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隆阳区 隆阳新闻

    敢叫“老难”换新颜(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现保山新跨越)

    2018-09-25 10:13 保山日报 李洪才

    昔日的隆阳区丙麻乡老南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难村”。近年来,老南村找准“穷根”,坚持“三个一”的脱贫路径实现“破茧成蝶”。记者近日来到老南村,走进一户户贫困家庭,聆听他们述说脱贫路上的艰辛,畅谈村里可喜的变化,描绘明天的憧憬……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几代老南人追求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即将实现:老南村年底将彻底摘除“贫困帽”了!“看如今,老南村旧貌换新颜;看如今,老南村化茧成蝶舞春光,舞春光……”丙麻乡自编的这首《阿佤新歌唱老南》,唱出了老南人的心声。

    隆阳区丙麻乡老南村,是一个以佤族为主,汉族、白族、彝族混居的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156户634人,10年前老南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2000多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难村”。10年来,老南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2017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796元。今年底,老南村将全面完成“村摘帽、户脱贫”的脱贫攻坚任务。

    老南村是如何“突围”的呢?“2014年以来,市委书记赵德光和市委政法委挂钩帮扶老南村以后,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为我们村找准了‘穷根’,明确了户均一口水窖、户均一亩烤烟、人均一头黄牛的‘三个一’脱贫路径,真心真情帮扶乡亲们,我们走上了告别贫困的金光大道。”老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钏国良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小水窖惠及大民生

    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然而,水资源匮乏却成为了困扰老南村几代人的难题。

    “以前,我们村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没有,要到昌宁的大田坝等地方去取水,人挑牛驮,种庄稼全靠老天,日子过得非常艰难……”71岁的村民蒋自丛回忆。

    钏国良说:“我们村直到1996年才从瓦渡乡三坪村架来了一条8.7公里长的饮水管道,在村里修了水池,供村民们集中取水。但是由于水管过细,水太小,一到寒冬腊月水就不够,村民们甚至要排队取水。”

    为解决老南村水利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在赵德光和市委政法委的协调下,老南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根据群众意愿,确定了村委会办公场所调换、启动道路硬化、更换饮水管道、补充“爱心水窖”、安装照明路灯、建设文体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据丙麻乡党委副书记(挂职)、老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珊珊介绍,通过多方努力,目前老南村的水利设施大幅度改善,先后扩建了一个取水前池,更换了5公里的自来水供水主管道,新建了沉砂池,新增一口蓄水池,每家都通了自来水。还协调资金79万元,修建了158口“彩虹水窖”,闲时储水,满足忙时灌溉的需求。通过提升改造取水池、水管等自来水设施,修建小水窖,村民饮用水和生产用水得到了保障。

    钏国良说:“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小水窖已达300口,其中,‘爱心水窖’有142口,‘彩虹水窖’有158口,彻底解决了村民饮用水和生产用水的保障问题。”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我们也相当关心,帮我们架通了自来水,家家都建起了沐浴室、卫生厕所,收入也大幅提高了,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做梦都没有想到过。”在蒋自丛的言语之中,感激之情由衷真挚。

    “我家今年种了12亩烤烟,大概有5万多元收入,要是没有这些小水窖哪敢种那么多!”在烤烟地里,村民蒋自祥告诉记者,他家共有5个水窖,一个水窖可以储蓄25方水,可以浇灌2亩多的烟苗。“小水窖,作用大。”如今看着一口口水窖,看着一天天变好的生活,村民的幸福感倍增。

    小水窖打通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为老南村特色农业发展、贫困人口脱贫、乡村振兴注入了希望之源,“老难”不再难。

    小烟叶叩开致富门

    仲秋,老南村的村民们采烟、编竿、烤烟、卖烟……忙碌的身影在山中奏出一首“丰收进行曲”。

    为促进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老南村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发展烤烟产业,带动贫困农户依靠种植烤烟脱贫致富。

    烤烟,一直以来都是老南村的传统产业,很多村民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种植,但由于受水利条件的限制,那时的种植面积少,产量也低。

