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昌宁县 昌宁新闻

    勐统苗族群众迁新居奔小康

    2019-06-13 09:18 保山日报 杨 桦

    曾经居住在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的苗族群众,他们的房屋简陋、产业单一、生产方式落后、生活水平较低。

    长山村位于勐统镇南部山区,是昌宁县苗族人口较多的贫困山村之一。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7户1066人,其中有苗族建档立卡贫困户182户670人,占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3%。

    为了让苗族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勐统镇因地因人因时制宜,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为依托,帮助群众发展多元化产业,提高自我发展和增收致富能力,让长山村陀螺坪易地扶贫搬迁点成为苗族群众幸福生活的新家园。

    抓住“帮扶对象”,做到应搬尽搬。针对苗族群众不注重房屋建设、不重视发展产业等问题,昌宁县在示范区建设中,整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把建档立卡贫困户、苗族群众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作为搬迁重点对象,让其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积极主动搬迁至易地扶贫搬迁点。长山村陀螺坪安置点,计划搬迁64户2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84人。在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56户都是苗族群众,占搬迁人口的91.7%。

    抓住“规划引领”,搬到最好位置。勐统镇充分考虑到群众耕地就近、用地节约、工程造价、生产生活等因素,就近就便选址了长山村陀螺坪作为安置点。该安置点交通出行方便、公共服务便捷、地质结构稳固、周边土地肥沃,还可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建设房屋。这种规划设计既照顾了苗族群众的生活习俗,又以现代生活理念作引领,实现了苗族生产生活与新时代的有机融合。另外,安置点还配备了活动广场、绿化带、种养区等,实行居住、种养分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抓住“住房建设”,盖起好房子。搬迁户住房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搬得出”“稳得住”。为发挥陀螺坪安置点群众的积极参与作用,勐统镇让安置点群众转变观念,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主动自觉投身到新家园的建设中。为做好质量监督、矛盾调解、工组洽谈等工作,组建了由搬迁户组成的7人联建理事会,在房屋打地基、浇筑等关键环节,组织村“两委”、镇项目办、搬迁户主“四方”到现场监督,确保房屋建设质量和群众满意度。陀螺坪安置点已于2017年2月前全部开工,一期44户已全部搬迁入住,二期20户已入住3户。

    抓住“成本控制”,用好搬迁资金。为了用好搬迁户的补助资金,勐统镇为搬迁户提供砖木、砖混两种户型,让搬迁户考虑长远并量力而行,用可结余的钱添置家具或投入生产。为节省搬迁群众的每一分钱,联建理事会与建房施工组用竞争谈判的方式,把建房工程统一打包给实力强、价格优的施工组承建,让搬迁户与施工组统一进行预定采购建材,有效地节约了建房成本。为了让搬迁户在工程施工中挣到钱,勐统镇动员搬迁户主动进入施工组务工,以此获得劳动报酬,降低建房成本。在陀螺坪安置点建造期间,56.8%的搬迁户都参与了安置点建设。

    抓住“增收致富”,产业发展多元化。如何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长山村围绕“村有支柱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配套产业发展。在“近期产业”上,重点发展蚕桑、香料烟产业。在“中期产业”上,重点发展商品率较高的畜牧业。在“远期产业”上,重点发展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澳洲坚果产业。“长短结合”的产业帮扶理念,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解决了搬迁户的“后顾之忧”。2018年,长山村发展蚕桑200亩、香料烟160亩,新建大蚕房1330平方米,人均年增收1965元。成立了1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50户,养殖肉黄牛202头,人均年增收1300元。打造的“澳洲坚果万亩示范村”,预计5至8年后,可实现人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

    如今的长山村,一座座房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蜿蜒起伏、崎岖绵延,一个个苗家人喜不自胜、载歌载舞……苗家人,正阔步前行在精准扶贫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