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理论探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打造沿边地区乡村振兴腾冲模式

    2021-02-05 11:38 赵碧原

    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们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为“十四五”乃至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期间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云南腾冲作为农业大市,将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认真谋划好“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工作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扛起重大历史责任,抢抓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的腾冲实践。

    一、彰显高原特色,建设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推动腾冲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依托特色农旅资源,从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品牌化入手,走农旅结合发展之路,打造工农共兴、三产融合、内外联动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建设全域旅游乡村主阵地。坚持以腾越文化为魂、山水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意为径,优化乡村旅游发展布局。依托火山、温泉、古镇、湿地等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村寨、精品民宿、旅游康养小镇、生态度假区等乡村旅游业态,打造腾越文化康养乡村旅游。利用口岸通关、边贸互市等优越条件,重点发展异域乡村风情体验、特色农旅商品交易、跨境乡村自驾游览等边境乡村旅游业态,打造滇缅跨境乡村旅游示范区。依托山水美景、传统村落、田园景观等资源,重点发展山地度假村、山地运动小镇、农业公园、星级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差异化发展策略,发展提升一批特色小镇和旅游特色村。大力创新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推进“乡村旅游+文化艺术”“乡村旅游+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乡村旅游+体育运动”,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引进成立健康运动俱乐部,持续办好腾冲国际马拉松、高黎贡超级山径赛、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界头乡村花海马拉松,积极引进棒球、马术比赛等各类精品赛事,形成月月有赛事,天天有活动,力争每年举办百场赛事及活动,真正把腾冲打造成“户外运动天堂”。

    (二)提升大健康为主导的乡村产业。按照“绿色、生态、有机”的理念,大力发展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按照“园区景区化、工厂景点化、产品礼品化”的要求,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产品展示、购物销售、观光体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工业旅游企业,促进全市食品工业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养植(殖)基地建设、腾药产业园区建设,打造“腾产药材”绿色中药材产业品牌。全力建设绮罗中医小镇,构建“医、药、健、养、游”健康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大力发展产品加工和贸易,积极推进改造提升猴桥现有摩托装配、农用机械、综合家电和日用百货等产业,发展机电、服装、电子、汽车组装等加工和贸易。加强与缅甸克钦邦政府合作,开发建设缅甸密支娜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猴桥产品加工和保税物流片区建设,逐步完善通关、查验、仓储、加工、展示、转运、集聚、辐射、保税等口岸经济功能,努力将猴桥建成南亚大通道上的产品加工基地、贸易基地和仓储物流中心。

    (三)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优化农业布局,重点打造北部适度规模农业区、中部精品农业区、南部多样农业区。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重点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经营管理规范、综合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家庭农场。巩固提升“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成果,以“百万亩”为目标,加快发展万亩万寿菊、万亩银杏林和腾冲大蠊养殖,建设全国知名的优质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全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按照“1+3+6”模式发展肉牛产业,三年内,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各建设至少1个养殖场,每个养殖场按300头养殖规模、600亩饲草饲料基地配套建设,带动农户3万户以上。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的职能,鼓励供销社与规模经营主体紧密合作,加快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开展“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等服务。

    (四)打响具有影响力的腾冲特色品牌。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标准化基地,开展农家乐、民宿星级化创建和标准化管理,加大“腾冲民宿”品牌的整体打造。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健全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生产创建,创建一批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粮油、果蔬标准化示范园,加快畜牧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打造“高黎贡山生态健康农产品”名片。

    二、融合山水元素,建设生态宜居宜游美丽乡村

    良好的生态是腾冲最好最亮的名片,是振兴乡村的最大潜力和优势。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变为富民强市的“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统一,夯实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的生态基底。

    (一)筑牢一流生态环境底色。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大力实施森林抚育、国家储备林建设、提质增效等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滨水景观改造和生态廊道建设,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中缅边境沿线和槟榔江、大盈江流域为重点,加强中缅边境地区生态环境共保共建。以自然山体、主要流域、湖泊、湿地、水源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打造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村镇等生态保护示范点。

    (二)推进“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加大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盘活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依托生态景观密集、人文景观丰富、旅游品牌形象良好的优势,积极发展绿色会议会展、生态旅游、康体养生等产业,开发国际会展、高端论坛、峡谷探险、森林浴、温泉、自驾露营、婚庆、低空飞行等项目,实现生态资产产品产业化运营。加快推动旅游、会议会展、康养、商贸、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共生发展,培育一批旅游会议、康复旅行、旅游购物、科教金融等新业态,实现生态功能与绿色产业共生增值。

