重的大地上,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傈僳山寨的"撮基帕"

    郭彩廷已经走了,但在轮马、胆扎两个社区的群众心里,郭彩廷是不折不扣的“撮基帕”(音译,傈僳族语“好人”的意思)!他是不会轻易舍得离开他们的。

    2010年,市、县开始筹备槟榔江水电站开发工作。

    郭彩廷出生在轮马社区,熟悉槟榔江的一切。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傈僳族群众的生活很熟悉,也自然学会了一些傈僳族语言。

    为配合县里的工作,猴桥镇抽调了大量的人员参与到前期的拆迁安置工作中。在抽派人员时,党委班子第一时间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郭彩廷。他成为工作组的得力“靠山”和干将,因为他比组长熟悉情况,他让人放心,他还总冲在最前面。

    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水库淹没区的坟墓搬迁,施工占用道路及安置点征地,地上附着物清理等工作。老百姓观念陈旧,不理解郭彩廷的工作,不愿搬迁亡故亲人的坟墓,他经常被辱骂,有的还连骂带讽刺地问他‘怎么不去迁你家的祖坟’。

    一开始,工作很难推进,但郭彩廷对安排的工作,总是回应那句口头禅:“又不怕!”他用近两年时间,按程序迁出1040多冢坟。

    如今,郭彩廷走了,但同事还在传诵着他的事……

    在三岔河迁坟过程中,郭彩廷的车里随时放着一个包,里面有印泥和各种表册,整个就是一个移动的办公室,随时随地服务搬迁群众。

    有一冢坟的后人在台湾、缅甸等地。郭彩廷得知情况后,打电话给他在缅甸的亲戚,帮忙打听坟主的亲人。20多天后,终于找到了坟主的后人。

    在淹没区拆除过程中,有14冢坟由于前期勘查存在失误,这些坟直到被淹没了才发现。群众反映后,这14冢坟的搬迁工作自然落到了后期开展工作的郭彩廷身上。在搬迁这些坟的时候,郭彩廷每次都是带着人划着船进出,直到把14冢坟都迁走了,他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一开始清除库区附着物期间,根据政策,对地面附着物处房屋以外都不补钱,零星树木也不补钱。由于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这对郭彩廷的工作影响很大,工作推进很慢。面对困难,郭彩廷并没有退缩,靠着他的人际关系、人品和韧劲,锲而不舍一点一点地来做。他不分昼夜,一遍遍走进农户家,跟群众反复沟通,不断做工作,群众最终都一一签了字。

    郭彩廷家就在淹没区,山林很多,但小辈子分家时没有把山林分清楚。其他同志在做郭彩廷家族间的工作时,遇到了很大阻力,都在看着郭彩廷会怎么办。郭彩廷知道情况后,义无反顾地说:“我和你们一起去,先砍我家的。后边的事情我来料理。”

    话说得很响,树也砍得很快,但他也因此“得罪”了自己的家人,被狠狠骂了一顿,但他默默受着,一副“任凭处置”的样子。

    2011年,在实物指标调查中,轮马社区群众对山地面积核实有争议,矛盾很多,具体涉及3个村民小组250多户人家。郭彩廷主动申请去化解这起矛盾纠纷。他前后用了3个月的时间,到群众家中和他们拉家常,不厌其烦跟群众讲明厉害关系,最终解决了这些矛盾。此后,大家一遇到“疑难杂症”,就更喜欢找郭彩廷。

    在移民搬迁过程中,郭彩廷常常坐在挖机的箱子上升到群众家房顶帮忙下瓦,疑难险重的事情他都冲在第一线。

    郭彩廷在和傈僳族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把他们当朋友,当亲人,最终成为大家心中的“撮基帕”。

    都说,群众利益无小事。直至去世,郭彩廷所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普通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这些小事都与群众的利益有关,关乎着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认可度。也正是这些小事、普通事,让普通群众记住了他。

    边疆基层的“哈勒波”

    郭彩廷会讲傈僳族话,群众亲近他;常说群众的话,群众理解他;总掏心里的话,群众信任他。村民们都说,郭老师心里有我们,他是一个地道的“哈勒波”(做事认真,可靠,板扎)。

    在郭彩廷的党员转正申请书上,他这样写到:“调入轮马完小后,我时时告诫自己,在家边工作并不容易。要搞好家边的工作,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更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要搞好本职工作,又要与群众相处好,唯一的绝招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服务。”

    入党24年来,郭彩廷一直在腾冲猴桥工作,扎根边疆民族地区。有人说郭彩廷,别人工作的环境是农村走向城市,越走越宽阔;而郭彩廷则是从镇里走向村组,越走越偏僻。他的这种“逆向”行走,恰恰正是一个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生动诠释。

