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历史文化 本土文学

    喜迎建国70周年(散文)龙陵松山:一棵承载着历史和记忆的高山榕

    2019-07-10 10:19 郁云江

    70多年前,抢修滇缅公路的劳工    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基地提供

    70多年前,抢修滇缅公路的劳工 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基地提供

    在龙陵松山日军阵地(滚龙坡)缴获的坦克     龙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在龙陵松山日军阵地(滚龙坡)缴获的坦克 龙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70多年前的惠通桥    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基地提供

    70多年前的惠通桥 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基地提供

    日军入侵龙陵县城     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基地提供

    日军入侵龙陵县城 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基地提供

    龙陵松山全景     杜晓红摄

    龙陵松山全景 杜晓红摄

    龙陵松山高山榕  侯云鹏摄

    龙陵松山高山榕 侯云鹏摄

    松山高山榕身躯上布满弹痕枪伤      杨开庆摄

    松山高山榕身躯上布满弹痕枪伤 杨开庆摄

    龙陵松山雕塑群    尹  磊摄

    龙陵松山雕塑群 尹 磊摄

    龙陵松山“众志成城”烽火墙   郁云江 摄

    龙陵松山“众志成城”烽火墙 郁云江 摄

    龙陵抗战纪念广场  郁云江摄

    龙陵抗战纪念广场 郁云江摄

    龙陵松山见证树广场

    龙陵松山见证树广场

    龙陵松山战壕等遗迹  杨开庆摄

    龙陵松山战壕等遗迹 杨开庆摄

    日军碉堡遗迹(龙陵抗战纪念广场旁)郁云江摄

    日军碉堡遗迹(龙陵抗战纪念广场旁)郁云江摄

    有人说,读树和读书一样,因为一棵树就像一本无字书。如果说书是用文字来记录人类历史发展变迁的,那么树是用年轮来记录植物物候变迁史的。

    自人类诞生以来,地球上的植物向人类提供着食物、水、氧气及舒适环境等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当然世间万物皆变动不居,一草一木皆形态迥异。在自然界中没有一模一样的两棵树,也没完全相同两片树叶,每一棵树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故事、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文化,只要我们善于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它,用心灵去品读它,就会发现古树有“古”的王者风范、名木有“名”的稀少珍贵、残树有“残”的悲壮历史。

    一棵树承载着一段历史,也浓缩着一段“记忆”,读不同的树感受不一样、收获也不尽相同。树本来就是一本无字书,至于是否值得一读、读什么?关键在于读者的选择和取舍。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的松山之巅,就有这样几棵值得“品读”的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那棵饱经枪林弹雨的松山高山榕,当地人习惯称呼它为“记忆树”或“见证树”——“这棵百年古树身上布满了枪伤和弹痕,它见证了7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当时由于战火猛烈,整个山头成了一片焦土,光秃秃的山头只剩这棵古树……”高山榕旁简介牌上排版规整的文字像太阳一样格外耀眼。在现场解说员的协助下,它始终在向世人诉说着70年前那场滇西抗战的英雄故事,讲述着松山高山榕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重温着先烈先辈的光辉革命历史,传递着爱国奉献的正能量。

    提到高山榕,我们先了解一下当地部分少数民族的榕树文化和习俗。松山高山榕又名大青树,是桑科榕属植物。自居以来,龙陵县少数民族对树文化的渊源颇深,尤其是对榕树的崇拜“情有独钟”。如傣族认为榕树有灵魂、是平安吉祥的象征,能护佑村寨人畜兴旺,把它作为寨心树、寨神树、山神树等供奉,勐糯镇就有“二月八贡色树(榕树)、保护生态环境”传统活动习俗;龙山镇芒麦村阿昌族认为“万物有灵”,推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有不准砍伐榕树等树木及污染山水的禁忌;部分少数民族村寨把高山榕等高大的树作为“神树、龙树、圣树”等加以崇拜和保护,甚至把榕树等动植物的图形绣在服饰上、画在墙上或编成故事教育后人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准砍伐树木。另外,当地群众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和审美意象,赋予它一些带有时代感的新寓意:认为榕树寿命长,是一种长寿安康、吉祥如意的象征;榕树高大且树冠覆盖面大,象征着一种志向高远、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榕树盘根错节的树根和枝节交错的叉枝,突出对同根共生、和谐共处的追求,寓意着一种众志成城、同心同向、凝聚合力的精神……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方民族文化的积淀,这些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和影响着我们思想、生活和行为,逐步凝聚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新观念,汇聚起推进龙陵脱贫攻坚、实现跨越发展的正能量,这种越来越强的正能量也收藏在松山高山榕的记忆里。

