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保山要闻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保山专场答记者问

    2020-07-29 10:57

    ——中共保山市委赵德光书记回答

    问:请问赵德光书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保山市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方面有不少的生动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刚才书记提到了施甸县木老元乡“五个群众说了算”,请你介绍一下具体做法是什么。

    答:非常感谢你的提问!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深刻指出,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深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提供了重要遵循。

    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提高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一直是我们脱贫攻坚中的重点,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有不少有效的做法和生动的案例。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五个群众说了算”,具体做法是:一是干不干,群众说了算。围绕建设村民活动广场,通过召开群众会听意见,让群众知晓需要自筹一部分资金、拆除私搭乱建的一些违章建筑、让出部分土地,到底干不干,群众说了算,坚持村民小组决议的原则。二是干什么,群众说了算。以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为例,涉及“七改三清一建”工作如何开展,由群众说了算,形成集体决议并向村党总支提出申请,由村党总支牵头,项目指挥部、理事会、驻场技术人员进行实地丈量和规划。三是如何干,群众说了算。一方面,活动场所、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法定项目实施程序实施;另一方面,房屋改造、绿化、村庄卫生维护等,可由理事会统一找施工队或农户自己干,由群众自己商议决定。四是有问题如何解决,群众说了算。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涉及占用土地、农用房和危旧房拆除都没有补偿款等矛盾问题,通过村党总支牵头,依托项目理事会召开群众会商议化解,变“要我实施”为“我要实施”,群众自发拆除村庄内的两违建筑24000多平方米,家家户户改厕改圈,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蔬菜和果木。五是建后如何管理,群众说了算。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决定,项目建后如何管理群众说了算。如:村庄绿化实行“三包”政策,按责任区域包保到户,农户包种植、包成活、包管理;卫生维护实行农户“三包”,农户包区域、包清扫、包维护;最终形成村规民约,农户自觉遵照执行。

    5年来,木老元乡一直坚持“还权于民”,提出五个“群众说了算”,布朗族群众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当地村民先后主动让出土地300多亩、山林1000多亩;每年考上大学的人数较2014年翻了10倍。现全乡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1.51%降为0.63%。

    总之,群众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有将群众愿意干和必须干有效结合起来,把“主权”交还群众“让群众说了算”,并形成行之有效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才能真正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中共保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赵国志回答

    问:我想请问保山市委组织部赵国志常务副部长,保山市在党建扶贫“双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近年来,保山市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探索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5年初,全市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827个村(社区)实现了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但绝大多数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还存在停滞、倒退、萎缩的风险。特别是剩余的123个村(社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典型的无资源、无资金、无资产的“三无村”,这成为了我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老大难”“硬骨头”。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销号清零、一手抓巩固提升”的原则,强化党建引领、压实工作责任、创新探索实践。

    第一,健全工作机制。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意见》《关于在全市大力推广“山邑模式”全面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的通知》等制度性文件,明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同时,制定出台“当年有经营性收入的‘空壳村’,可从年纯收益中列支10%用来奖励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在公务员招录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加大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2015年以来,共向上争取到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9000万元,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试点项目资金6500万元。同时,市县财政投入资金4460万元,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资产租赁型、股份合作型、抱团取暖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管理型、有偿服务型、异地发展型、招商合作型、旅游创收型、资源盘活型“十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2019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26亿元,95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了5万元以上。

    第三,持续巩固提升。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消除一批薄弱村、实施一批项目村、打造一批示范村、建成一批实力村、发展一批经济强村”的思路,在全市持续总结推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严把“验收关”“质量关”“审计关”,可确保到今年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100个以上,力争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50个以上、1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15个以上。

    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对保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心关注!谢谢!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树林回答

