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人物风采

    鲁兴勇:与书结缘四十年

    2018-08-21 10:53 保山日报 刁丽俊

    01

    一个人的一生,能与书结缘,并以让更多的人读到好书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事业,是一件福泽深厚的事。从青年到中年,从和顺图书馆到市图书馆,四十年,鲁兴勇用自己的所学和智慧,专注与助力保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在和顺图书馆的“落叶半床书”

    02

    鲁兴勇出生在腾冲和顺。

    和顺,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因明初屯田戍边移民策略的推行,中原文化在这里落地生根;明清后又因大量和顺男人集体走夷方,带回了大量西方文化和西方观念,中西文化的强烈碰撞,和顺显出了它的开放和包容,“耕读传家”的乡风依然润物有声,“西为中用”受到广泛推崇。在这里,放牛的老农可以一边让牛在田埂上吃草,一边在旁边看书。受这样的影响,鲁兴勇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喜欢往和顺图书馆跑。

    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在此基础上1924年又成立了“阅书报社”。为使乡人学识跟上时代,海外华侨和乡人士绅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建馆十周年之际,全乡人捐资投劳,建成一座“中西合璧”的主馆。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在书的馨香里,鲁兴勇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

    1976年,他从腾二中(和顺益群中学)高中毕业,当时上大学只推荐贫下中农的子弟,作为华侨家属,他不是推荐对象,只好回家当了一名农民。离开了教室,离开了书本,甚至离开了美好的梦想,每天面对的是挑粪、栽秧、薅草等繁重的劳动,心中被苦闷与彷徨折磨得阵阵楚痛。

    好在睿智的先辈们留下了一个图书馆。

    当时看管和顺图书馆的是归国华侨赵秀发老先生。赵先生为人和善谦恭,处事严谨慎妥。在他的精心整理和多方协调下,动乱时期闭馆的图书馆又恢复了对外借阅。每当开放,鲁兴勇便尽力找时间进去贪婪地阅读和摘抄。并借回了《世界文库》《万有文库》《新青年》等大量珍贵文献和中外名著仔细品味。 “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无数个夜晚,他都在挑灯夜读。那一篇篇文艺大师们智慧的作品,把他带进了一个深进广阔的世界。作品里奔泄的生活激流涤荡着他的灵魂,升华着他的心智,使他虽然身处窒闷的环境,却如重获新生一样的鲜活。有了这个图书馆,他解除了内心的苦闷与孤独。

    在严冬,他蓄势等待春天的来临。

    1978年,人生的春天欣然而至

    03

    1978年,是改变鲁兴勇人生命运的一年,他收到了来自昆明师院保山普通班文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全国恢复高考,且报考不再设置“家庭成份”的门槛,使得鲁兴勇可以顺利报名。当年高考时间是1977年12月10日至11日,学生们在腾一中校园的一间由古庙改成的教室里考试,由于许多人都是来碰运气的,所以原来坐了四十来人的教室不一会儿就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奋笔疾书。

    大学时,由于考生大都被文革耽误过,有的同学年龄已近30,22岁的鲁兴勇在班上还算小的。大家都深知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学习非常自觉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书,晚上为了多读几本书,他还自制了一盏煤油灯,怕影响同学睡觉,用硬纸板制成一个罩子把灯罩住,在边上剪个漏光的小洞,睡在床上就着小洞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夜。读遍了当时图书馆能借到的所有自己感兴趣的书。

    四年一晃过去,毕业后他被分到保山师专教写作,当时没有现成的教材,为了写教案,他常常提着竹箩到图书馆借书,每次都借一二十本。那几年,保山城还有几家租书铺,书比较新,他又一家家去租,差不多把几家租书铺的书都看完了,那几年看的书少说也有几千本。边看书还边写些有情趣的小文章发表,后来由远方出版社出了一本叫《雾锁高黎贡》的散文集,由于文章来自自己切身的思辩和实践调查,出版后还很受读者欢迎。