    花发茂和花红才父子俩,是老南村的“两代种烟人”。“过去缺水,缺技术,产量低,收入非常低,日子熬不出头。”父亲花发茂回忆。

    “现在水利条件变好了,烟的品种也好了,产量高了,每亩产值4000元左右,脱贫奔小康不成问题。”儿子花红才信心很足。

    如今,这一传统产业依然生机勃勃,是老南村脱贫的支柱产业。老南村的烤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实现“户均一亩烤烟”的目标,今年发展到了310亩,预计总产值近130万元。为确保烤烟品质,技术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烤烟种植全流程指导,推广优良品种、平衡施肥、病虫防治等实用技术,提高了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今年老南村烤烟釆烤及时,烟叶质量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

    走进村民张菊娟家,夫妻俩正在对烤烟分级扎把。张菊娟说:“市政法委挂钩我们村后,为我们引来了自来水,建起了水窑,现在种烤烟比过去省事多了,今年我家将烤烟面积从去年的10亩扩大到了20亩,我们也希望多拿点收入,把日子过好一点。”丈夫蒋自全补充说:“多亏扶贫干部帮我确定了脱贫的主导产业。”

    在老南村,像张菊娟家这样靠种植烤烟脱贫致富的烟农不在少数。近年来,老南村烟叶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烟农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现了烟农增收、财税增长、企业增效,用老百姓的话说,这些小叶子为烟农叩开了致富之门,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小合作带来好收益

    送钱不如领路子,给物不如扶产业。丙麻乡党委书记余渊说:“老南村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党建扶贫双推进的支撑,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的发展模式,进行肉牛养殖,实现产业扶贫‘输血’变‘造血’”。

    养牛是老南村的传统产业,几乎家家都养着黄牛。但也存在着销路不畅,发展规模小、弱、散的问题。为把这一本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村党支部主动向上反映争取,把养牛产业确定为老南村的主导产业予以帮扶,建成了占地10亩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成立了隆阳区佤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隆阳区伟农公司,带动农户发展养牛产业。

    村委会副主任、合作社理事长蒋维祥说:“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11月,目前有社员68户,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是社员。养殖场目前存栏150头,合作社养殖的黄牛已经产仔30头。”

    据介绍,老南村投入189万余元建成了一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养殖场年目标存栏肉牛175头以上、出栏肉牛55头以上。目前,村委会将养殖场作为基地提供给合作社使用,由伟农公司进行肉牛养殖管理运营,前三年每年收取3万元场地折旧费,从第四年开始每年收取5万元折旧费,贫困户以扶贫政策补助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以11%年收益率分红,贫困户还可以卖青贮饲料给合作社。实现一份投入,三份收入,让群众和集体双致富。

    走进养牛场,饲养员雷志忠夫妻俩正在忙着切料、喂牛。雷志忠说:“我的工资3000元一个月,我媳妇的是2000元一个月,在家门前上班,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顾到家里,好呢。”闲聊间,村民花发朋拉着玉米青贮饲料进来了。“我家到目前已经卖了5吨左右,总的可能有8吨多些,一年下来大约有3000多元收入。”

    受合作社的带动,村民们养牛的热情高涨。目前全村养牛量达到680头,其中,合作社养殖150头,农户养殖530头,已经超过了“人均一头黄牛”的目标。下一步,合作社还要实行能繁母牛寄养,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自钦家由于缺资金,缺技术,主要以打工为收入来源,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地。2015年赵德光与他家结为“亲戚”。赵德光多次到李自钦家走访慰问,并主动承担利息帮助他们家协调了5万元小额贷款来发展养殖业。同时,还帮李自钦的女儿协调到保山技师学院读书,今年她已经毕业,并在保山上班了。

    如今,李自钦家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家里养着4头牛,合作社里以补助资金入了8000元,就要分红了;猪大大小小有16头,有两头肥猪再过两个月就可以出栏了;女儿在保山上班,虽然工资不高,但她也能自食其力了;我们在家种种庄稼,到周边打打零工。全家差不多有6万的收入,今年争取脱贫还是有希望呢。”说起家里的变化,李自钦发自内心地说,“我们家能有今天,真是不敢想象!”

    钏国良说:“当前的发展模式,为贫困群众长期增收提供了保障,也增强了党员之间的凝聚力。真正实现了小合作、好收益,为脱贫攻坚注入强有力的动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的老南村清水润、项目兴、产业强,老南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吃水不忘挖井人 ,致富不忘共产党。”老南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自强、诚信、感恩,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佤山处处是新颜。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