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龙陵县 龙陵新闻

    山歌唱出新生活——一位农民“草根诗人”歌里的改革开放40年

    2018-08-06 16:22 保山日报 雷 华

    “北京开了十九大,农民心里乐开花;乡村振兴指航向,铆足劲儿奔小康……”仲夏时节,记者来到龙陵县碧寨乡梨树坪社区金龙移民新村采访,循着歌声走进杨恩玉家宽敞整洁的小院,年近六十的老杨哼着歌正与4岁的孙子逗乐,全然一幅“曲膝与孙玩斗草”的画面。我与杨恩玉是老相识,曾经多次采访过他,2013年10月采写杨恩玉的稿件《山寨飞出新民谣》刊登在《保山日报》要闻版上,对他30多年来夜走羊毫日荷锄笔耕不辍为农民放歌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杨恩玉声名远播,他创作的部分诗歌(民谣)在周边村寨和毗邻的施甸、镇康两县部分农村传唱。身为“山歌达人”的杨恩玉从2015年首届碧寨“山歌节”开始,每届都要献歌(诗),同时还为参赛队创作歌词,不乏获奖之作。

    杨恩玉是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农民歌者。四十多年前,初中毕业的杨恩玉回到家乡麦子坪“修地球”,和家人一起鸡鸣即起,日落而息,躬耕田垅汗流禾下土。劳作之余,他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在散发着牛粪气味的农房里,或在山溪旁、篁林中,都有他孜孜不倦看书学习的身影。读的书多了,生活知识丰富了,就萌发了写作欲望和创作冲动,于是一首首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民谣悄然出世。

    老杨介绍,他生活在大山沟里,当时碧寨还不通公路,到县城要走一天,消息闭塞。他是寨里的第一个初中毕业生,一想到自己寒窗苦读10年还回家盘田种地心里总有点不甘,在感叹命运不公之余总有一种情绪在脑际萦绕涌动,常让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试图找一个出口把情绪渲泄出去,就想到了写诗。碧寨是民歌的沃土,男女老少都会唱山歌,“甩山歌”成为群众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老杨从小生活在山歌的海洋里,耳濡目染中对山歌特有感觉,就套用山歌韵调写民谣,歌词多为四句、六句、八句,押韵、琅琅上口就行,其实也就是顺口溜。他随身带个小本和一支笔,灵感突发偶得佳句便赶紧记下来,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个好的诗句也在被窝里记下,平时听到村民唱的好山歌也作记录,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整理)了1000多首诗歌(顺口溜),记录了老杨人生的枝枝蔓蔓和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大部分都“发表”了,村民们送他一个雅号“杨诗人”。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几次搬家大部分诗稿失散了,好在不少山歌被乡亲们传唱,对他也是一种安慰。现在老杨用电脑写作,既方便又快捷,感觉挺好。

    “麦子坪苦情多,推开房门就爬坡,九分石头一分地,种一偏坡收一箩”“住房四面透寒气,家家户户穷兮兮”……杨恩玉写的这些民谣都是改革开放前麦子坪村的真实写照。上世纪70年代,农村实行的还是大集体耕作,农民实行的是工分制,当时的收入还填不饱肚子。“种地吃工分,分红都有份,集体种庄稼,你懒我不勤。”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这次改革给农村带来生机和活力,当时杨恩玉写了四句顺口溜:“土地承包到户有盼头,有吃有喝不用愁,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床头。”

    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伴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老杨的顺口溜道出了农民的心声和追求:“农民种田不纳税,开天劈地第一回;边疆农民感党恩,种好田地奔富裕。生活困难户有低保,农民参加医保(新农合),年到六十政府养老(养老金),政策惠及农村,群众连连叫好。”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新生活,他唱道:“庭院花草吐芬芳,水泥道路进村庄;一池三改环境变,沼气一扭饭菜香;特色种养收益好,新村民居亮堂堂。驾着摩托下田,手握手机传言;文化广场休闲,唱歌跳舞欢颜。”全党打响脱贫攻坚战,他唱道:“国家政策暖民心,资金扶贫到农村。头等大事先修路,条条村道都变新。往日泥泞路难走,如今平坦过家门。不见村寨脏乱差,干净整洁多舒心。自从来了扶贫队,村里面貌日日新。国家扶持民努力,共建文明新农村……”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颠覆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昔日面朝黄土背向天的农民种田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搭上了信息化快车,当上了“数字农民”,键盘敲出致富路,用手机和电脑网上冲浪,于是杨恩玉又有了新版顺口溜:“农民走进互联网,网上种田成时尚,特色产业亮点闪,核桃产业渐兴旺。智能手机就是好,边唱山歌边淘宝;电商平台作服务,农特产品有销路。”农民办事难是多年存在的痼疾,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多受群众诟病。随着龙陵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的建立,由“泥腿跑”变为“数据跑”、“面对面”变为“键对键”,畅通了民意“快车道”,受到广大群众点赞。杨恩玉感叹“以前办事跑断腿,如今办事不出村,点击手机能搞定,电子政务得民心。”

    在杨恩玉心中,创作“顺口溜”的素材比比皆是。今年伊始,龙陵县开展了党员干部分批次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共谋脱贫攻坚大计,他写道:“党员干部下到村,与民‘三同’融感情。脱贫支招谋富路,帮助‘穷亲’拔穷根。”看到寨子里家家户户修建了沼气池,安装了太阳能沐浴器,使用上了水冲式卫生厕所,实现了人畜分离,老杨由衷地倾吐心声:“做饭不用柴和炭,点灯不用油和电,烟熏火燎不再现,文明卫生真方便,沼气户都有循环经济链。”

    走近杨恩玉的乡土世界,你会发现一首首充盈着“泥味”的作品,挟田畴稼穑的缕缕馨香,携瓜棚豆架的清新,轻轻地将你笼罩。杨恩玉收集整理的情歌《小妹栽花为等哥》就饶有情趣,男方唱:“昨晚我得了一个梦,路边缅桂朝我开。有心上前采一朵,又怕人矮树高采不来!“女方答:“缅桂花开朵连朵,小妹栽花为等哥。妹是鲜花正开放,郎是蜜蜂快飞来。”把一对有情人对纯贞爱情的追求和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老杨收集和创作的100多首情歌仅是他写作生涯的冰山一角,他的笔触更多指向群众道德养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上,创作了《劝孝歌》《戒赌歌》《敬老歌》等,歌以载道,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见贤思齐。“父母恩情重如山,人老年迈不能嫌;生病侍奉在床前,寒来暑往多惦念。”“劝你莫嫌老,人人都要老,你今不敬老,你老谁敬老。”这些新的劝世良言,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鞭挞,对新事新风进行歌颂,扶正祛邪,弘扬正气,助推了农村良好风气的养成。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