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不服输”的一家人

    2020-06-15 15:33 保山日报

    ●当人生必须经历些什么的时候,我们是躲也躲不过的,积极面对才是“法宝”。撑过去了,又是一条好汉。你要相信,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请看——

    见到蒋永周时,他刚从自家的牛场上忙碌回来,坐在庭院廊台上喝茶小憩。庭院里,满架的葡萄树上挂满了绿茵茵的葡萄,给炎热的夏天送来了些许清凉。

    在当地,身残志坚的蒋永周自强脱贫的故事早已传为美谈。然而,当蒋永周向笔者亲身讲述这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时,关于蒋永周和他们这一家人与命运抗争的那股子“不服输”的倔劲依然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天有不测之风云

    1978年6月12日,一声嘹亮的啼哭打破了大山皱褶里的寂静,名叫蒋永周的小婴儿从此给龙陵县平达乡安庆村下陆根小组的农家小院带来了欢笑和希望。

    随着时光流逝,蒋永周渐渐长大,小他两岁的妹妹也相继来到这个小家庭。此后,寨子里的田间地头留下了蒋永周跟随父母犁田耙地、栽种农作的身影。听话懂事的蒋永周和父母一起勤耕苦作,共同经营着这个普通而又温馨的农村之家。

    转眼到了成家的年龄,正值青春韶华的蒋永周因个头高大、长相白净、做事踏实深受当地小姑娘的喜欢。在众多追求者中,一个名叫高家菊的女子因为勤劳善良深得蒋永周的喜爱。二人喜结连理,并于当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夫妻二人憧憬着幸福的生活,早出晚归在山坡上盘穿吃,该栽玉米栽玉米,该养猪鸡养猪鸡,持家做事干劲十足。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儿子2岁多的时候,蒋永周就出事了。

    “那天早上,天蒙蒙亮我就出门,匆匆赶往河边的偏坡山地上犁地,因为要抢抓节令栽种玉米,所以我从早上一直犁到下午。但是到了傍晚的时候,我感觉牙巴骨有点儿发硬,舌头不灵活,脚手也不太灵便,便放下犁头回了家。”蒋永周回忆道。“回到家后,症状越来越糟糕,整个人都不能动弹了,家人和寨邻寨舍急急忙忙把我送往医院医治,但不见好转。后来,家人四处打听到邻县有一民间草医擅长医治腿脚不灵活的病,便向亲朋邻里七拼八凑了一些钱把我送过去医治。”

    蒋永周在邻县民间草医人家一医就是2个多月。“第一个月我能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几秒钟,但到第二个月又站不起来,情况更加严重了,只瘫在床上。医到后来,医生也没了办法,建议我们到其他地方求医。主人家同情我的遭遇,当时还给我赊了800多元的医药费。”蒋永周接着回忆道。“家里人不放弃,卷起被褥,又把我从邻县直接送到德宏治疗。在德宏医治的第12天,医生下了紧急病危通知书,把全家人都吓坏了,急得家里人花费400多元包车将我送回家。回到半路上,我特别想吃橘子,家人赶紧剥了喂我,可是橘子汁呛到了我,我开始拼命地咳嗽起来。当时,大家都没敢往好里想,几个亲人难过地哭了起来。一路上的颠颠簸簸,一路上的亲情呼唤,我终于回到了大山深处的家中。”

    此后一连数月,蒋永周只能病恹恹地躺在病床上。

    共克时艰起死回生

    交谈过程中,蒋永周的妻子高家菊扛着一大捆牛草回来了,长长的牛草几乎遮盖住了她那1米55左右的瘦小的身子。放下牛草后,高家菊一边和我们打招呼,一边麻利地解开绳索、放好镰刀,就着水龙头洗手洗脚,而后和我们交谈起来。

    “孩子他爹长期遭受疾病折磨,一个身高1米8的大男人全身上下瘦得只剩下一副皮包骨,头从被子里露出来,一眼看上去只见高高的眼眶骨和颧骨,两只眼睛咕噜噜地转,都不成一点儿人样。”高家菊痛苦地回忆道,“每天,我和家人,一边给他洗脸、擦身子,一边鼓励他一定要战胜疾病。年幼的孩子在一旁看惯了,也会力所能及的帮做一些事情。当时孩子他爹因为天天躺在床上,我们下陆根的气候又热,他的背上还是生了一些褥疮。我很自责,觉得自己没有护理到位,于是更加细心地照料,慢慢地褥疮好起来了。”说话间,高家菊别过头去悄悄擦拭眼泪,并就着站起来去给鸡添食。