    (三)建设林水相依美丽村庄。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大农村垃圾治理力度,进一步提升垃圾“扫、收、运、转、处”全阶段水平,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前端收集能力和后端处理能力。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积极推进旅游村寨等旅游厕所全面改造。

    (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开展种养结合农业试点示范,建设一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示范点,探索发展“畜—沼—粮”“畜—沼—菜”“畜—沼—果”“畜—沼—茶”等循环农业模式。深入实施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剧毒高毒农药全程监管,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推进水果、茶叶、蔬菜等使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治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处理、达标排放,严禁未经达标处理的城镇污水和工业污染物进入农业农村。

    三、传承腾越文化,焕发文化名市乡村新风尚

    文化是腾冲的根脉,是振兴乡村的内在保证和动力源泉。我们将结合“文化名市”建设,整合丝路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抗战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统筹利用古镇、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田园村居等乡土文化元素,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深入开展“文明大讲堂”等基层宣讲活动,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应对解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持续开展“最美腾冲人”评选表彰,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凝聚农民公德民俗、生态环境、平安建设、婚姻家庭、村务管理等共同价值观。

    (二)传承腾越文化千年文脉。加强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利用和研究,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古树名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等文化遗产。把握好“爱国”“戍边”“孝贤”“崇文”“向善”“抗战”等腾越文化内涵,依托腾越文化研究会、滇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开展地方资料的收集和保护工作,传承好腾冲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为引领,加快推动多元乡土文化与农业、旅游、科技、金融等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集群;以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利用玉雕加工、刺绣加工、火山石材雕刻、腾越竹编、藤编、木雕、根艺加工、皮影靠子制作和手工抄纸等特有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三)丰富多彩交融乡村文化生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乡村特色文化场馆设施,推进数字文化广播电视户户通,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大力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挥文化大院、文化示范点、文化中心户、文化带头人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支持文化志愿者以“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

    四、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稳定善治乡村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实现乡村善治、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我们将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共治共享、充满活力、和谐团结的乡村善治格局。

    (一)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健全完善“乡镇党委—村党总支部(党支部)—村民小组(自然村)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农村组织体系。实施农村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严格党员教育,抓实党员教育培训,扎实抓好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实施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推进乡村智慧党建系统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农村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履行职责、考核监督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持续整治“村霸”和庸懒滑贪“四类村官”,持续推进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

    (二)完善村民自治实践。围绕“支部到组、自管到户、商量到人”主题,推广“1+1+N”农村末梢治理模式,形成“组组行动、户户参与、人人有责”的治理格局,让支部“唱主角”,让自管组“做主力”,让村民“当主体”,切实推进“微治理”,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着力解决农村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创新新型“农转居”社区治理模式,逐步推进“多村一社区”体制改革,探索以社区为单位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对原行政村的集体资产进行统一经营和管理。推动旅居人口信息统一采集和系统整合,建立统一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更新和动态管理制度。

    (三)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加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加快推进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涉农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加强农村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全面推广“枫桥经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清除在萌芽状态。

    (四)树立乡村德治典范。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全面推进农村“爱心积分超市”建设,提高乡村群众参与以德治村的积极性。加大农村“四风”整治力度,完善“四风”治理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重心下移、齐抓共管格局。持续提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和实施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五、改善乡村民生 建设生活富裕美好家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我们将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短板、办实事、提品质,全面提高农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使农民群众更多更公平享有改革发展成果,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保障、更加持续。

    (一)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统筹做好发展理念、发展规划、工作方法、工作机制、责任体系、乡风文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党建扶贫“双推进”到治理有效、摆脱贫困到生活富裕“十项衔接”,把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有机衔接,适时将脱贫攻坚需要提升的项目、正在开展的重点产业培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治理等全部纳入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健全乡村公路路网结构,加强集镇道路建设,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强化城乡间公交联系,加快客货运站场和公交枢纽站建设,加强国、边防公路建设,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推进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建设,持续提高农村光纤宽带接入能力,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持续抓好天然气利用示范区建设,推广农村绿色节能建筑和农用节能技术、产品。着力推进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农村标准化水厂,实施管网改造工程,着力推进农村供水管线或主管道更新改建,从根本上提高用水方便程度。

    (三)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拓展农民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空间,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实施乡村就业促进行动,加强劳务协作,深入挖掘经营性收入潜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转移就业联动机制。实施农民创新创业工程,加大对农民就地创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民和返乡人员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立适应农民特点的创新创业载体,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四)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开展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加快实施校舍安全、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建设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进农村。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腾冲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重大时代命题,是必须完成好的新时代答卷。腾冲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十四五”乃至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做好“三农”工作,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打造沿边地区乡村振兴腾冲模式。

    (作者:保山市委常委、腾冲市委书记 赵碧原   转自“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