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保山要闻

    龙陵木城乡小黑箐寨汉族傈僳族群众“抱团”发展侧记

    2020-11-02 15:38 保山日报

    有福一起享 有难大家帮

    ——龙陵木城乡小黑箐寨汉族傈僳族群众“抱团”发展侧记

      

    深秋的阳光热辣辣地炙烤着万马河谷。走进与缅甸一江(怒江)之隔的龙陵县木城乡花椒村小黑箐寨,一栋栋砖木结构的农舍掩映在绿树红花中,树荫下,老人们聚在一起唠家常,孩子们则嬉戏玩耍,满满获得感和幸福感挂在他们脸上……

    小黑箐27户移民是20世纪末,从受地质灾害影响的马鹿塘、小新寨、长新寨等地转移搬迁来的,共有9户汉族、18户傈僳族。在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扶持下,两个民族异地创业20余年,从之前互不相识到相互熟识,再到亲如一家“抱团”发展,实现了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2018年,全寨从贫困中出列,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88元。

    记者来到傈僳族村民胡保苍家的时候,正赶上他给一头出生几天的小牛犊喂米汤,“这几年,家里种了4亩粮食、3亩甘蔗、2亩牧草,养了8头肉牛,一年挣10多万元非常轻松,2018年就摘去‘贫困帽’了。”谈起生活的变化,年过40的胡保苍感慨地说:“一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二靠寨里汉族大哥苏家红教的致富招,让我家过上了好日子。”

    村民小组长苏家红的牛场里,20多头肉牛在圈里有的在低头吃料,有的昂首打着饱嗝儿,有的慵懒地晒着太阳,苏家红夫妻俩正在用机器粉碎全株青贮玉米,制作青贮饲料,为牛储备冬粮。“今年肉牛销售价上涨,每头西门塔尔育肥牛出栏价2.4万元左右,4月龄牛犊每头出栏价1.2万元左右,本地肉牛出栏价也大幅度增加,养牛是个吹糠见米致富快的产业。一家富了不算富,全寨人生活好了才是小康。我把掌握的养牛技术无偿地传授给乡亲,让寨里的汉族和傈僳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都‘牛’起来,把日子过得更好,和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牛人”传“牛经”,苏家红把自家牛场当作开放性教学基地,让村民到这里考察学习,向群众悉心传授肉牛养殖、疫病防治、短期育肥、青贮饲料加工等技术,并牵头建立了小黑箐肉牛养殖微信群,发展核心网友百余户(人),通过微信平台相互学习切磋养牛技术,互通市场信息,共同闯市场。目前全寨肉牛存栏100余头,2019年出栏50余头,产值达80万余元。

    傈僳族党员致富能手余来生经营着一个存栏生猪60多头的养殖场,每年出栏生猪70多头,产值20多万元。富了不忘穷乡亲的余来生主动与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为帮扶对子,其中有2户汉族,每年向每户帮扶户赊养仔猪10至20头,待仔猪育肥出栏后再还本,使帮扶户有了经济来源,摘去了“贫困帽”。汉族贫困户杨凡华在余来生的帮扶下从赊养仔猪起步,现已发展成为有能繁母猪3头、存栏生猪30多头、每年出栏生猪40余头、实现收入10多万元的富裕户。他说:“在咱小黑箐汉族傈僳族就是亲兄弟,有福大家享,有困难大家帮,咱打心眼里感激余大哥的帮扶。”

    为了构建团结稳定和谐的民族关系,村“两委”积极引导小黑箐村民开展了“四争”活动,即:人人都来动手,争做邻里沟通的热心人;人人都来奉献,争做邻里和睦的志愿者;人人都来行动,争做邻里和睦的促进者;人人都来参与,争做文明村民,共同塑造美好友善的边疆新农村。同时,在村民中开展了爱国爱党爱家乡、“党在我心中”感恩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群众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近年来,小黑箐没有出现一名吸毒、贩毒人员,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本报记者 雷 华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