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焦点专题 改革开放40年

    沧桑巨变话交通——保山交通改革开放四十年辉煌

    2018-08-13 14:45 保山日报 张国君

    00300024630_3fc5c29d

    怒江天堑变通途

    00300024631_0a7398c9

    创造亚洲奇迹——龙江特大桥

    3

    乡村公路网四通八达

    4

    高快迅猛发展

    5

    环保公交遍布乡镇

    6

    山区客运招呼站

    7

    乡村道路建设高速发展

    8

    滇西抗战中举世闻名的保山机场现已开通直飞北京、成都、南京、长沙、郑州等13条航线

    9

    水路交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保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通往缅甸、印度、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边境咽喉。西汉时就开辟了永昌道,抗日战争时期修建了滇缅公路西段、中印公路正线和支线、云保公路、腾八公路。建国后,保山公路建设经历了恢复发展、较快发展、快速发展、高效化建设四个阶段。

    1978年-1997年为较快发展阶段,这20年,各级党委政府把公路建设作为搞活流通,对外开放,振兴保山经济的战略来抓,认真贯彻落实“民工建勤,民办公助”的方针和采取“地方自筹,省给补助,各方集资,群众投劳,以工代赈”等办法,把公路建设任务落实到县、乡、村。1983年,83个乡镇全部通公路。1997年通车里程达6555公里,比1978年新增3797公里。

    1998年后,保山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不断增加公路里程的同时,注重对交通干线进行提级改造,大力提高路网等级和质量,切实改善全市交通条件,公路建设在规模、速度、质量、资金筹措等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市共完成交通基本建设总投资71.63亿元,其中高速公路40.82亿元,地方公路建设投资30.81亿元,完成了“三纵一横”公路主骨架改造任务。

    “十一五”期间,保山交通紧紧围绕“258”干线路网和运输发展规划,大力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行业管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保山交通发展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最大、服务水平提升最明显的时期,保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保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投资203亿,创历史新高;争取各类补助资金56亿元,是“十一五”的3.5倍。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488.8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1776.8公里,公路密度达68.69公里/百平方公里,高等级公路里程是“十一五”末的2.1倍;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实现重大转变,累计完成客运量10041万人次、货运量13373万吨,较“十一五”分别增长66.4%和87.88%。行业治理方式实现重大改进,行业深化改革实现重大进展,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全面完成,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建管养改革取得实效;行业形象大幅提升;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一批“四风”顽疾和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进入“十三五”,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高效化建设高速公路,保泸、东绕城、腾陇、昌保、保施、腾猴、施勐、瑞孟8条高速公路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里程440公里,投资总额640亿元,规模空前。8条高速开工建设,为保山实现“城城通高”目标打好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4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增长501.78%,平均每年以278公里的速度递增。至201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3839公里,公路密度达70.48公里/百平方公里。

    40年,大通道建设和国道改造突飞猛进

    保山交通先后完成320国道改造、腾密二级公路建设和缅甸密支那至印度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保、保龙、保腾、龙瑞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保山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不到20年的时间,境内高速通车里程达215公里,极边第一城腾冲到省城昆明,从改革开放前3天行程改写成10小时抵达。

    保山重点建设了新保腾、保施、六东、腾梁、云保、黄镇、金六、腾板、施勐、昌永、沙瓦、腾泸、龙腾、中马、大链、红色旅游线、姚打、密班(试验段)、G320改造、G219黄南线改造、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主干道、路域环境整治等20项主干道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主干道的畅通,极大地促进了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为保山如期实现奔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40年,农村公路建设为脱贫致富披荆斩棘

    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保障民众安全便捷出行是交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山地处边境,山高谷深,江河纵横,农村公路建设一直是交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1978年以来,保山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围绕“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硬化公路”目标,大力推进县乡、乡村公路建设,着力改善民众出行条件,公路里程不断增多,通行状况不断改善。

    1978年,保山公路总里程2758公里。至2017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3839公里,公路密度达70.48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72个乡镇100%通沥青(水泥)路、913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的目标,农村公路安全通畅前所未有。

    “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围绕“县乡公路路面硬化,乡村公路畅通化”目标,基本完成“通达”“通畅”工程,先后完成通乡油路建设30项1035.1公里,完成投资53202万元;实施通达工程392项3828.9公里,完成投资65093万元。

    “十二五”期间,保山市抢抓集连特地区交通扶贫机遇,优先建设“扶贫路”、优先连通“产业路”、优先实施“民心路”,竭力畅通交通“微循环”,先后实施集连特地区县乡道改造114公里、通乡油路369.4公里,建制村通畅工程4948.2公里,实现了72个乡镇全部通沥青(水泥)路,913个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通畅率从“十一五”末的18%提高到87.5%,施甸、龙陵、昌宁3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建制村全部通畅,极大方便了地方群众的出行,晴通雨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通畅村路成了群众的致富路。

