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理论探索

    关于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定位的思考

    2018-10-26 10:36 保山日报

    关于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定位的思考

    保山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董礼书  

    8月11日,省委书记陈豪在保山调研座谈会讲话中提出,要把保山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这既符合保山实际,又为新时代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确立了新的坐标。

    一、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定位的支撑条件

    (一)关于山水田园城市。保山坝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素有“滇西粮仓”的美誉。位于坝区中心的保山城,具有“两山夹一坝”的天然形态,东有生态自然的毛公山、西有钟灵毓秀的太保山。近年来,实施了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对西山森林公园进行提质改造,“两山”已成为保山坝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坝区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河流纵横交错,东河及西大沟为城区2条纵向河道,大保高速公路以西有惠通河、五里亭河、学府路河、仁寿门河、上下水河、大小桥河、大沙河等14条横向河道,大保高速公路以东有城北防洪河、小屯河、红花河、城南防洪河等7条横向河道,周边有北庙水库、诸葛堰、易罗池、龙王塘等自然水体,以青华海湿地公园为核心,可构筑汇聚东河的叶脉状坝区整体水系。中心城区坝子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除预留城市建设用地外,在城市南北两面,通过迁村并点、生态观光农业园建设示范带动,可打造形成阡陌有序、贯通南北的坝区田园风光带,实现城、镇、村、田园共存的田园风光城市。

    保山中心城市同时拥有山、水、田园等要素,只要科学规划,倾力打造,精心呵护蓝天白云,严格守住绿水青山,统筹规划绿色田园,就一定能把保山中心城市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城市。

    (二)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山地处云南西部,古称永昌,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考古证明,七八千年前,“蒲缥人”就已经在保山大地上繁衍生息。保山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古代为哀牢国首邑,西汉置不韦县,东汉设永昌郡,为全国第二大郡,历经唐、宋、元、明、清及民国,保山都是滇西边境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保山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区位,保山大地上曾发生过哀牢归汉、永昌建郡、邓子龙戍边、滇西抗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桐华布”“永子”、不韦城遗址、汉营古城遗址、将台寺、金鸡古戏台、吕凯故里华表、古建筑群玉皇阁、三教合一的光尊寺、古刹梨花坞、龙王塘、卧佛寺、八戒寺、哀牢寺、宝鼎寺、兰津古渡、霁虹桥、惠人桥及南方丝绸古道上的斑斑马蹄足印等历史文物和遗址;养育了“九隆传人”柳貌、蜀汉名将吕凯、清代人称“永半朝”的三部尚书王宏祚、回族领袖杜文秀、民国元老李根源、爱国侨领梁金山、抗日县长张问德、一代英哲艾思奇、新时期共产党员楷模杨善洲等著名人物;异彩纷呈的哀牢文化、中原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翡翠文化、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保山文化,造就了“滇西文献名邦”之美誉。

    保山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迹、厚重的文化,于199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认定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具备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条件。

    (三)关于开放创新之城。保山从古至今都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的必经之地、通商要塞、异域殊方的物资集散地。22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第一条国际商道——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是我国西南与西欧、非洲、南亚诸国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线路,保山城及保山境内重要城镇村落驿站沿路布局。保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生命线“史迪威公路”(滇缅公路)的要道。今天,保山仍是中国通往南亚陆上国际大通道最便捷的交通枢纽,是我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的最佳陆上路径选择,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连接南亚这两大通道、两大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具备了独特的开放发展优势。近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一线两园”建设引领“走出去”。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标准厂房4000平方米,基本具备企业入驻条件;密支那经济开发区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猴桥—缅甸甘拜地跨境经济合作区项目获缅方支持,猴桥—甘拜地特色口岸小镇项目先期启动,“一线两园”开放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保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创新促转型,积极搭建保山市国资公司、永昌投资公司、昌源水务公司等融资平台;创造性提出建设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三个万亩”“十个万亩”等发展平台;创新实施“51+49”混合所有制股权方式和“10+3”PPP融资方式;全面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破了外汇指定银行垄断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市场格局;创新推出“6995”“995”和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园中园”正在成为全市工业聚集发展的先行区、试验区、创新区,保山工贸园区被列为全省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园区,保山轻纺产业园荣获“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称号;“十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三个万亩”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评定,万亩青华海湿地公园建成开放并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东山森林公园“园中园”基本建成,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被列为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和全省首家国家农业公园创建单位,保山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整体推进市,滇西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省级示范基地;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快速推进,荣获“2017 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被列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连续6年蝉联全省“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先进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二位。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保山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创新的基础,发展的平台,只要全市同心协力,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作风,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持续推进,我相信不远之将来,保山中心城市一定能成为“开放创新之城”。

