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保山要闻

    保山市“七五”普法工作亮点频现

    2020-12-04 15:28 保山日报 汤建芳

    8485-32.JPG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坚持把依法治市工作作为全面推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七五”普法规划,以宪法宣传教育为重点,“法律六+N进”为载体,以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推动新媒体普法为突破,不断提升边疆治理体系建设水平。通过广泛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着力加强法治边境建设,全面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为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2018年、2019年群众安全感和调查执法满意度保山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8年蝉联全省“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先进市”。

    在日常工作中,各级机构健全,普法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普法方式不断创新,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多样,不断掀起全市法治宣传热潮;特色突出,法治文化建设有亮点,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内涵和途径;普治并举,成效彰显,亮点频现,让法治精神深植于滇西边疆,为平安、美丽、幸福保山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层层压实责任 形成全民普法格局

    超前谋划,高位启动。2016年,市人大成立调研组,开展实地调研,召开有专家学者、市级部门和普法骨干参加的座谈会3场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科学谋划“七五”普法规划。保山市高规格召开了全市“六五”普法总结暨“七五”普法启动会议。

    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市政府下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普法办每年与各单位(部门)、企业等签订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压紧压实普法责任,督促各级各部门种好普法“责任田”。

    强化监督,全面推进。2018年8月下旬,由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牵头全面开展“七五”普法中期督查;9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市“七五”普法规划和决议中期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10月下旬,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七五”普法规划和决议中期实施情况报告和市人大调研组关于“七五”普法规划和决议中期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2020年8月初,组建了以市委领导为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检查验收领导小组,对全市“七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9月上旬,以云南省司法厅副厅长杨瑞碧为组长的省“七五”普法第八检查验收组对保山市“七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9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市“七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执行情况进行调研。

    找准撬动支点 实现普法“大合唱”

    用好考核杠杆,落实普法责任。坚持把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将“七五”普法规划任务进行分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普法工作与单位(部门)的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细化各级各部门工作的普法主体责任,制定普法责任清单,级级压实责任,实现普法工作力量从“小马拉车”到“群马拉车”的真正转变。

    抓住普法重点,推进学法用法。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各级普法办、司法行政系统统筹“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400场次(其中启动仪式24场次),宪法网络知识竞赛、宪法知识竞赛等活动掀起全市法治宣传热潮,62561人参加宪法网络知识竞赛。

    全市认真落实新任职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建立了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法律制度,市、县、乡三级人大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用法学习30余万人次。我市连续三年有民营企业入围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各部门结合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的颁布日、施行日、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普法活动,宣传国家安全、禁毒禁赌、疫情防控、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扫黑除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全市受到法律知识教育200多万人次,占普法对象总数的95%以上。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普及率均达到100%。

    用活普法载体,形成特色模式。我市在省内率先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各级媒体开设“法治保山”“服务大局普法行”等专栏专题,开展法治专访活动,强化媒体“法治在线——以案释法”专栏建设。截至目前,各级媒体通过“报、台、网、微、端”等全媒体平台共刊播相关稿件约18000篇(条、次),公益广告刊发约15000条(次),制作播出每期时长60分钟的法治访谈节目,制作播出《宪法宣传 人人有责》等特别节目64期,刊发“以案释法”稿件约2400篇条(次)。组建了“七五”普法讲师团、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一根丝”宣讲团、“艾思奇百姓宣讲团”“五老”法治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讲。依托1000余支文艺演出队,开展“文艺送法下乡”活动,文艺小品《黄丝带》、方言说唱《普法宣传到苗山》、三句半《食品安全要保障》、群口快板《扫黑除恶唱平安》等普法节目深受群众欢迎。全市打造全省一流的特色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9个,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5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61个。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保山普法品牌

    发挥区域普法特色,构筑边境“法治长城”。全省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专题培训暨现场推进会议、中国宪法边疆行暨云南省法治宣传边关行活动、云南省边境地区“法治宣传固边防”等活动在我市举行,“千人进百村帮万户”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专项行动、“法治固边”主题新闻发布会等营造了边境地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全市进一步深化运用少数民族地区“五用工作法”,开展“有讲解有翻译的法治展板参观、民族干部用民族语言讲授法治课、民族法制文艺大联欢、法律法规知识有奖问答、法治知识普通话诵读比赛”等活动,推行“苗汉双语”“彝汉双语”“傈僳汉双语”等工作法,建强“双语”普法队伍,加大“双语”普法教材供给,丰富“双语”普法文艺创作,努力实现边境普法上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

    如今,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法治宣传文化墙像一条条无形的法治“长城”,成为边境乡镇普及法律知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边境辖区形成了“小海讲法律”“屈斌宣讲”“苗语普法熊世柱”“快板普法邵宗贵”“调解普法赖润荣”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法治宣传品牌。

    普法与社会治理相融合,构建“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新局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不断增强边彊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我市在边疆和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居)民小组推行末梢治理,构建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行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四步法”,初步实现矛盾纠纷预防到末梢、化解在基层、调解在源头。

    第一步,推行末梢治理。在村(居)民小组成立理事会(自管会),变“一人治理”模式为集体治理,下设调解、治保、工青妇等组织,构建“支部到组、自治到户、调解到人”的治理框架。同时,依托“995”信息化网格管理,明确村组权责清单,规范村规民约,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双语普法和法治固边等工作,努力实现“三治融合”。第二步,推行“3级3次调解法”。矛盾纠纷实行组、村、乡分级受理、逐级调处机制,每级至少调处3次,实现矛盾不上交。第三步,推行“333”访调对接机制。整合政法、法律服务和专家团队三支队伍,以及调解室、法律援助站、法律服务点三块牌子,实现工作实体化、常态化、规范化。第四步,推行“诉源治理”。在基层人民法院建立一站式“诉源治理中心”和“诉讼服务中心”,实行诉前诉中调解,减少诉讼案件,实现案结事了。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