    “十三五”期间,保山将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扶贫攻坚工程,着力打造“幸福小康路”“特色致富路”,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00亿元。

    40年,邮政总量进入亿元时代

    1952年6月,保山地区邮电局成立。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邮政电信分家。2012年底保山市邮政管理局成立时,全市快递许可企业7个,分支机构32个,乡镇网点数仅5个,覆盖率仅0.72%,全市快递从业人员不足200人,邮政服务网点空白乡镇11个,全市乡镇通邮率仅85%。

    至2017年底,全市快递从业人员达1566人,许可经营快递业务企业及分支机构达296家,其中持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33家,快递备案分支机构263个,全市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行政村通邮率达100%,快递投递量突破2000万件,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全市邮政业量收双双跨入亿元时代。

    40年,道路运输市场发展迅猛

    民国以前,保山道路主要是驿道,物资运输主要靠畜力、人力进行。抗战时期,随着滇缅公路通车,保山出现运货汽车。1956年,省厅在保山建立运输总站,公路客货运输有了明显增加,但运输市场发展速度缓慢。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道路运输由独家经营逐渐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体多家经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成份、多形式并存的运输格局。1989年11月,保山认真贯彻部、省、厅相关规定,地、县(市)开放客货运输市场,规范经营行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初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秩序。

    1999年,全市有汽车运输企业58个,共有民用汽车18211辆。客运量达798万人次,货运量1143万吨。与1979年比,客运量增长12倍,货运量增长41倍。

    2009年底,全市拥有货运业户5200户,货运车辆13858辆;客运业户28户车辆2984辆;客运班线393条,维修业户1256户,汽车综合检测站3个,驾培站校17户。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机动车762000余辆。道路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进入“十三五”,保山着力推广智慧物流、智慧出行、E路畅行等平台建设运用,公交车、出租车、“两客一危”和12吨以上货车动态GPS实现全覆盖,客运联网售票、微信购票和二级以上客运站免费WiFi开通运行;公交改革获得成功,全市新能源公交推广比例达50.28%,提前完成了省“十三五”新能源公交推广目标任务;公交“一卡通”IC卡广泛投入使用,公交出行分担率大幅提升,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有序推进。

    40年,民航水运铁路发展有序

    保山机场始建于1929年,1958年军改民用成为全国第一个开通的地州级民用机场。1980年机场跑道扩建,1981年10月改用苏制安-24型48座客机飞行,1990年5月因飞机淘汰被迫关闭;1994年改扩建后,波音-737中型140座可飞。现保山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可起降波音737—700及以下机型。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60.1万人次,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19.1万人次、增长46.5%。目前保山机场运营有4家航空公司,开通13条航线。

    腾冲机场于2007年2月开工建设,2009年1月23日首航,2009年2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现腾冲机场可起降B737-700,A319及以下机型。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99.8万人次。目前腾冲机场运营有6家航空公司,开通了16条航线。

    保山是云南省拥有2个民用机场的4个州市之一,昌宁通用机场已开工建设。两个民用机场的运营为保山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旅游开展等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

    保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建成大保铁路,加快保瑞铁路建设;开工建设大瑞铁路联通腾冲猴桥、保山至泸水铁路;配合做好保山至云县铁路、腾冲猴桥铁路口岸、腾冲猴桥至缅甸密支那至印度雷多国际铁路前期工作。”  

    大瑞铁路分为大理至保山、保山至瑞丽两段分期建设,保山境内全长约116.4公里。大保段保山境内25.4公里,总投资15亿元,2008年6月开工建设,至2018年4月,完成投资66.3%。保瑞段保山境内91公里,总投资78亿元,2014年10月开工建设重点控制性工程。至2018年4月,完成投资31%。重点控制性工程高黎贡山隧道及怒江特大桥形象进度分别完成11%、50%。

    目前,芒市—腾冲猴桥、保山—泸水铁路均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和《云南省中长期及“十三五”铁路网规划》,2个项目均已完成预可研及可研报告编制及咨询评估工作。

    保山市境内主要有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境内流程685公里。1978年以来,境内渡口、船舶管理得到逐年逐级加强,市、县(市、区)均设立了管理机构。2008年,全市有政府批准设置的渡口49个、水上娱乐点13个,营运船只97艘(其中机动船65艘)。完成客运量87万人次、货运量70万吨。

    至“十二五”末,全市通航里程462公里,有各类船舶184艘,完成客运量678万人次、货运量477万吨,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54%和107%,成为公路运输的重要补充。

