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龙陵县 龙陵新闻

    且看绿色满龙陵 ——龙陵县推动绿色转型发展见闻

    2018-08-17 15:32 保山日报 雷 华

    近几年来,龙陵县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壮丽画卷。 

    用绿富农 护绿生金 

    初秋时节,驱车来到素有龙陵“小香格里拉”之称的象达镇勐蚌村。站在山顶望去,到处郁郁葱葱。

    “既要造绿,更要爱绿、护绿。”刚巡山回来的村护林队队长匡大学这样说。

    匡大学只是龙陵县众多护林员中的一员,对于他们来说,守护青山绿水早已成为一种自觉。 

    勐蚌的森林覆盖率达 90 %,森林管护面积达 10 万余亩,共有护林员 14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12 人,每年每人工资收入1万至1.9万元不等。

    “这一片山水不仅是龙陵的天然生态保护屏障,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勐蚌村委会主任岳加强说。

    为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勐蚌村先后引进了万亩车厘子、千亩重楼基地、栎果猪养殖、年产200吨虹鳟鱼等产业项目。目前,已种植车厘子 3000 亩、中药材 1200 余亩(重楼500余亩)、投放虹鳟鱼 30 万尾。引进龙头企业3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和农业开发服务中心1个,共流转土地 1500 亩,栎果猪存栏达 3100 头,黄山羊存圈 2000 余只,建起生态蔬菜(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 2000 余亩,扶持荞麦系列产品加工小微企业2个,生产的荞酒、荞面馃、苦荞茶等产品俏销市场。贫困户和土地流转户劳动力被优先安排到种养殖基地打工,既有了工资收入,又有了地租收益。 

    为推进绿色发展,实现既要守“存量”,也要扩“增量”目标,近年来,龙陵县一方面突出保护优先,不仅建立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将其纳入县乡村年终综合目标考核,还实行公益类天然林全面禁伐,落实 1060 名专兼职护林员对国有林场、集体公益林、天然林等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行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2015 年9月以来,共实施退耕还林4万亩,兑付退耕还林工程项目资金 1100 万元,拨付生态效益补偿金475万元,完成停止天然商品林商业性采伐管护工程174万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 4000 余户。选聘60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管护天然林 101.7 万亩。 

    由此,龙陵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 1987 年的 27.1 %上升到目前的 70.08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 334.73 万亩,有林地面积 283.36 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 1521.29 万立方米。去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 13 亿元。 

    规划保绿 责任护绿 

    绿色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财富、宜居就是福祉已成为龙陵县全民共识。为了让林业绿起来、活起来、农民富起来,龙陵县制定了“两江四路”(怒江、龙川江、320国道、保龙、腾龙、杭瑞高速公路)生态恢复治理和绿化荒山行动方案及相关扶持政策措施,每年投入小流域治理、农水扶贫、林业开发等资金 1000 多万元,专项用于绿色生态工程建设。 

    按照“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乡村一体化”方针,围绕“生态、和谐、富裕、文明”的目标,该县在绿色生态家园建设中,根据各村实际,提出了“示范型、普及型、过渡型”三个创建类型和标准,要求各乡镇和村庄分类分级,逐年逐类创建。同时,按照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探索不同的创建模式,打造了一批生态经济型、生态家园型和文化特色型村庄。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10 个、省级绿色社区4个、省级绿色学校7所、省级环境教育基地2个、市级生态文明村119个、市级绿色学校 33 所。

    去年6月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县。

    随着龙陵县“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五大环保行动的持续推进,该县结合实际,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以河长、山(林)长、路(街)长制为抓手,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由县、乡、村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总河、山(林)、路(街)长,实行“三长”分级管理、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并实现县、乡、村三级“三长”全覆盖。 

    镇安镇小田坝村林管员宝春梅是该村的林长,手下有6名护林员,管护着达摩山数千公顷森林,对“林长”这个身份她解读得很透彻:不仅要带领同事在达摩山这个“天然大氧吧”里护绿增绿,还要想办法引导村民发展石斛、木耳、香菇等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以前是‘要致富,靠砍树’,现在变成了‘不砍树,能致富’,全村在林下种植中药材、菇类、牧草已达 2000 多亩。”“绿叶子”变成了“金票子”。

    “以前吃‘资源饭’,现在是吃‘生态饭’。”小田坝村总支书记杨军表示,发挥区位自然优势,让群众依托旅游发展种植养殖业及商贸业,由过去卖树木变成卖生态,青山变宝山,叶子变“票子”,让村民收入逐年增长。 

    绿了山川 鼓了钱袋 

    勐糯镇田坡社区曾经的荒山闲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万亩褚橙园。一棵棵绿油油的褚橙挂满了果实,圆润而饱满,煞是惹人喜爱。 

    2014 年 10 月,龙陵县引进云南恒冠泰达公司投资6亿元,在勐糯镇建设3万亩褚橙基地。目前,已流转土地1.1万亩,种植褚橙 8100 亩均全部挂果。 

    正在管护果园的村民范富昌告诉记者,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过去村民们靠天吃饭,生活艰辛;如今土地流转给恒冠泰达公司,我和妻子被招进基地管理 2600 棵褚橙,每棵每年管理费 15 元,褚橙投产还有利润分成,加上流转土地的收益,每年有6万多元收入,真是靠山吃山,既增绿又增收。 

    “基地的建立让村民都享受到了生态绿色产业扶贫带来的红利。田坡土地宽广,通过‘一租二包三分红’机制,走出了一条农村土地三权分离,农民变工人,离土不离乡,就业有出路,收入有来处的路子。”田坡社区党总支书记毕红兴说。 

    既要保护生态,也要发展经济。近年来,龙陵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利用山区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生态资源加工、高原特色产业,不仅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更加快了扶贫开发速度。 

    电、矿是龙陵县引以为豪的资源,电、矿产业支撑起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该县着力培育绿色生态型矿山,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矿山恢复建设,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对矿山实行生物治理、肥土回填、恢复耕地和植被,在矿山植树造林、种草,确保开采一片、绿化一片,实现了开发、利用、保护三同步。在水电开发中,坚持开发与建设并重,利用与保护同行的理念,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机遇,实行人工造林恢复植被,采用深埋式隧洞引水,减少土地占用和地表植被破坏,苏帕河、公养河、勐梅河流域的一批水电工程就是采用这一方式建设的。 

    永昌铅锌公司为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建设生态型矿山理念,积极探索企业跨界转型融合发展路子,依托已开采矿区盘活存量土地,成立了龙泽公司,以绿色矿山为依托,以红木种植为核心,着力打造滇西最大的红木产业基地、县级胡蜂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生态乌骨鸡养殖示范基地和蛟龙洼农业庄园。目前,公司已拥有干水果400余亩,种植红木 3000 余亩,养蜂300余巢,产业贡献率正在释放出来。 

    侨乡——象达,名人故里——朱家庄,镇安陶艺——向阳寨,“小香格里拉”——勐蚌等一大批旅游品牌名扬国内外。龙陵县在推进全域旅游中注重发掘、利用好村域特色资源,以“经营村庄”的理念,积极推进农村变景区、田园变景点、农业变商业,将风情和文化巧妙融入“山、水、村”中,呈现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新格局。目前,全县共拥有农家乐、农业庄园、农家旅馆等100多家,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 195.27 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212.62 亿元,同比增长 31.88 %和 44.23 %。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