    图书馆长二十年,保山步入全民阅读新时代

    04

    鲁兴勇常说,他这一生的简历真“简”,就做了两件事,一是当了16年老师,二是当了20年图书馆馆长。

    1996年,当时的保山地区图书馆馆长退休,地委宣传部和行署文化局打破常例,面向全地区物色一个图书馆馆长,条件就是不管是何身份,但必须是一个爱书的文化人。鲁兴勇有幸被选中。他说,说实在的,他很喜欢教书这个行业,如果把他调到别的行业,他不一定会去,但作为一个早年受到图书馆恩惠的和顺人,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新岗位。

    1996年7月,鲁兴勇走马上任。当时的保山地区图书馆没有独立的馆舍,和现在的隆阳区图书馆挤在一幢四层的像仓库一样的楼里办公。由于购的书少、场地狭窄,没有很好地开展业务服务工作。图书馆的现状让爱书的鲁兴勇感到十分痛心。为了让图书馆尽快“活”起来,他终日为新馆建设奔走呼吁,终于在政府的支持下,于1999年迎来了保山三馆建设的大好机遇。

    1999年10月前夕,保山市图书馆新馆顺利开馆。

    新馆建成后,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图书馆读书学习,他率先在全省明确提出“以服务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的服务理念。提出“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开放,三百六十五行行行接待”的服务承诺。根据“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社会化、特色化”和“学习型、信息型、研究型、咨询型、休闲型”的标准对图书馆进行综合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保山市图书馆服务窗口已由1996年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5大类25个。读者量由年不足2万人次增加到现在的30万人次。业务发展上升速度为全省第一,各项软件指标均处于全省中上水平。连续三届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国家三级馆称号;2003年以来,连续五届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在搞好馆里服务的同时,鲁兴勇还牵头制定了全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现在国家、省、市、县已先后投入资金数千万元,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建起了千余家“农家书屋”,先后筹集图书近250万册。初步建起了市、县、乡、村四级图书阅读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人人有书读”的目标。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读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已经从传统的纸质书刊向多元阅读转变。网络、手机、电子书等多种阅读方式成为了生活中的依赖。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保山市图书馆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数字化图书阅读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市民不用到馆,在家中就能免费阅读市图书馆的书、报、刊。

    20多年的图书馆长生涯,鲁兴勇已经成为全省图书馆界的权威人士,与云南四所知名大学的图书馆馆长一起被选为云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专业技术职称被评为图书馆研究馆员。一直以来,鲁兴勇还是保山文化研究的骨干专家,20多年的保山文化研究工作,先后在文化部等高层论坛发表《现代图书馆的新理念、新业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研究》《国家传统村落中的文化保护》等论文数十篇;编辑出版《雾锁高黎贡》《保山美食之旅》《李根源》《保山楹联匾额选》《和顺图书馆》等专著;被省文化厅表彰为全省文化先进个人。被保山市委表彰为市社科优秀专家。

    他还先后担任或兼任了保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和顺图书馆名誉馆长、保山市侨联兼职副主席、云南省写作学会理事、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观察员、保山学院和杨善洲干部学院兼职教授等职,现虽已退休,每天仍卷不离手,笔耕不辍!

    鲁兴勇工作一辈子,就做了四件事:读书、教书、管书、写书。四件事都被一个“书”字连着,一辈子与书结缘。他读书是为了教好书,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他管书、写书是让更多的人读到好书,并从好书中得到精神的“美食”。于他而言,书像一叶风帆,从茫茫的大海上驶来,便有了海纳百川的气韵。书像一羽信鸽,从高远的天空飞来,便让人凝聚了八方智慧、万国风云。

    在他看来,出门的路千条万条,走过的路千里万里,只要心中有诗书,只要肩上有道义,就是一个站得直、行得正、走得稳的做实事、做好事的人。

    其实鲁兴勇与书打交道得来的这些感悟,于你,于我,也是一样的。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