    王根成是猴桥镇轮马民族小学的退休教师,也是郭彩廷的小学老师。据王根成回忆,1993年郭彩廷师范毕业分配的时候,坝区的中心小学和猴桥民族小学都希望他能到本校任教。郭彩廷最终选择了猴桥民族小学。猴桥民族小学里,有好几个学生来自花水。花水自然村距小学15公里,中间有山梁小河阻隔。每逢雨季,郭彩廷就主动去接孩子上学;周末,他又将寄宿学校的学生亲自送到家里。从教15年里,郭彩廷先后在猴桥民族小学、轮马完小、蔡家寨完小、胆扎完小任教,凭着对山区教育的执着和热爱,他扎根边疆民族地区,无怨无悔,尽职尽责。

    刚参加工作时条件很差,学校就在一个破庙里,下雨时常往里漏水,工资收入也很微薄。但每当他看到困难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总是主动去兜底,还经常从微薄的工资中抠出部分给学生买书笔。民族地区当时辍学率很高,风里来雨里去劝学生返校上课也成为了他当时教书的常态。任小学校长期间,他对教办安排的工作从不懈怠,将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了家长、教师的一致好评。由于工作出色,获得腾冲县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获得镇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称号等。

    郭彩廷在镇企业办工作时,工作认真负责,对企业主的困难及时予以解决,合规合理还亲自去帮助办理,遇有违规则毫不留情。下街社区杨家田的金鑫公司,到缅甸种植木薯来猴桥加工木薯淀粉和工业酒精,废水流到了古永河里,将河里的鱼毒死了一部分。经群众举报后,他带着企业办同事去现场察看,最终断定为加工产的污水流入河里导致了鱼的死亡。摸清情况后,郭彩廷给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并依法进行补偿处罚。作为镇企业办负责人,郭彩廷积极帮助企业发展,帮返乡大学生创业。腾冲市大有木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就与郭彩廷的大力帮助分不开,有一年公司发生火灾,公司法人吴世猛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拨打119,而是找郭彩廷。

    大家都说,郭彩廷树立了边疆民族地区一线好干部的形象。

    他生前有一句口头禅,无论再难啃的“硬骨头”,他都会微笑着说“又不怕”。猴桥镇政府的同事们公认,无论是征地拆迁、解决矛盾纠纷,还是其他工作,他都任劳任怨,勇于担当,是同事眼中的“救火队长”。

    郭彩廷为人谦和,勇敢坚毅,时常面带微笑,对群众的诉求随时放在心里。他爱揽群众的事。很多村民来镇里办事办不成,都委托他帮忙,他从来不推脱,他抽屉里随时放着群众办事需要的各种表格证件。他待人真诚。猴桥镇流传着一个说法,说“郭彩廷做客都是在晚上”。有亲戚朋友家里有客事,他白天工作太忙,没法去帮忙。

    在胆扎村,不论党员还是群众都知道,郭彩廷搞工作有一手,讲话讲得接地气,讲得到群众心里去,干事干得实在,干得让群众满意。

    在傈僳族群众心中,郭彩廷就是他们的“阿依帕”,“有事就找郭老师”成了当地人的口头禅。

    徐东昌脾气性格暴躁,文化水平低。园区建设需要征他家的2.2亩地。为这事,郭彩廷前前后后忙活了半个多月。徐东昌最终同意征地条件。

    架设基塔过程中,徐家寨涉及了郭彩廷的一户亲戚。亲戚得知后都骂他,表弟甚至还威胁要去“收拾”郭彩廷。但他骂不还口,忍辱负重,后来通过到家里和企业做工作,说服了双方,通过移动基坑将这个矛盾解决了。

    郭彩廷有一辆自家的白色微型车,这个大家都知道。郭彩廷每天开着私家车去办公事,这个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而他从来没有去报过一分油钱,这个却只有几个分管的领导知道。

    工作中,郭彩廷特别注重处理好“亲”与“清”的政商关系。迁坟工作涉及资金30多万元,账目清楚,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也无一错漏。

    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后,7月13日,永兴河电站的负责人特地从昆明不远千里赶来,在遗像前三鞠躬后离去。另外,一些企业负责人在得知郭彩廷遇难的消息后,都前来吊唁,以寄哀思和感谢。

    认识郭彩廷的人都会有印象,他最喜欢穿的就是作训服、迷彩服、黄胶鞋。在胆扎郭彩廷的宿舍里,看到的就是三套迷彩服。

    他走了,但在他宿舍卫生间的地面上,黄胶鞋上的泥巴都还来不及刷洗过……

    永不消逝的“尼奴帕”

