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人物风采

    怒江峡谷追梦人——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杨国强

    2019-11-20 09:24 保山日报 雷 华 凌 宇

    杨国强,男,汉族,生于1969年4月2日,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1987至1991年在部队服役,1994年参加工作,2008年获云南省职工“锌加压釜备料工”技术技能大赛状元;2009年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云南省总工会授予“杨国强技师工作站”;2014年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云岭首席技师、云南省杨国强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被吸收为保山市高技能人才评聘委员会成员;获1项美国专利、7项国家级专利、3项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及省级QC小组质量奖、1项云南省专利一等奖;2017年当选为保山市第四届人大代表;2017年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报核定为“国家级杨国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孜孜不倦 做立志成才的楷模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话用在杨国强身上再贴切不过了。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工作需要,他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重要任务,并最终实现了个人学习生涯的逆袭。

    “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是他的准则。参加工作以来,杨国强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及创新水平。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以高昂的工作激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十年如一日,以优质的工作态度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

    “技巧和能力决定胜负”是他的座右铭。脱下军装,穿上劳保服,却不失军人本色,从部队复员后被招收为原龙陵勐糯铅锌矿选矿厂工人,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对选矿、冶炼技术知识一窍不通。但他不失自信,没有因自己的学历低而消极,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虚心学习、认真工作,他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只要自己能吃苦,别人能做好的东西,自己也一定能做好” 。后来,他自学完成了选矿技术中专班、冶金技术大专班的学业,通过个人苦练技能、挑战自我的工作和学习历程,适应了从选矿到冶炼的专业转变,逐渐成了公司技冠群雄的冶炼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并屡获殊荣。

    硕果累累 做成果转化的楷模

    “优工艺,降成本”是他的口头禅。2012年,正值锌市场价格大幅震荡,受公司冶炼工艺落后、产品单一、冶炼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 因素制约,与同行业锌冶炼企业纷纷减产或停产一样,杨国强所在的公司也于2013年1月被迫停产。

    为了实现复产,打赢市场的翻身仗,公司立即成立了冶炼技术攻关组,并由杨国强具体负责开展攻关工作。试验初期,试验组成员提出并讨论了若干方案,可正式投入试验,却被一一否定,试验进入僵局,当时所有试验成员都一筹莫展,在无头绪的时候,杨国强的话点醒所有试验人员,也正是这句话为停运冶炼锅炉打下了基础,他说:“如果甩掉中浸渣处理工序,可以简化常压浸出一部分工艺,常压浸出工段可以实现不使用蒸汽加温,但中浸渣的走向必须解决”,这一话题激活了大家浓厚的兴趣,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反复验证、论证后,终于形成了一条简洁、环保、节能、创效的冶炼生产工艺。通过应用优化后的生产工艺,公司实现了锌湿法冶炼行业首家不用蒸汽生产的突破,成功关停锅炉,复产当月即实现了盈利,按每年生产20000吨电锌计算,每年可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160万元,这一发明后来也成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此外,铅冶炼水淬渣资源化的应用与焙烧系统提质节能改造项目,也是他将日常工作与工艺完美结合的体现。铅水淬渣回收铅锌的处理工艺以烟化炉挥发为主,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焦炭或者粉煤来强化金属的还原挥发,存在能耗高、收尘系统复杂和粉尘污染等问题,杨国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针对这一现状,于2014年1月结水淬渣资源化课题进行立项,杨国强与研发人员经过反复认证和长期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一套利用加压浸出能处理高铁原料的技术优势,可以有效回收水淬渣中的锌,而铁的浸出受到抑制进入渣中后,又降低了加压浸出液的酸度,降低了加压浸出液中和的负担,为工艺注入了“锌”的活力。项目于2014年12月投入生产应用,截至2015年末,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83.62万元。如果全部进行回收利用后,按当期金属价格,可实现经济效益2374.58万元,极大地简化了工艺流程,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对湿法炼锌技术做出了新的贡献。

    2018年,为规避锌冶炼产能政策门槛风险,公司分期实施了锌加压浸出节能环保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在此关键之际,杨国强又主动扛起了冶炼产能提升的初步工艺技术方案设计的大任。通过抽调骨干成员及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工艺论证、场地测量、投资预算等工作,最终他的团队提交了三套实施方案,为公司选择和实施最优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项目已经建成投入生产。

    在此期间,由于工作突出,他也先后被授予云岭首席技师、云南省杨国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杨国强技能大师工作室。无论是最开始的“杨国强技师工作站”,还是后来的“杨国强大师工作室”,他始终将心思放在生产技术的重点、难点上,不知不觉中他已悄然成了开展技术攻关、克服生产难题的行家里手,成了企业难得的高技能人才。

    开山建门 做传道授业解惑的楷模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杨国强深知专业技术人才、操作技能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培育一批像他这样低起点的高级技师更加任重道远。他本着“甘愿奉献,授人以渔”的宗旨,在担任冶炼厂浸出车间技术员期间,除了正常的生产技术工作外,还积极利用“技师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所承担的研发项目,对有发展潜力的新进厂工人、岗位技术骨干等进行专业辅导,抽调这部分人员参与项目研究,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每一个有学习需求的职工,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细心指导他们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真正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成为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经过悉心地引导和培养,多年来他已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冶炼、选矿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所在部门生产技术中的中坚力量,但他不骄不躁、刻苦努力,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技、专长,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教育、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工友,逐渐成了一批技师的“师傅”,成了公司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引路人。

    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和荣誉,但杨国强仍然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了旺盛的工作激情。他时常对身边的同事说:“作为一名职工,就应该讲求奉献精神,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目前我们公司虽然得到了发展,但也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断地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才能助推实现我们走出大山的梦想。”

    他献身企业发展的精神跃然纸上,充分展现了一名退伍军人的过硬素质和企业优秀职工的本色,特别是展现了作为一位平凡工人所独具的“匠心”意识,也因为这颗“匠心”,才成就了今天的他——怒江峡谷的追梦人。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