    收拢发散的思绪,回归到高山榕的生长地。地处高黎贡山山脉南延的龙陵松山,顶峰最高海拔约为2200米,森林茂密而浓翠蔽日,山势险要且沟壑纵横,整个松山被怒江和龙川江环抱,有“一丸泥封函谷关”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同时,龙陵松山更是一个承载着英雄情怀和厚重历史的地方。

    松山高山榕虽然没有名木古树的“名分”和珍稀树木的“身份”,也没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的“头衔”,但它却从滇西抗战的历史中走来,见证了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之战和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点”之战。当您怀着一种神秘而崇敬的心情,沿着曲折蜿蜒的道路来到龙陵松山见证树广场,一棵高山榕傲然挺立在广场中央。高山榕身边逶迤的小路和栈道,游走在松山雕塑群、抗战纪念塔等抗战遗址之中,穿梭在弹坑、战壕、掩体等战争遗迹的密林之间,在松山山顶4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交通网”,似乎在松山高山榕找回更多的抗战历史记忆。高山榕掩藏在地底下的根系与松山其他树木的根系相互交错、攀连,在松山布满抗战遗迹遗址区域交织,宛如整个松山地下一张串连的蜘蛛网,在相互交流着松山抗战历史的“记忆”信息。

    松山高山榕是用刻骨铭心的印迹来记录历史的。当您把目光聚焦到松山高山榕身躯上时,会发现树干中央最硬的木质部分已被那无情的炸弹“吃掉”了,成了一棵无年轮的空心树,身残志坚的高山榕只能靠几根木桩作助力“搀扶”着,仅靠残余部分树皮的维管束运输养分、顽强地维持着生命。那千疮百孔的累累伤痕,深深地“烙”在这个松山高山榕的身躯上,那段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滇西抗战历史,永久地“收储”在松山高山榕的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及全身每一个细胞的“记忆”里。

    记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传记《活着为了讲述》中这样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或许龙陵松山这棵高山榕历经多少沧桑事依旧活着,也是为了“讲述”那段历经血与火的滇西抗战历史,传递一种爱国奉献精神……

    “历史是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如今,70多年过去了,龙陵松山那棵活着的高山榕,仍继续向世人“讲述”着那段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历史……

    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之一。1942年5月3日,日军先头部队从“国门”畹町打入中国境内。1942年5月4日(当天是“五四”青年节)龙陵沦陷,日军出动大量飞机,对保山及龙陵松山周边的惠通桥、龙陵县城进行惨无人道的轰炸,被炸之处烟尘滚滚、火光四起,群众和学生死伤无数,街道鲜血满地,惨不忍睹! 这是日军在云南保山制造的一起血腥惨案。1942年5月5日,日军利用手中先进武器大肆轰炸,一路攻打至怒江,当日军后续部队赶到松山脚下的惠通桥,桥已被炸断!日军进驻怒江西岸后,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至此,敌我双方形成了长期隔江对峙态势。1944年6月4日,中国远征军对松山打响了攻坚战,至9月7日攻克松山。这场战役我方先后4万多人投入战斗,历时90多天,历经大战10次、小战100余次。最终,我方已牺牲7700多人的代价,歼灭日军3000多名(根据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基地解说词整理)……70多年过去了,在龙陵县境内留下许多侵华日军罪恶的“铁证”。如在腊勐镇松山及怒江大峡谷周边有以高山榕为代表的见证树及战壕、弹坑、惠通桥、滇缅公路等抗战遗址遗迹800多(处)个,在龙陵县城周边有抗战纪念(广场)馆、日寇碉堡、日军慰安所及枪弹、照片等实物和证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记忆树及战壕、墓碑等为代表的松山抗战遗迹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龙陵松山被授予“云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旅游景区(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委授予)”“爱国奉献卫国戍边教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滇西抗战研究基地”“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多项称号。松山高山榕“讲述”历史记忆,是为了人们找寻精神洗礼的那把钥匙。

