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龙陵县 龙陵新闻

    “党给了我们温暖的家”——龙陵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巡礼

    2018-07-26 15:22 保山日报 雷 华

    盛夏的核桃坪村庄家大田移民新村,红砖黛瓦的新民居鳞次栉比,挂满果实的核桃、披挂着石斛的绿树绿了村庄,羊群正在山坡上吃草,一箱箱中华蜜蜂点缀在树林中,一片和谐兴旺的景象。这是龙陵县龙山镇去年实施的总投资3600万元的庄家大田移民新村景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让贫困户挪出穷窝窝、住上了新房子,走上了致富路。

    告别土坯房 住上新楼房

    “现在住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楼房,下连天雨山体滑坡不用担心了,扶贫扶到百姓的心坎上,感谢党的好政策,党给了我们温暖的家!”谈起现在的条件,刚刚搬进新居的村民王兴成心花怒放。以前,他全家5口人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两间土坯房住了几十年,每到雨季成天提心吊胆过日子。去年,王兴成被列为搬迁脱贫户,根据规划并结合自身意愿被转移搬迁到庄家大田安置点,水、电、路、文、教、卫等公益设施由政府统建,每户划了宅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资助下建起了砖木、砖混两种结构的房屋、一户一院一正一厢户型。“搬迁到这里,生活生产条件好了,学校就在新村边孩子上学也方便,不用接送了,种了烤烟、石斛,养了猪和羊,农闲时,我和妻子加工石斛枫斗,收入稳定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村民董集宽家院子里堆滿了建筑材料,几位泥工正在洗澡间里贴塑瓷砖,正在拌沙浆的小董乐哈哈地说:“易地扶贫搬迁好着呢,政府对建档立卡户建房补助资金都到手了,我建盖了一正一厢砖木结构的住房,修建了卫生间安装了太阳能沐浴器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告别了两个石头一个坑的旱厕,干活拢家冲个热水澡,这日子真爽。”董集宽的老家在距移民新村5公里的大窝子,大窝子分散居住着3户村民远离村寨,居住在破旧的房屋里,困在几亩薄田瘦地里苦熬,有一条晴通雨阻的简易公路与山外相连,买难卖难就学就医难困扰着生活。这次3户贫困户都搬迁到移民新村,就近享受公益性资源,开创新的生活。

    村总支书记王从国介绍,这几十户都是从附近山上搬迁下来的,离这里从两三公里到七八公里不等,但都是交通不便或受到山体滑坡威胁,就地脱贫很难。易地扶贫搬迁确实投入大,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他们长期的出路。

    产业跟得上 新村变富村

    碧寨乡坡头村山大洼深,居住分散,不少农户还居住在高山深坳里,土坯房年久失修,破烂危险,人畜同院都很常见,加之地质灾害侵扰,搬出大山成了村民的心愿。

    走进坡头集市移民新村,秩序井然的社区中是整齐美观的双(三)层独家庭院;两条长560米、宽20米的大街一间间商铺面市而立,庭院式、单元房布局合理,文体活动场所,绿化小品等配套齐全,以户均40平方米配置了养殖小区,实现了人畜分离。这个安置点计划搬迁260户1053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35户558人。移民通过依托坡头街发展种养加工商贸业,拓宽增收路子,逐步过上好日子。

    “既不走只种玉米、洋芋糊口度日的老路,更不走只管发展、不管市场、让群众血本无归的歪路。”坡头村党总支书记饶发展介绍说,在政府的产业帮扶下,现在移民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从过去的小富即安到不满足于现状,大家都在想办法,有门路的就做生意,没有门路的就外出打工,有的则以市场为导向搞起了种植养殖业,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铆足劲儿摘“穷帽”奔小康呢。

    “以前这都是荒坡,现在趁雨季种上核桃。”在公路旁的山坡上,十几位移民正在种核桃。“过几年挂果后,这里会变成一个‘绿色银行’,不仅绿化了荒山,也一定会为移民的增收致富发挥重要作用。”村民董全华自豪地说道。年过花甲的董全华家建盖了新房,种植了核桃和烤烟,还在林间养殖了30多巢(箱)中华蜜蜂,每年出销蜂蜜的收入就有2万多元,去年全家摘去了贫困帽。

    移民新风尚 美了新村庄

    “马鹿塘的泉水哟,为啥这样甘甜?是共产党凿开的泉眼;阿傈僳的生活哟,为啥一天比一天红火?是人民政府为阿傈僳建起了新家园……”与缅甸一江之隔的木城乡马鹿塘移民新村的文化广场上,傈僳族“歌头”胡万才正指挥着30多名村民排练节目,他告诉记者:“所有节目都是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参演者最大的年龄76岁,最小的12岁,节目有打歌、情歌对唱、上刀杆和‘嘟哒哒’表演等10多个。”“好多年没有这样热闹了,现在寨里天天有晚会,节日有展演,寨子里的人气又聚起来了。”寨党支部书记胡志贵介绍。

    总投资1243万元的马鹿塘移民新村,主要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受地质灾害威胁、距集市较远的马鹿塘45户傈僳族村民搬迁到位于乌木寨域内龙木公路旁定耕定居,按照傈僳民俗村规划由政府统建,每户占地面积170平方米、一户一院,房屋为一正一厢砖木结构,凸显傈僳族民居特色;建成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傈僳族非遗文化展室、民族文化墙、陀螺竞技场、固定刀杆、水景景观池、绿化小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灯。实现了水、电、路、网、电视“五通”,修建了卫生厨、厕、圈和沼气池,实现了人畜分离;每户移民都在房前屋后和荒山闲地上种植了林果和烤烟,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走上了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路子。工程于2016年开工建设,去年初移民全部入住。

    “乡村振兴,必须文化同步、文明同行。”马鹿塘寨党支部着力推进新民风建设,制定了村规民约,聘请了8位退休公职人员和寨中长者组成“新乡贤”议事会,参与寨务民主管理。议事会下设红白理事组、村民议事组、民事纠纷调解组、道德评议组、禁毒禁赌组,根据个人专长担当职责,定期参加村民议事会,为村庄建设出谋划策。倡导讲文明、树新风的生活方式,狠剎人情风、奢侈风和赌博风。同时,在全寨开通了“6995”十户联防QQ群、微信群,一个个闪动的头像、一句句温暖的网络问候语悄然融入普通村民家,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消除了相互间的隔膜,沟通了邻里间的联系。村民遇到水、电、网和日常生活的问题,随时可以通过“6995”QQ群、微信群反映给寨、组干部和“新乡贤”,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年过七十的退休干部胡万才发挥余热,牵头编撰出版了42万字的《跨境傈僳族概况》一书,为寨里的文艺演出队编创了10多个反映山寨新人新事新风貌的文艺节目串寨演出,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鼓励,他们唱道:“国家政策暖民心,资金扶贫到农村;易地搬迁建新家,安居乐业多舒心。国家扶持民努力,共建文明新农村……”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