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人物风采

    用善良点亮人性之光 以行动书写人间至爱——施甸县老麦乡杨柳村村民 杨德品

    2019-06-18 08:40 保山日报

    杨德品,男,1963年4月生,汉族,施甸县老麦乡杨柳村寺后组农民,盲人。

    现年56岁的杨德品坦然面对不幸的命运,顽强地扛起生活重担,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的养母,即便生活再艰难,他总是微笑面对并一直宽慰腿残的母亲:“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脚,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杨德品没有上过一天学,却用几十年的行动书写着中华传统的孝道仁亲;他的世界里没有太阳,但他是乡亲们心里一道温暖的阳光。这对相依为命、苦守年华的母子,用乐观与关爱创造了“富足”的生活。杨德品用善良点亮人性之光、以行动书写人间真爱的事迹感动了身边无数人,他也于2015年被评为施甸县第二届“善洲故里 德润民心”十大身边好人、2017年1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2018年荣获“保山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称号。

    命运多舛

    1963年4月,杨德品出生在施甸县由旺镇木兰村的一户普通人家。那年12月的一天,家里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正是老麦乡杨柳村寺后组杨水荣、余正英夫妇。杨水荣夫妇先前也生过几个孩子,但没到一岁都夭折了,这次从山区的老麦乡来到坝区的由旺镇,就是来领养杨德品的。就这样,出生才8个月的杨德品被养父母带到了新家。

    不知不觉,杨德品来到新家已有8年了,虽然说生活条件苦了些,但杨水荣夫妇将杨德品视为己出,杨德品还是度过了快乐、开心的童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8岁那年的一天,杨德品对父母说他眼睛痛,父母当时就急了,连忙把他送到大队联合诊所找医生看。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太差,医生看了之后也没说出导致眼痛的具体原因,父母只好带着杨德品回家了。回到家后,杨德品整整睡了五天。到第六天的早晨,杨德品睁开眼睛时,突然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杨水荣夫妇这才发现,这个可怜的孩子双目失明了。虽然到了上学年龄,可是由于双目失明,当同龄人都开心上学时,杨德品就只能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到了婚嫁年龄,由于是盲人且家庭困难,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所以杨德品至今还是孤身一人。母亲后来生养的妹妹也因害怕家庭的拖累而远嫁他方。

    那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虽然让杨德品双眼失明,并让他跌入了生活的深渊,看不到世界、不能读书、不能恋爱。可这个性格倔强、心地善良的孩子并没有怨天尤人,他坦然面对命运的不幸,并在黑暗中摸索着学会了生火、做饭、挑水、砍柴等家务活,自学了篾编技艺,通过那双满布伤痕的灵巧双手,编出美丽耐用的篮子、簸箕、箩筐等生活用品,并源源不断地卖往集市,以微薄的收入来补贴家用。他常说,上天还是对他好的,虽然眼睛瞎了,却让他健康地活着。

    杨德品的世界是黑暗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性格又让他的天地敞亮宽广。

    连遭变故

    自从杨德品双目失明后,养父母给了杨德品最坚实的保护。随着岁月的流逝,杨德品在一天天中感受到了父母的逐渐苍老。只是,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作为家庭生活一大支柱的母亲,因家里没有做饭的柴火,在雨中就背着篮子到山上找些柴火回家做饭。由于年纪大了,已经83岁,在背柴火的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腿,回到家又因下雨地面太滑,在自家院场重重地摔了一跤,把髋关节给摔断了。由于家里太穷,没得到正规治疗,从那时起,母亲余正英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2014年,变故再次袭击了这个贫穷而残破的家,积劳成疾的父亲突然撒手人寰。给了他半生关爱的父亲走了,天似乎坍塌了一半。母亲握着他的手安慰儿子:别气,别急,日子总要过。杨德品擦干眼泪,挑起了这个家的重任。他知道——这个时候更要勇敢面对,他懂得——他才是母亲的一片天。

    从此,家庭的重担压在了杨德品一人身上,家里、家外、照顾母亲的所有活计都由他一个人承担。

    独担重担

    父亲去世后,杨德品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村里时常会没有自来水。每当这个时候,杨德品常常需要在晚上12点以后去村里的一口井里挑水。因为从杨德品家到井边必须经过一条进村公路,白天车多人多危险,所以杨德品只能选择晚上去,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母亲见了每次都哭,母亲说他爱笑,尽管摔得很疼,可是杨德品总会微笑着安慰她说:“妈,不疼,不疼”。近几年,老麦乡多数人都种起了经济价值高的烤烟,但由于烤烟需要精细管理,看不见作物的杨德品就种些玉米和蔬菜。从家里到农地还有一段路程,为了防止走错,杨德品就只能在去地里的路边或是地边放个石头做记号,每逢雨水季节去地里干活,是最让母亲心疼的事。有时在地里干着活,突然就下起大雨,杨德品就只能站在地里任雨淋,他也想找个避雨的地方,但是由于眼盲,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可以避雨。

    2015年11月份,家里没做饭的柴火了,杨德品要到离家1公里的地里砍,3米多高的核桃树连爬了好多次都没爬上去,杨德品就在树干上砍了好多阶梯,最后才爬了上去。他一边摸索着一边砍,突然一不小心砍到了左脚的大拇指,由于眼睛看不到,他自己以为伤得不严重,所以还是坚持继续砍余下的树枝。后来,有村民去地里干活,看到他爬着的树干和地上流了许多血,就告诉他脚趾伤得很严重,这时他这才从树上下来,去村卫生室包扎。即便是受了伤,他依然像往常一样,把饭做好端到母亲床前。探路的竹竿毕竟难以代替眼睛。这次受伤后,母亲很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去地里,杨德品也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里,于是就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儿子每天出门时总把母亲背在身上,到了地里就让母亲坐在田埂上或柴草垛上,陪着在地里干活的儿子说说话;等干完活,儿子背上的母亲再指引着儿子回家……

    遵从母愿

    由于家里太困难,杨德品母子俩一年到头舍不得吃一次肉。杨德品母子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起居仍然让大家牵挂。为了让母子俩的生活更有着落,当地民政、残联等部门为他们安排了入住养老院的事宜。可是,当人们把这个消息告诉母子俩的时候,母亲却不愿意离开,她只想在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里度过余生。细心的杨德品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却能感受到母亲的焦虑,他不愿母亲为难,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关心。他说:“我看不见,我妈就是我的眼睛;我妈走不了,我就是妈的双脚;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在哪里,都不会让妈饿着,生活再难,也要笑眯眯地走下去。”

    在那个低矮围墙、简陋屋瓦、四壁空荡的家中,56岁眼盲的儿子和89岁腿残的母亲相依为命、苦守年华,无疑是艰难困苦的。而仁孝、善良以及对温暖美好人性的期盼,也造就了一个乐观如御寒冬衣、亲情如炉火映照、守望如珠贝熠熠闪光的“富足”之家。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生命有了内涵;这种简单而质朴的善良,让岁月温暖而绵长。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善良需要用行动点亮的话,杨德品无疑是点亮人性之光的一员。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李美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