    二、几点建议

    把保山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是省委对保山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省委对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殷切期望。保山全市上下须围绕这一目标,做好做实各项工作。

    (一)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规划。规划事关新定位的成败,建议要以高端化、国际化的标准来谋划。一是重点对山、水、田园等要素的管控和保护,强化功能布局,明确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推进“多规合一”融合,做到城乡、城镇、乡村布局科学合理。二是要突出对历史文物遗迹的挖掘、传承、修复和保护,对一些重要的文物遗迹要加强立法保护。同时,在城市建设发展中,要注重吸收保山历史文化元素,以彰显保山城市建筑、道路、生态、文化等风貌特色。三是进一步完善交通、产业、金融等各项详细规划,并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形成建设“开放创新之城”的综合规划体系和建设蓝图。

    (二)大力提升人居环境。一是要加快推进东山生态恢复工程,打造集历史文化、生态休闲和户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强化对西山森林公园提升改造和严格保护;加大坝区面山整治修复力度,使东山西山成为山水田园城市一道亮丽的天际线。二是要加大城市河流提升改造,将城市河流打造成生态景观;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和滨水绿廊生态建设,形成城市景观长廊;加大力度保护好北庙水库、诸葛堰、易罗池、龙王塘等自然水体,以万亩青华海湿地公园为核心,连通点、线、面水系资源,让中心城市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景中的水体景观,充分展现温润保山之魅力。三是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强化村庄规划,严格禁建区、限建区管理,大力推进拆村并点,依法拆临拆危,并充分考虑坝区面山坟墓的处理及环坝区游道的建设问题;继续加大“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工作力度,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抓好“四创两争”工作,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城市环境,让城市更加亮丽;统筹规划,实施乡村振兴试点,推进城镇村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山水田园城市。

    (三)注重彰显城市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充分挖掘提炼各种文化,使多元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有效融合,集中力量以“国宝永子”为品牌进行全方位打造,形成独特的保山城市文化。同时,加强对乌铜走银、民俗文化活动、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保山城市周边历史文化遗迹,挖掘发展文化产业,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规划建设一批突出保山历史人文特色的文化公园,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中缅印高速公路、国际铁路建设,打通通往印度洋的国际通道,同时积极争取大理至保山高铁建设,早日接入全国高铁网;加快保山机场改扩建进度,大力开通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并积极争取建成口岸机场;深入实施“兴水润保”战略,加快水网体系建设;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保山”及强化国际通信通道建设,最终形成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高效便捷的航空网,高速安全泛在的互联网,保障有力的能源网,布局合理的水网,为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五)创新金融服务机制。积极推动沿边金融改革,尽快设立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积极引进和培育金融服务机构,为国际贸易参与者提供专业化的跨境金融服务;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国有融资平台2A+级以上信用评级的申报力度,推动国有投资公司向实体化、市场化转型,优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布局,采取直接投资、控股持股等方式,参与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经营效益;规范PPP项目实施,用好用活“51+49”“10+3”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益,撬动更多的金融、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保山发展。

    (六)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力争把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合区“园中园”建设成为国家级沿边开放试验示范区,成为境内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快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密支那经济开发区建设,使之成为保山对外开放前沿窗口;加快保山保税物流园区、国际商贸市场区等对外商贸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猴桥电子口岸大通关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数据服务中心、国际休闲旅游及文化展示中心等产业服务平台;同时,在保山工贸园区建立“科技创新创业园”, 积极争取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申报及建设,并依托“科技创新创业园”创设院士科研孵化园区,重点打造大数据、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现代产业集群。

    (七)积极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要研究制定吸引创新人才的优惠政策,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将保山工贸园区及“园中园”打造成培养产业人才的高地;支持保山学院、保山中医专、保山技师学院、滇西珠宝学院等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立对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激励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把保山中心城市早日建设成为“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提供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