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热点聚焦

    保山这8个宣教基地,藏着一份名为初心的答卷

    2019-11-13 20:18 云南网

    11月12日,保山市首批8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宣传教育基地相继揭牌并投入运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的要求,保山市积极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宣传教育基地,在全省首批命名了杨善洲干部学院、隆阳区板桥镇北汉庄村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腾冲市艾思奇纪念馆、龙陵县郑垧靖先进事迹陈列室、腾冲市猴桥镇郭彩廷先进事迹陈列室等8个基地。

    01

    02

    03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艾思奇、杨善洲、郑垧靖、郭彩廷。

    他们是

    哲学研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开拓者

    他们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

    他们是

    丹心为民的最美奋斗者

    他们是

    永不谢幕的扶贫英雄

    04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教育、传播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独立思考、刻苦研究、严谨治学,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毛泽东主席曾说:“艾思奇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好人,艾思奇是好哲学家,好就好在老实忠厚,诚心诚意做学问。”

    05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马克思主义水平,决定开展学习社会发展史活动。艾思奇全力投入这项工作。他在《学习》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从头学起》一文,指出:全国人民为了掌握思想武器,要经过这一学习、教育,系统地掌握几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还写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一书。艾思奇在理论研究和宣传方面的建树,对于20世纪50年代青年知识分子确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劳动人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06

    艾思奇始终心系群众。他在工农群众面前,是一个很谦逊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下乡、下厂,一方面向工农群众学习,一方面继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普及工作。1958年在天津,他多次到工人群众中演讲,并认真总结工人学哲学的经验。1965年,他两次到北京郊区农村参加“四清”运动。虽然当时他已患有较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但他认为这“是深入实际,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并坚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07

    解放思想、不懈探索,需要兼容并蓄,虚心听取不同意见。艾思奇始终以平等讨论问题、乐于接受正确意见的态度对待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他相信随着实践的发展,真理会越辩越明。一次,在北京大学的学习讨论中,发生了关于形式逻辑是不是形而上学的争论。艾思奇最初主张形式逻辑是形而上学,有的学者则认为二者不是一回事。经过反复辩论,大家取得共识,艾思奇虚心接受了形式逻辑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这种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风范深为哲学界所称道,其学风值得后辈学人传承弘扬。

    斯人已去,英名永存。艾思奇所开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方向,在当代中国广大哲学工作者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08

    他30岁起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几十年如一日,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踏草鞋,一身泥巴一身土,走遍每一个村庄、踏遍每一道山梁,被人们亲切地称作“草鞋书记”;60岁退休后,他谢绝到省会城市养老的机会,回到家乡专心植树造林,一种就是22年,在光秃秃的荒山上建起了数万亩人工林,被人们亲切地称作“种树书记”。

    他就是杨善洲,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

    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沉到第一线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杨善洲一贯的工作作风。1982年,土地承包工作完成以后,杨善洲到施甸县了解情况。到了保场公社后,他对驾驶员赵从德说:“我到处看一看,你如果天黑不见我回来,就自己去找吃住。”说完下了车,向田里走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木老元公社给县委打来电话,赵从德才知道老书记在他们那里。木老元在偏远的山区,距离县城20余公里,杨善洲究竟走了多少户人家,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只有他自己知道。

    09

    保山地区山区面积大,土壤贫瘠、种植方式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杨善洲专门在保场乡种了半亩粳稻试验田,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1978年,京国92杂交水稻试验成功,杨善洲马上向全保山推广,保山县、施甸县的水稻单产历史性地跨越了千斤大关。1978年至1981年,随着地区水稻单产跃居全省第一,保山从此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10

    1988年杨善洲退休后,回到家乡施甸县,选中距县城城东南50多公里、平均海拔2200多米的大亮山植树造林。山上没有路,他自己带领人修;山上没有住处,他用树杈和油毛毡搭起窝棚避寒;没有资金,他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跑项目;没有树苗,他亲自到各地买苗木。二十二载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100亩美国山核桃……

    2009年4月,杨善洲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83岁的杨善洲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

    杨善洲,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今天,杨善洲的崇高风范和精神,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带给我们莫大的激励。

