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各项宣传专栏 文明保山

    【文明风采】保山一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多元并举创新文化育人

    2020-03-19 10:28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学校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现就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六大育人途径中的文化育人工作经验汇报如下:

    一、全面优化校园环境

    学校是培育人才之地,文化底蕴是立校之基。因而,在新校区规划设计初期,文化意蕴便被充分融入到新校区规划设计中,反映在建筑及校园空间环境的塑造上。整个新校园的设计以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校园精神的主线,以礼仪轴线及功能轴线为连接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校园景观的隐形脉络,使整个校园的建筑群体更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同时根据气候和地形特点,创造性地继承“干阑”式建筑通风好,室内外空间过渡自然,使用舒适的特点,以多变的架空体系,使建筑体现出山地化,园林化的特点,也使整个新校区透射出浓郁的人文气质,具有含蓄、内秀、大气、灵透的空间氛围。

    结合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及用地特点,项目最终确定了“一心两轴、一环五片”的新校区设计结构建设布局,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校园环境。

    “一心两轴”:联系校园南北的主轴是烘托求学精神的传习轴,东西向的文脉景观轴,与用地西向的保山一中老校区及太保山遥遥相望。两轴的交汇点以综合图书馆、中心广场构成校园的公共活动中心,向校园内外发散,构成规划的主构架。

    “一环五片”:延续了一心两轴的脉络,作为主交通功能的“环”贯穿不同片区,联系校园内各个功能及丰富多样的景观风貌,并渗透到校园内的五大片区:教学区、实验楼区、文化图书综合区、后勤生活区以及体育运动区。

    整个新校区以清晰的脉络体现校园有机的布局:校园北部以教学为功能主导,南部以生活体育运动为功能主导。使动静区分离,各部分联系紧密而互不干扰。

    校园内绿化景观疏密有致,形式多样、形态各异的空间及庭院构成层次丰富、特征多样的“生态校园”、“山地园林”美景,为保山乃至滇西广大学子“成人成才,走向成功”,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大力营造文化氛围

    (一)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就在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校园文化的作用正是“润物细无声”。学校认识到中学各学科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除利用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外,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显性文化的育人功能,将课堂、教材、活动、校园等“共同体”中潜在的文化育人因素转变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一进学校大门就可以看到学校的校徽校训,校园环道两侧灯柱上悬挂着各类名言警句;中心主干道上有党建、团建长廊,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楼每一层走廊里都有一个文化主题展,内容特色鲜明;教室里师生在国旗和班魂的感召下生机勃勃;图书馆内学生和教师的文化创作彰显个人魅力;科技楼中科创展示异彩纷呈。每个学生身上的校服形成了一张张流动的文化“名片”,整个校园处处充满着文化育人的气息。

    (二)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好最生动的载体,学校充分利用这个载体,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在融入活动中受到启迪。比如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的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氛围,领悟节日内涵。学校还以板报为载体,以传统节日为主题,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主题板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三)弘扬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意识

    学校利用主题班会课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观看《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宣传片,展示了为祖国努力奋斗、英勇献身的英雄们的事迹。班会形式多样,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来开展。通过诵读英雄故事,观看烈士影片,谈论对英雄的认识,分享感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对英雄和祖国的感情。他们知道了英雄在硝烟战火里抛头颅洒热血,英雄在和平年代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领会到在我们现今的社会,不一定非要做一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才算是英雄,力所能及地尽可能多地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就是英雄。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小小百家讲坛,尽显传统文化

    为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学校在初中部开展了“小小百家讲坛”活动。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班级初选,再到年级选拔,优秀的学生不断涌现,在最终的“小小百家讲坛”活动里,充分体现了“小小讲坛,大大梦想”。知识与激情在这里驰骋,诙谐与机智在这里碰撞,大胆与自信在这里盛开。中华传统美德在这里传承,心灵愉悦,心智成长。同学们更爱吾国,更爱吾国文化。

    (五)墨香书法进校园,名师点拨有神韵

    书法是一门实用的艺术,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练习书法是培养人品的途径。通过学习书法学会认真做人,细心做事,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热爱汉字,是中国人爱国的表现之一。国家民族复兴,文化传承,离不开汉字。汉字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篆隶楷行草,无一不是艺术的创新,也是改革的结果。汉字具有形美的感目,音美的感耳,意美的感心。书法包括“技”和“艺”,态度是关键;文字、文化是书法的载体,读书是关键;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学习是关键;学习书法绝非一朝一夕,毅力是关键。

    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书法比赛,并邀请保山书法家协会成员到校现场讲座进行书法创作指导;定期举办师生书画展,校园里充满着艺术的气息。

    (六)剪纸艺术和陶艺工作室,指尖上的文化传承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多重价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剪纸艺术常态化课程,学校邀请保山剪纸名师陈枫君到校做指导,开展剪纸艺术课程,一双双手托起一幅幅作品,巧夺天工。同学们沉浸在美的艺术享受中。

    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学校建设“保山一中北纬25°陶艺工作室”,由美术教师杨杰负责开展选修课和常态化教学,让师生在陶艺工作中感悟先人们驯服自然的智慧,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

    (七)社团五彩纷呈,传统文化有载体

    在文化传承的建树上,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学生社团,像“博雅文学社”、“白樱茶道社”、“龙武社”、“兰芷轩古风社”等社团有效传承了传统文化。在社团建设中,打造“一社一品”,即一个社团至少在全校甚至社会上具有高雅趣、高认可、高水准的“三高”品牌项目或节目,提升社团文化和品牌建设。社团给与学生一个交流文化的平台,让志同道合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在文化的浸润下,使学生心灵更丰盈。

    三、积极建设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必然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未来文化发展方向的引领,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特色化的教育网络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化校园、学习型校园、智慧型校园,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研学实践、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陈圣日校长负责的“视像中国”项目,项目内涵定位是注重多样化技术研究并结合多层次应用实践,促进远程教育资源环境为区域或学校教育带来发展价值,“视像中国”远程教育项目的工作理念是树立资源意识推动交流合作,把你我间的网络时空视作新的教育资源,开拓交流形式促进师生发展,把交流推向无边界的网络时空,结合应用发展融入全面提升,开拓远程应用,并融入学校和区域信息化发展。“视像中国”远程教育项目提供资源服务师生,响应师生提出的日常交流活动需求,通过开展网络辩论赛、主题讨论、拓展课程等一系列跨国、跨地区的交流活动极大地拓展全体师生的视野。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保山市文明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