    无论是在儿子眼里,爱人眼里,还是在朋友、同学、学生的心里,郭彩廷始终是活在他们心中的那个高大的“尼奴帕”(贴心、知心的意思)。

    郭彩廷的儿子郭美济,是一个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公安局工作的24岁援藏干部。郭美济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支援西藏。老爸心里不支持,但口头同意;老妈是坚决不同意。后来,多方做工作,一家人才同意他去西藏。本来,作为援藏干部,是要留在昌都市区的,但郭美济却主动申请去了基层,从事的是科技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工作。

    说到为什么去西藏工作,郭美济说:“我小时候就一直受爸爸的影响。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带着我去认识他的工作,接触他认识的人,甚至让我跟着去参与一些接待方面的工作。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他用摩托带我去做辍学学生的工作。路上,摩托冲下洼子,我受伤后送往医院。等我从手术室出来的时候,没有看见爸爸。老妈说,把她叫来后,他就去学生家了。”

    “第二个原因是,我既然是来支援的,是来锻炼的,就应该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在儿子眼里,郭彩廷是个对谁都热心肠的人,所以大家都信任他,把他当做“尼奴帕”。

    郭彩廷的妻子李秀明身体单薄清瘦。因为长期患病的原因,只好一直戴着假发。1994年俩人结婚后,她一直以丈夫为骄傲。在她的印象中,郭彩廷每天都在忙。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有什么事情也很少征求他的意见,倒是女同事和家里的嫂子,成为她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对象。

    今年5月份,一直生病的李秀明突然感觉很不好,但还是强忍着去给学生上课。打电话给郭彩廷,他说让同事陪着去一下,自己正在胆扎忙着,来不了;等脱贫工作告一个段落,他一定陪着她去医院做手术。郭彩廷也一样身体有问题。腰椎突出,疼痛得厉害。有一次,在家疼得在床上直打滚。他还血小板减少,到了较低值。妻子去找来药,但郭彩廷带着药,就又出门了。

    7月9日早上,下着大雨。李秀明上班前反复劝说,等雨晴了再去胆扎,郭彩廷当时也答应不去了。到了学校才几分钟,就接到郭彩廷的电话,说是已经在路上了,一定要去呢,有两户特困户的房子危险。李秀明在电话里大骂了他一顿。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郭彩廷已经挂掉了电话。让李秀明没有想到的是,这成了夫妻之间最后的一次通话。

    面对曾经的苦,曾经的痛,李秀明说,她不后悔嫁给郭彩廷。只是最后的离别,来得那么早,那么突然,让人措手不及。如今,郭彩廷家里现在还有84岁高龄的老父亲,耳朵失聪,常年生病。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疼,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得起。

    郭彩廷牺牲后,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纷纷表示哀悼。

    郭彩廷的同学群里发出了一篇哀悼的文章,叫《郭彩廷,我们在113班等你……》。得知同学郭彩廷离去的噩耗,原保山师范学校113班的同学们都无法相信这是真实的,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在同学眼中,学生时期的郭彩廷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每当身边同学遇到困难,他总是最先站出来的那个。同学陈保深说,有一次自己生病了,都是郭彩廷帮着打饭。晚上12点多,又带着生病的自己去医院看病。“他就是这样的人,心里一直想着别人。”

    作为郭彩廷早年的启蒙老师,1978年9月开学后的第一堂课,留在郭彩山记忆里最深的是那双小手举起的时候。在课堂上,郭彩山问同学们,长大后有什么理想。把小手举得高高的郭彩廷回答说:“长大后我要当雷锋一样的英雄!”从此,郭彩廷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直到生命最后的那一声 “快退!快退!有泥石流”。

    要说对郭彩廷的感情,出身傈僳族的镇企业办干部余绍楷最特殊。从2008年开始,在腾冲市猴桥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余绍楷和郭彩廷就开始同事,已经有近11年的共事时间。他反复说,郭彩廷就是做事认真、踏实,不管什么任务,都会按时按量地完成、从不推诿。两人的办公桌都是面对面。从出事那天开始,自己都还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因为郭彩廷是他们傈僳族群众眼中的“尼奴帕”,怎么舍得把朋友丢下。

    槟榔江的水依旧在翻滚前涌,狼牙山的雾也依旧在夏日里漫卷。人们拭干朦胧了很久的眼,在心里深情轻唤这一个早已习惯了的名字:郭彩廷!(黄宝洲  胡瑞  段绍飞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赵晓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