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保山要闻

    保山全力构建“一线两园”内外发展新平台

    ——建设开放创新之城(庆祝改革开放40年)

    2018-08-21 16:05 保山日报 李建国

    初秋时节,位于缅甸曼德勒省西南部缪达工业园新城、投资40亿元、占地1905亩的保山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正在抓紧建设标准厂房。

    今年5月8日,保山市政府与缅甸克钦邦政府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目前正抓紧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其中腾冲猴桥——缅甸甘拜地特色口岸小镇项目已先期启动。

    近年来,保山市围绕构建“丝路永昌”开放体系,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构建保山到曼德勒之间的“一线两园”内外发展平台,推动保山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通畅、开放、包容、温润的保山,正沿着古老的南方丝路,执缰牵马,再起征程,建设开放创新之城。

    打造开放平台

    保山,古称永昌,地处滇西咽喉,与缅甸相邻,历来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枢纽。2300多年前,我国第一条国际商道南方丝绸之路穿境而过,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沿这一通道源源不断地输往沿途各国。

    为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保山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认真谋划“一线两园”内外发展平台。“一线”即保山到缅甸曼德勒的交通网络,“两园”即境内的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园中园”和境外的缅甸保山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

    “把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合区‘园中园’作为境内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把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密支那经济开发区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能够解决出口产品缅甸原产地问题。”保山市工信委主任刘志胡表示。

    目前,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已经取得《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和《境外投资备案证》,获得缅甸投资委员会的投资许可证,规划用地1905亩,计划投资40亿元,已取得土地开发权并启动一期项目建设。据介绍,一期项目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已完成标准厂房改造4000平方米,另有8栋标准厂房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深圳龙源鞋业公司等4户国内企业已入驻园区。借助曼德勒区位优势,建设仓储国际中转站,以制造到服务为一体的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为国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对于促进联盟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辽阔的疆域,努力打造集生活、工作、娱乐及投资一体的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新城。

    据介绍,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由保山市政府工贸园区负责投资,建设高标准工业厂房及附属配套设施,建成后统一服务管理,同时配套专业服务机构,让企业放心入驻、安心生产。目前,园区已制定了企业入驻、物流运输、审批服务等相关招商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密支那经济开发区的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开展中。目前,规划用地19.23平方公里的密支那经济开发区有望年内开工建设。

    为加强互联互通工作,保山市成立了“对印对缅合作交流办公室”,配有5名接受过印地语、缅语培训的干部,强化交流合作。

    聚集工业发展

    2016年5月以来,保山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业集聚、共建共享”的原则,先后制定各县(市、区)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建“园中园”、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工业聚集化发展和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打造招商引资示范区等实施意见,在保山工贸园区规划5个3000亩至7200亩不等,总面积2.3万亩的“园中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硅基产业、生物资源加工、机电加工五大产业集群。

    “园中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由各县(市、区)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同建设。各县(市、区)负责“园中园”内部基础设施、标准厂房等建设,保山工贸园区负责外围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建设。“园中园”的产值、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归各县(市、区),除教育费附加、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外的税费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归各县(市、区)所有,“园中园”的管理权属由市人大通过的《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管理办法》予以明确,50年不变。

    眼下,“园中园”经济发展模式在保山得到强力推进,呈现出“1+5>6”的聚集效应。2018年,保山工贸园区被列为全省重点打造的10个千亿级园区之一,“园中园”累计征地3.9万亩,完成非电工业投资296.1亿元,融资到位资金110.8亿元;共签订协议214个,拟投资728亿元,投产90个,正在建设38个,用工近2万人,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在“园中园”建设中,保山市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一方面,严格参照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操作,着力引入“鼓励类”产业,拒绝引入“限制类”产业。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中心城市市政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建设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万亩东山生态恢复“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开展生态修复,力争以最好最美最亮最绿最净的城市环境,吸引更好的产业、企业、人才、管理进驻保山。

    优化营商环境

    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保山市通过编制一系列规划,明确了保山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建设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实施“‘51+49’混合所有制股权方式、‘10+3’PPP融资方式、‘5+8’标准厂房租购、‘30+37’电价优惠、‘5+5’购房扶持、‘1+5’共建共享发展机制”招商政策,切实做到精准招商、科学招商,奋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好机制催生好业绩。2017年,保山市成功引入中科钢研、通威集团等一批大型知名企业,签约重点产业招商项目95个,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00.6亿元,增长24.6%。

    保山市坚持把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对关系保山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四个重大发展项目”实行市级领导挂钩负责制,出台对各县(市、区)“园中园”考核评价办法,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述职和督导督查述职,其中“园中园”建设由市委主要领导挂钩、政协主席负责督查,对五个“园中园”的建设情况进行排名并在《保山日报》公开。

    市级行政审批项目从286项精简到116项,出台《保山市开展为民办事“一次办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保山市“多证合一”改革方案》等提高行政效率9项措施,开通“12310”“放管服”改革专线投诉电话,出台“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全面推行企业、群众办理事项“一次办结”和“最多跑一次”。

    目前,保山市本级已有75个事项、县(市、区)100个左右事项纳入“一次性办结”范围,一次办结累计43万余件,办结率100%,全省营商环境2017年评估综合得分保山居全省第一。

    “2017年,保山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6.4%和14.1%,GDP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保山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长18.6%和15.1%。”刘志胡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保山已经形成了对外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一线两园”,开放发展;“丝路永昌”,步履铿锵。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