    “那些年,躺在病床上的我十足就是一个‘活死人’。意识清醒,眼睛能动,但吃喝拉撒都无法自理,全靠家人的帮助。”蒋永周接着说道,“那时的我,一天要吃好几顿饭,媳妇和家人耐心照料我,他们尽可能地变换着花样给我做吃的,儿子也会帮着家人给我洗脸洗手、擦背和喂饭。那时的我特别爱吃糖,白砂糖、冰糖、红糖,吃了不少,含在嘴里的那份甜味是至今最美最甜的味道。”

    家人一边悉心照料,一边继续四处求医。渐渐地,蒋永周的身体日渐硬朗起来了,手脚逐渐恢复了知觉,只是还不能自己行走。这给家人极大的鼓励,蒋永周也开始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家人的帮助下,蒋永周的活动空间终于从病床转到了靠椅、小板凳上。尤其天气晴朗的时候,坐在院场上晒晒太阳,灿烂的阳光温暖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晦暗的心灵,蒋永周整个人都感觉好了许多。

    “家人从学走路开始帮助我,把我从床上扶起来,有的帮我拉脚,有的抱住我的身子教我走路。到后来,我就开始学着自己直起来,卧室、堂屋、厨房、廊台上,到处拴着麻绳。”蒋永周一边说,一边比划着,“起床的时候,我用双手紧紧拉住绳子硬生生地将身子拉起来,然后挪移到床前的那两个小板凳上,屁股坐稳一个板凳,然后用手将另一个板凳向前移动,又将屁股移到前面的板凳上,如此交叉进行,我就能从卧室‘走’到廊台再‘走’到堂屋。‘小板凳’成了我的‘脚’,‘麻绳’成了我站起来的‘救命绳’。再疼再难我都咬牙坚持着,一年后终于能够拄着拐杖走出家门,站在家门口的大青树下眺望远处的烟地和甘蔗,我心里在大声地呐喊:我活回来了!”

    生活变样未来可期

    身体渐渐好转,蒋永周的心情乐观了许多,人也慢慢精神起来。蒋永周逐渐能够料理基本的家务,蒋永周的父母和妻子高家菊早出晚归盘吃穿。一年年,日子慢慢变了样,之前医病欠下的3万多元医药费慢慢还清了,蒋永周也变得越来越硬朗。2010年女儿呱呱坠地,儿女双全的他对未来更加满怀信心。“当时我经常这样想,被下了病危通知书的我获得重生,这就是上天对我的眷顾,只要坚持锻炼,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加油,蒋永周!”蒋永周目光坚定地说。“那时的我经常在心里偷偷地为自己加油鼓劲,并铆足劲的锻炼。”

    虽说蒋永周的身体日渐好转,但他的双手手指还不能完全伸展开来,双脚的脚趾开始弯曲变形,直到如今也还如此,一直靠药物维持控制。但蒋永周的韧性成就了他“不服输”的做事风格。

    日渐能缓慢行走的蒋永周不忘当初在邻县草医人家医病时主人家对他的关照,还带上当初赊欠的医药费专门到邻县草医人家表示感谢。“奇迹啊,真是奇迹!当时主人家连连惊呼,他们都对我能活下来,还能行走、做事表示深深地意外和佩服!”蒋永周接着回忆道。

    再后来,蒋永周就专门在家养牛,并能和“牛友”们一起辗转到镇安、大理等地购买肥牛养肥了又卖。全身心投入养牛的蒋永周很认真细心,经常半夜起来查看牛的情况,看看圈里的牛能不能正常回草、睡觉的时候呼吸正不正常,白天打牛草、拌牛草、喂牛的时候还反复琢磨青饲料的搭配。

    功夫不负有心人。早些年蒋永周每年卖出育肥牛2至3头,每年有2万余元的收入,并积累了一定的买牛、养牛、卖牛经验,从没发生过任何“闪失”,在养牛路上越走越顺。买进、卖出,再买进、再卖出,循环往复,渐渐有了一些积蓄。直到2019年,蒋永周的养牛卖牛收入已达10多万元。此时的他信心倍增,和家人认真商量后,借了创业贷款15万元准备甩开膀子大干。目前已经建成了存栏50头的标准养牛场,养牛20多头,前几天牛圈里刚添了一头小牛犊,再过几天又将迎来一头新生小牛犊。牛圈里,吃食声、吸水声、叫唤声不绝于耳,整个牛场一片生机勃勃。

    蒋永周的家里人也没闲着,栽种玉米20亩,年产8吨多的玉米专门供给自家养牛用,香料烟7亩年收入近3万元,坚果、核桃、西番莲开始挂果;养羊50多只年收入2万余元,小挂蜂40多巢年收入6000多元。儿子在外读大四自己选择学医,小女儿正在家边读小学,两个孩子都听话懂事、勤奋上进。

    如今,从困境中走出来的一家人,每个人都不闲着,各有各的事情做,其乐融融,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本报通讯员 徐 静 邓新强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