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保山要闻

    保山市用产业扶贫“手”拨动内生动力“弦”

    2018-11-13 09:56 保山日报 赵志苍 黄正町

    规模引领 龙头带动 创新开路

    保山市用产业扶贫“手”拨动内生动力“弦”

    保山市按照“规模农业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示范、规模养殖(企业)场助推”的导向,紧盯“产业覆盖、联结机制”两个关键词,在“一户一策”上狠下功夫,坚持“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原则,立足自然条件、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抓牢抓实抓细产业扶贫,确保农户稳定增收。

    截至9月底,全市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66232户,综合覆盖率85.67%,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64436户,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2.37亿元,农业增加值54.59亿元,农产品加工现价总产值达105.21亿元、同比增长17.06%,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40元、同比增长9%。

    抓好产业培育,筑牢增收基础。在澄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贫困村发展1至2项主导产业、贫困户至少参与1项持续稳定增收产业”的要求,综合考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等因素,在巩固提升粮食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重点围绕“耕好一片田,推广稻鱼连作;栽好一棵草,实现药业带动;泡好一壶茶,撬动产销两旺;管好一个果,实现硕果累累;种好一篮菜,打造供应基地;养好一头畜,实现六畜兴旺”的发展思路,各县(市、区)详细制定了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县级项目库。截至2018年6月,全市种植业面积(11个大类)467.5117万亩,产量448.4343万吨,带动建档立卡户33249户132142人次;养殖业存栏数1071.6520万头(羽) ,养殖出栏1503.2678万头(羽),带动建档立卡户22562户91002人次;渔业养殖23.4370万亩,产量2.7412万吨,带动建档立卡户124户489人次。

    抓细规模农业,带贫增收。通过“十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使农民在一份土地上获得租赁、务工、收益分成三份收入,实现一个企业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壮大一域经济。目前,确定的10个示范区1.86亿元专项基金已拨付到企业,基金到位率100%,流转土地11.47万亩,种植(改造)9.06万亩(其中核心区4万亩),涉及茶叶、银杏、咖啡、水果、中药材5类产业,共带动6.26万人参与产业发展,其中贫困人口7771人;直接吸纳1.19万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3334人。

    抓实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帮扶实效。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贫困地区龙头企业与建档立卡户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是采用订单或合同收购原料、股份合作、土地租赁、吸纳农民务工就业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2018年预计与建档立卡户建立利益联结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8家,比2017年增加7家,带动建档立卡户2.62万户,带动建档立卡户增收2.38亿元。全市942户规模养殖(企业)场,预计带动农户12551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368户,带动建档立卡户增收2000余万元。

    发展“四小”产业,增强“造血”功能。针对规模农业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覆盖不到的贫困户,群众收入难以达到3500元脱贫越线标准的现实问题,我市从贫困群众办得了、办得好的“短、平、快”产业项目上着力突破,大力引导创新发展以“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卖”为主的“四小工程”,有效助推了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通过规划引导,让每户的“小”变成区域的“大”,形成产业经营规模效应,确保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能致富、可持续”。

    创新帮扶模式,强化利益联结。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突出目标导向、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作为全市产业扶贫主攻方向,创新帮扶模式,强化利益联结,助推产业扶贫。隆阳区建立了“贫困户种养+公司收购”“产业扶持+合作社兜底”“产业扶持+合作社担保+贫困户贷款”等产业扶贫模式;施甸县实行“挂靠帮带+保底分红”“能人+托管代养”“土地租赁+返聘务工”“集体经济+共建共管”“捆绑抱团+合作经营”等产业扶贫模式;腾冲市建立“1+1+11特色产业”“三奇毛驴养殖专业合作”“十里荷花”“企业+合作社+农户带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昌宁县探索试行“宅基地集约开发”“农村土地银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田保姆”4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龙陵形成了“褚橙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或“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推进产业扶贫。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