    问:请问农业农村局的何局长。据了解,保山畜牧业发展较好,特别是生猪、肉牛产业发展排在全省前列,请问近年来保山如何围绕畜牧业发展来保障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答:畜牧业是保山的传统优势产业,保山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全市5个县(市、区)中有4个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2019年,保山生猪存栏、出栏和肉产量均居全省第3位;肉牛存栏居全省第4位,出栏和肉产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畜牧业产值111.7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1.6%;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99元中,畜牧业收入2024元,占16.2%。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2019年末全市生猪养殖覆盖农户18.8万户75.3万人,其中卡户5.7万户23.2万人,人均增收1353元;肉牛养殖覆盖农户10.1万户38.1万人,其中卡户2.2万户9万人,人均增收1986元,畜牧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保山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猪和肉牛产业发展,从全局上部署、战略上谋划、财力上支持、举措上创新,高位推动生猪和肉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山地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生猪和肉牛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在生猪产业上,从2016年至今争取到生猪外调大县奖励资金9134万元,用于生猪生产环节的圈舍改造、良种引进、饲草料基地建设等方面;在肉牛产业上,从 2020年起,市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肉牛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能繁母牛保险、体系建设、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补助。同时,隆阳区、腾冲市、昌宁县和施甸县争取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资金1.9亿元,用于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五县(市、区)也积极整合资金扶持生猪和肉牛产业发展。如龙陵县已累计安排各类涉农整合资金专项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57亿元,协调到位各类融资贷款0.85亿元。

    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围绕生猪和肉牛产业发展,市县两级组建了18个产业扶贫专家组,安排了135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深入贫困村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今年已组织1195场次培训,培训4.76万人次;其中市级抽调6名高级畜牧师,到全市35个肉牛养殖重点乡镇开展肉牛养殖综合技术培训,培训肉牛养殖户2069人次。

    四是创新养殖方式。在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畜牧产业扶贫模式的基础上,保山探索出“寄养”“赊养”“代养”“托养”等利益联结机制,助力贫困户养殖增收脱贫。如保山鱼和公司实行“公司代养”“借母还子”两种饲养模式,保山市勤丰公司探索出母猪寄养、仔猪赊养、仔猪托养三种养殖带贫增收模式。

    五是积极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上海东方希望、上海鹏欣等知名农牧企业落户保山。目前,上海东方希望公司在隆阳、昌宁各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推进顺利,已经完成了公司注册,开展了地块勘探设计、圈定用地红线,土地测绘、青苗评估等相关工作,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林勘报告、环评报告、水保方案正在报批,8月初将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为生猪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贫困户的稳定脱贫致富提供重要基础。

    ——保山市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司莫拉佤族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回答

    问:我想请问司莫拉佤族村的赵家清党支书。今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司莫拉佤族村考察时指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请问现在的司莫拉佤族村有哪些变化,未来怎样带领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答:今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慰问,全村群众特别振奋,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大家都激动不已!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肯定,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过去,司莫拉佤族村是典型的贫困村贫困寨。全村有农户73户29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6户69人。为了让我们佤族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迈入小康社会。2014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大批项目扶持,投入资金1700万元,帮助我们硬化了村寨道路,实施了“农改危”“扶贫安居”“厕所革命”等项目,对整个寨子人居环境、佤寨风貌、村寨亮化等方面下大力气进行了规划改造。现在的司莫拉佤族村,不仅走村串寨都是硬化路,而且家家都住“安居房”,户户环境“美如画”,并且还将寨子建成了国家3A级景区。

    寨子外部环境改善了,内部则通过创办产业合作社、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的“活血”措施让村民收入直线提升。2018年司莫拉佤族村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在2019年佤寨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670元,寨子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走在了幸福的小康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村考察慰问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司莫拉佤族村感到更加幸福的同时,也让这个藏于深山人未知的幸福佤寨闻名全国。现在到司莫拉佤族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平均每天能达到千余人次,乡村旅游成了村民增收的新途径,村民的旅游收入日益增多。