    11

    戴着眼镜、面带微笑,着一身迷彩服、穿一双黄胶鞋、背一个军用挎包,风尘仆仆、奔走乡间。这是云南龙陵县平达乡党委宣传委员郑垧靖留给世人的形象。这形象很寻常,像普通的务农群众,也像质朴的乡村教师。这形象又很不平凡,它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倾诉着一个基层宣传干部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张扬着一个大写的人的生命境界。

    12

    郑垧靖是一个努力做群众需要的宣传工作的人。农村宣传工作困难较多,要想有所作为、见到成效不容易。平达乡地处边陲山区,但郑垧靖敏感把握时代脉搏和群众期待,硬是把不好做的基层宣传工作,做出了骄人成绩,实在难得。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要做老百姓需要的宣传工作,要做群众需要的宣传干部。”他建起广播站,创办“平达之声”节目,为群众送去党的声音、政策法规、致富门路。他常常扛着摄像机和数码相机翻山越岭,深入田间地头采访,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稿件200多篇。他讲究宣传方法,注重在服务群众中做宣传工作。他先后挂钩5个村,带领群众种山葵、种烤烟、种石斛,为群众办信贷、跑销路,帮助乡亲同打工在外的亲人进行视频电话联系,使宣传工作更好地赢得群众基础。这些事情,不分大小,不管分内分外,他都干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这成绩的背后,付出的汗水难以言表,付出的艰辛难以想象。

    13

    郑垧靖是一个对群众充满深厚感情的人。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干部必须有对群众真心实意的感情才能切实做到。郑垧靖常说:“咱们都是农民出身,不能慢待乡亲,不能忘本啊!”在工作中,他总是对群众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心中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真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暴雨倾盆、山体坍塌之时,他冒着生命危险带领群众转移,被人们称为“保护神”。面对积累34年的集体林权纠纷,他深入调查取证,耐心宣讲政策,反复进行调解,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流血冲突。他经常“私车公用”,用自己的微型车捎带群众和农资物品,还不时自己垫资为农民买这买那。可以说,他视百姓为父母,待群众如家人。

    “平达之声”目前已走过10个年头,丰富的内容、用心的服务和每天的坚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发挥了作用。而“郑垧靖精神”也深深扎根于平达,带动了更多平达人乐于奉献、苦干实干。

    14

    “朴实无华的47年青春”“工作26年的干净担当”“入党24年的如磐初心”“驻村扶贫105天的如山使命”……

    15

    郭彩廷生前是腾冲市猴桥镇政府的一名普通职工,曾担任猴桥镇企业办主任。今年3月,他主动请缨到胆扎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兼第一党支部书记。镇党委决定,派郭彩廷与镇党委委员谢君微一起去胆扎,由谢君微任胆扎村党总支书记,郭彩廷任党总支副书记。

    16

    到了胆扎村后,谢君微和郭彩廷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村组班子。在胆扎村第一、第二党支部书记空缺的情况下,郭彩廷又是第一个站出来,主动申请担任覆盖5个傈僳族寨子的第一党支部书记。他说:“我能听懂也会讲一部分傈僳族语言,工作起来方便些。”

    “他总是有各种理由,抢到困难多、问题多、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谢君微回忆,有一次他问郭彩廷,“为什么胆扎村的傈僳族群众都特别相信您?”郭彩廷笑着回答:“跟傈僳族群众打交道,要把‘你们’变成‘我们’,这样就好开展工作了。”

    17

    2019年7月11日,大雨倾盆,遭遇山洪,云南扶贫干部郭彩廷在扶贫的路上殉职,郭彩廷同志,虽然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工作岗位,但他的精神永远照耀着我们千千万万个干部;他一心为民、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初心永恒,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实践者;他是新时代好干部的标杆,他是新时代基层干部的典范。

    扶贫英雄永不谢幕,郭彩廷的事迹仍在传颂,并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每一名党员干部,他用一生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履行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

    他们

    用大爱书写人生

    兑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我们

    要学习他们初心永驻、不畏艰难

    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的精神

    学习他们用实际行动

    为急民所急、为民想所想的务实作风

    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继承一种精神,服务一方百姓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