    澜沧江小湾库区已规划建设17个码头,34个停靠点。瓦窑、江桥及珠街3个码头已建设完工,兰津古渡、竹篓洼2个码头及11个停靠点正在建设,50座、200座两艘游轮已经下水迎客,库区旅游已经启航。怒江、龙川江、槟榔江、澜沧江航运设施建设着力推进。

    40年,公路管养质量稳步提高

    1978年,保山地方公路由地区公交局、经委会统管;1989年5月由地、县(市)交通局管理。至1998年底,五县(市)成立了5个地方公路管理养护段,有105个道班,养路职工661人,小修保养经费实行“民办公助”。

    2007年,保山实施养护体制改革,实现管养分离,管理人员全部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养护公司挂牌成立,养护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

    为从根本上解决乡、村道路建、管、养主体缺位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2009年,保山实行“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养体制,挂牌成立乡镇交通管理所,乡镇交通管理迈出实质性步伐,解决了农村公路“有建无养或重建轻养”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五年,砥砺奋进创佳绩

    ——高速公路建设引人瞩目。保腾高速、龙瑞高速芒市至保山镇安段、亚洲山区最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龙江特大桥相继建成通车。保泸、东绕城、腾陇、昌保、保施、腾猴、施勐、瑞孟8条高速公路全部实现开工,建设里程440公里,投资总额达640亿元,规模空前。

    ——国省干线改造成绩斐然。大链二级、中马二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红色旅游线七O七至龙山卡、姚关至打黑公路、密班公路试验段、G320保山境内段改造工程均已完成,G219黄南公路改造正在实施,大保高速保山坝区板桥、汉庄收费站完成改扩建投入运营,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主干道实现路基通车。

    ——运输服务争先进位。保山中心城市公交改革获得成功,出租车改革全面启动;保山入选“全国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无车承运物流进入国家级试点,昌宁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创建示范县;潞江坝服务区两次荣获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云南公路馆评为“全国公路科谱教育基地”,高黎贡隧管站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蒲缥收费站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保交集团27人评为“全国先进驾驶员”,“沧江一号”船舶和珠街码头荣获全省“文明船舶”和“文明码头”称号。

    ——客运市场发展迅猛。全市建成了59个农村客运站、694个招呼站,开通219条农村客运班线;全市建制村通班车率达98.53%,在全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271辆,占公交车总量的50.28%,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班线客运服务延伸至全国多省市,五县(市、区)全部开通城市公交,乡镇区间公交开始运营。

    ——农村公路建管养连创佳绩。建设“扶贫路”、连通“产业路”、实施“民心路”,畅通交通“微循环”,72个乡镇全部通沥青(水泥)路,913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管理养护连续12年获省级表彰,2016年全省第一,七种管养模式全省推广,昌宁县荣获国家“四好农村路”创建示范县。

    ——交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全市共完成地方交通建设1677项近7000公里,总投资近150亿元。农村公路通畅和溜索改桥的实施,极大改变了广大农村交通出行条件,一大批民生工程加快了精准扶贫,城乡运输市场的活跃,成为农民奔小康的有力推手!

    40年,沧桑巨变筑辉煌

    改革开放之时,滇西保山省道、县乡道均是土路或砂石路,许多公社和绝大多数大队还没有公路,人民群众的出行翻山越岭,徒步行走,人背马驮,从边远公社到县城走路要两天,从腾冲城到昆明汽车要三天;城里摩托车少见,公社没有小车,拖拉机也极少,更谈不上什么私家车;通客车的公社也很少,多数是解放牌汽车改客运,马车承担着一定量的短途客运,而保山城公共汽车当时仅有3辆大客车。

    40年后的今天,全市所有建制村都实现了公路硬化畅通,所有自然村通公路,所有乡镇和大的建制村通了客车,所有建制村通邮,快递网点覆盖所有乡镇,乡镇区间公交线路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出行主要靠车辆,摩托车已成乡村百姓日常代步工具,家庭轿车进入千家万户,徒步行走成为一种锻炼休闲的方式,人背马驮已成故事,偏远乡镇到省城一日可达。时空在缩短,生命在延长,保山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民群众有了满满的获得感!保山“智慧出行平台”上线运营,人民群众的出行更加快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三五”期间,保山交通运输将努力实现“626”发展目标:五年完成公路水运投资600亿,加快形成“两纵”“两横”“一边”“一联”的高速公路网和6纵2横13联的国省干线公路网,着力构筑西出滇缅印、东联滇中城市群,北进川藏、南下滇西南城市群的便捷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市内干线1小时交通圈!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