    半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让幸福的司莫拉佤族村更加幸福。保山、腾冲两级市委市政府经多次调研,决定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总目标,以5A级景区标准来进一步规划建设我们司莫拉幸福佤乡,形成旅游+农业+文化的模式,最终实现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和区域发展,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今年6月,我们成立了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群众通过房屋土地入股,在其中布置不同的业态,如土陶体验、藤编体验、根雕制作等项目,让群众自己既当解说员获得工资性收入,又当老板获取销售收入,年底还有股民分红,全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像村民罗爱艳,原来在城里务工从事体力劳动,从早忙到晚到家只想休息,现在在村里当讲解员,每月都能有2000元的工资收入,平时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我们利用村组会、火塘会等村民会议不断领着群众讲机遇、讲政策,从思想上解放群众,让“我要干”“我想干”的意识植根于每一个村民心中。并多次在寨子里开办了厨艺、茶艺、电工、民宿、乡村旅游等培训,多措并举,提升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村有114名村民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月收入4000元以上。

    目前的司莫拉佤族村家家入合作社,户户兴产业,人人谋发展,集体与群众“双增收”、强村与富民“双推进”,正朝着小康的目标奋进。今时今日,司莫拉群众“日子过得像大米粑粑一样甜”,未来我们将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谢谢大家!

    ——保山市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百花岭村“鸟导”葛宝智回答

    问:我想请问高黎贡山百花岭村的“鸟导”葛老师。这几年很多媒体都关注和报道了百花岭村生态扶贫和观鸟经济的发展,我想请你给我们分享一下生态扶贫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答: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生态扶贫给我自己以及我们百花岭村带来幸福生活的故事。

    我们村是高黎贡山里的一个小山村,以前是一个特别贫困的地方,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大多是入山砍伐、采摘、打猎,靠山吃山在这里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事。以前我们村去赶集要到10公里外的地方,人家都笑话我们村的人:“山里人也会出来赶集啊”,如果谁家有女儿要是嫁到我们村,都得哭好几天。

    1995年,中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在百花岭村诞生,在党委政府和协会的引导下,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生态一天天变好,村子周围的鸟也多了,陆续有人到村里来拍鸟观鸟,观鸟经济就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了,村民们也尝到了生态保护的甜头,日子也红火起来了,从“猎鸟人”变成了“护鸟人”。百花岭村观鸟经济的发展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有一天,我和我们村的“鸟导”大刘聊天,我问他今年鸟塘收入怎么样?他说:“每年我都在当‘鸟导’,每天都带着不同的客人去山里拍鸟,有时候还需要给观鸟爱好者做饭送饭到鸟塘,我和媳妇两个人都快忙不过来了,家里还养着鸡和猪,没那么多精力来管理了,而且成本也大,我们都想把猪卖了专心管理鸟塘。”这是我们村在生态保护好以后给村民生活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

    我们村里还有一个鸟塘塘主小熊,他爸爸生病去世了,欠了很多债,他通过观鸟认识了一位搞远洋货轮的观鸟客人,在这个客人的帮助下他在货轮上工作两年,家里老婆继续在家经营鸟塘,很快就把债务还清了,并且买了一辆车,前不久又刚换了一辆,专门接送观鸟客人挣钱,收入增加了,也不需要再到外面打工。

    现在,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来到我们村观鸟,如:新加坡、加拿大、泰国、印度、英国、美国等。以前笑话我们的那些集市上的人,卖菜的、开小餐馆的都会问我们村游客多吗?只要说人很多,他们就会多拿些菜或者特产来村里售卖。以前舍不得把女儿嫁到我们村的隔壁村村民都会问:你们家有鸟塘吗?

    这几年,在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扶持下,百花岭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到村里来拍鸟的人不断增多,观鸟经济不断成熟壮大,陆续形成了“背包、鸟导、餐饮、销售、民宿、物流”等一系列的旅游服务,逐渐形成了观鸟产业体系。

    我们家所有人现在都从事观鸟产业相关的工作,由于生态越来越好,村子周围鸟类、昆虫等自然资源越来越丰富,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鸟类、昆虫等知识,平时除了给国内外观鸟人做“鸟导”,我还做自然教育、周边旅游、土特产销售等业务,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很多。通过观鸟经济,我认识了很多世界各地的朋友,他们帮助我开阔了眼界,给了我很多好的意见建议,现在对未来我也有很多规划和打算,我希望通过努力能让我的家乡发展得更好。

    各位领导、记者朋友们,真诚邀请你们到百花岭来邂逅各类美丽的小精灵,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也真诚希望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我们,为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