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人物风采

    李德寿:幸福新侨乡的领路人

    2020-08-17 10:02 保山日报 董国平

    p3_b

    在昌宁县柯街镇与卡斯镇交界的柯枯河畔,有一个特殊的村落——柯街镇华侨社区。从外表看,这里与一般的村庄没有什么区别,但走进社区,你会发现,这里的居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柯街镇华侨社区是1979年为安置越南归难侨而成立的,所以,这里的居民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归侨及侨眷。40余年来,同为越南归侨的李德寿与2600余位归难侨重归祖国温暖的怀抱,经历了从居无定所到安居乐业、从流离困苦到富足安稳的变迁,见证着伟大祖国的蒸蒸日上。

    回归,在祖国的温暖怀抱中

    从2012年上任至今,李德寿已在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的位置上履职8年。李德寿的祖上是云南文山人,1972年出生在越南河江省箐门县漫美公社的李德寿已是第五代华侨。1978年,李德寿一家被迁回国,先在西双版纳短暂停留,后于1979年初由政府安置到昌宁县柯街华侨农场。

    《中国华侨农场史》记载,20世纪50年代起,广东、云南等7省区建立84个华侨农场,集中安置归国华侨、难侨约24万人。柯街华侨农场,便是云南省13个华侨农场之一,安置了越南归难侨2600余人。

    回国时的李德寿刚满7岁,亲历了那段被驱逐的颠沛流离的苦难岁月。“刚刚回国那段时间,因为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所以一些归难侨存在思想动荡的情况。华侨农场的建立让大家逐渐安定下来。”李德寿回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华侨农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力滞后、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弱等问题不断显现;加之农场的特殊性,建场初期由省侨办直管,属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正处级单位,既是生产经营的实体,又承担着学校、医院、公安等社会事务,职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人……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2009年,在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侨务部门的关心下,华侨农场进行了彻底改革,农场整体划归柯街镇,成立华侨社区,原来农场的职工变成了社区居民;完成了土地确权,依法化解历史债务,使社区轻装上阵;为社区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投入资金实施危房改造项目,社区1000多户侨民住上了单家独院的小洋楼,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29平方米……

    除了投入资金改造危房、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民生保障外,对原20名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安置,依法选举产生社区“两委”班子,也就是那时,做事认真,为人真诚的李德寿当选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改革中,各级加强组织领导,透明资金管理,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华侨侨眷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王国”如何在改革中尽快地融入地方、融入社会、融入市场,李德寿和社区的同事们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通过反复召开党员会议、群众会议,入户沟通等方式,引导居民适应身份转变,提升融入市场的能力,带领社区居民融入当地社会。

    虽然这场大改革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对每一个经历了这场改革的人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

    由于在改革推进中的踏实工作,李德寿获得了来自各方的肯定。2012年2月换届时,他当选为柯街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

    和谐新侨乡大步奔小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李德寿在他的一篇《个人感言》中这样写道:…… 实践证明,70年来的辉煌成就,靠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柯街华侨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40年来发生的变化,靠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体归侨侨眷必将大踏步迈向小康社会。

    成片的经济作物覆盖了田野山坳,一栋栋白色小洋楼掩映在大青树下,一条长街绿荫匝地、店铺林立……“七一”前夕,在对荣获云南百名好支书荣誉的李德寿进行采访时,记者被眼前华侨社区这片热气腾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所吸引。

    远处一片山洼地里,工人们正在建设一排大鱼池。李德寿说,这是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投资800多万元,计划2020年底昌(宁)保(山)高速公路通车到柯街镇时同步建成。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集垂钓休闲、农业观光,体验越南风情、侨味美食的好地方。

    华侨社区居民都是越南归侨侨眷,他们的祖籍在广东、广西、福建以及云南红河、文山等地,有汉族、京族、傣族、壮族、瑶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多元,特色突出,但由于他们的祖辈侨居越南都在100年以上,他们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或多或少都带有越南特色、东南亚特色。因此,经各级研究,决定将柯街华侨社区打造成一个越南风情小镇。

    “华侨社区的居民与世界60多个国家(地区)的华侨有联系。这也是社区发展的一大优势,以侨为桥,我们可以以此扩大招商引资、加强交流,也可以把社区的特产卖到世界各地。在风情小镇的打造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华侨文化、体现异域风情,同时强化对外宣传、打造华侨名片,提升华侨社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李德寿说。

    依托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柯街华侨社区科学规划,招商引资,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热带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抓住昌宁县“柯卡一体化”这一重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在李德寿和社区“两委”的带领下,社区居民依托热区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日子越来越好,人均纯收入从改制前的31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6450元。2019年,柯街华侨社区实现社会总产值13925万元,是改革前3258万元的4.2倍,成为昌宁县最富庶的地方之一。社区成立以来,被评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李德寿个人也获得了“感恩之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侨务先进个人”“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

    从“格格不入”到“主动融入”,从“留不住”到“扎下根”,从“泥滑路烂”到“康庄大道”,曾经动摇不定的社区居民有了强烈的归属感,“等、靠、要、怨”等思想观念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积极主动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亲历了华侨农场成立、改革、发展全过程,过上了富裕安康的生活,李德寿与社区居民对“祖国”“感恩”这些词的理解是刻骨铭心的。“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我们华侨社区居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未来的柯街华侨社区会朝着富饶美丽和谐进步新侨乡的方向大步迈进。”李德寿说。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