    灵感的思绪无处不在,总能唤起心中那些永远不能忘记的回忆。当我们穿越过时空隧道,把回忆的脑电波从龙陵松山连接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回到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70年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70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证明:没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70年浴火重生的史实告诉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镜鉴今天和警醒世人珍爱和平,铭记历史是为了缅怀先烈和避免重蹈覆辙。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松山高山榕虽然是一种普通的树种,但是历经过70年前风雨的洗礼却历久弥新,被世人赋予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内涵,依然与世人“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善于总结历史的当地人赋予松山和高山榕新的精神和内涵:“不畏强敌、顽强斗争的亮剑精神;不怕牺牲、拼死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民族团结精神(节选自何光文《滇西抗战史论》”。另外,也有部分土生土长的龙陵人认为,高山榕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和松山精神的缩影。

    新时代需要榜样的力量,也需要爱国奉献精神的传播者。当我们打开高山榕记忆里的“日历表”,会发现关于缅怀先烈、祭奠英烈、传递抗战精神等方式多样的传播活动在松山记忆树的见证下举行:如2013年9月3日(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纪念日),由402座单体雕塑组成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那棵高山榕旁落成(李春华先生捐赠);2016年4月14日,来自北京、上海、辽宁等地100多名摩托车爱好者,奔赴松山记忆树前,开展“千里单骑祭英烈﹒松山哀思悼忠魂”主题活动;2016年7月11日,来自美国12个州的50名华裔青少年齐聚龙陵松山,在松山记忆树前,开展“中国寻根之旅:追忆抗战历史﹒缅怀抗日先烈”主题活动;2018年8月30日,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中国自行车协会,龙陵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北京东方雅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龙陵松山山地自行车速降国际邀请赛”,在松山记忆树的“见证”下举行,来自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自行车爱好者参赛……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09月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基地挂牌成立后,特别是随着《滇西1944》《记忆的伤痕》《血战松山》《我的抗战》等一大批关于龙陵松山抗战影视作品(纪录片)的相继推出,以及《滇西1944》《大国之魂》《1944:松山战役笔记》《松山大战》《剑扫烽烟》《龙潞抗日游击队》等多部关于松山抗战专著的陆续问世,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基地成为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抗战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滇西综合性教育基地之一,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教学基地之一,吸引着省内外广大党员干部前来接受思想洗礼,补“精神之钙”和铸“信念之魂”。

    “历经多少沧桑事,依旧悠擎头顶天。”这个活着的高山榕,不仅是滇西抗战的见证和历史的载体,而且成为了英雄之树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名角”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岁月不居,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时光的滚滚车轮走过了70多年,我们昂首阔步迈进了新时代。饱经枪林弹雨和战火硝烟的松山高山榕,仍然顽强地挺立在龙陵松山、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用千疮百孔的身躯“记录”下那段浴火重生的抗战历史,见证了龙陵从“贫穷落后”到“脱贫奔小康”的巨大变迁,见证了龙陵从“奋起前行”到走进“新时代”的跨越发展。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通过阅读松山高山榕这本无字书,我们对它崇敬之意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在它的“记忆”里承载着一段70多年前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历史,这本书不仅属于龙陵,更属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松山高山榕象征着一种精神,因为在它的“身躯”上汇聚了一种新时代的爱国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发扬光大,更要付诸实际行动;松山高山榕见证了70年前的风雨兼程,也见证了70载同心奋进的新时代,这一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要始终坚定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牢记初心使命,学党史知党情,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