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记忆保山

    【历史档案】金鸡村

    2018-05-22 09:15

    图片1

    金鸡村

    金鸡村始于新石器时代,是保山境内最大的村子,相传,在古老的时候,两只金凤凰飞落在保山坝子东北的山上。每天夜晚,凤凰闪耀出金光异彩,映得保山坝子如同白昼。当地人不知金凤凰为何物,便将这吉祥之物呼为“金鸡”,于是,山为金鸡山,山里建寺为金鸡寺,山下的村子也为金鸡村了。

    古老的城堡

    金鸡村东依山西傍水,村内有星罗棋布的温泉,村外是广阔的农田沃野,风光秀丽。村子地势较高,俯视北西南。当地人说它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其实历史上它曾是一个古老的城堡。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开疆拓土,经略西南夷区。汉武帝发巴、蜀军队入滇,击败滇东北的劳浸,靡英,滇王降附,以其地设益州郡。乘势“渡兰沧水以取哀牢地”不仅控制了哀牢门户,还乘兵威,在澜沧江以西“置嶲唐、不韦二县”,从而将郡县制政体推行到了哀牢国的的发祥地保山坝子及附近地区。《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孝武时通博南山,渡沧水(今澜沧江),氵耆溪(瓦窑河),置嶲唐,不韦二县,徒南越相吕嘉子孙宗族于实之,因名不韦,以彰其先人恶……渡兰沧水,以取哀牢地(中心地今保山坝),哀牢转衰”。汉武帝在哀牢的腹地设置了不韦县,治所设在今天的金鸡村。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扈)栗率种人内属,其称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人。西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西部属国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 永昌郡辖八县,户6万,人口约189万,为东汉105个郡国中的第二大郡。“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同时还给柳貌颁赐性质类同于汉武帝所赐“滇王之印”的“哀牢王印章”,以彰其功。治所设于嶲唐。后于章帝建初二年(77)从嶲唐迁于不韦县(金鸡村),后又南移到现保山城南4公里诸葛营村东侧田坝中。

    图片2

    金鸡古城遗址

    汉王朝长期坚持土流并存的政治体制,实行“以其故俗治,无赋税”(《汉书·食货志》)的特殊政策,是汉王朝治边方略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色,为确保这一方略的顺利实施,汉王朝还注意选派一些有胆有识、精明强干的贤能之士赴边主政。如蜀人陈立等出任不韦县令后,励精图治,在千方百计的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劝民农桑以天下最”;疏辟工程浩大的永昌道;接纳并安置大量来自中原等发达地区的移民……经过长期不懈的开发和经营,原本就具有相当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的不韦县域,社会经济文化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金鸡村开文教之先

    《蜀世谱》记载:“汉初设不韦县, 已开文教之风”。当时金鸡村是不韦县县治,迁来的吕氏家族人口众多,随之而来的有办理文墨的幕客、家塾老师,办理家政的财物人员及百工等,带来了高层文化和先进技术……当时已有家塾,来培养教授吕氏家族子弟。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吕氏家族,对永昌(保山)的文化传播,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后又迁徙大批汉族进入了不韦县,促使了汉文化与边地文化的融合。保山的文化教育始于此。

    金鸡村是县治、曾是郡治所在地,历来都重视文化教育,历史上曾经出了吕凯等一批名人。到了近代又聘请治学有方的廖鹤先生在金鸡设馆办学,循循善诱,言传身教,讲解精辟,所教学生历届乡试,多能录取。废科举,兴新学后,他鼓励其门生到省内外求新知识,外出深造达20余人,以后成名者甚多。如张鸿翼、兰馥、孟葆初、孟循时、张笏、史成柱、张南宾等,都是在不同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物。

    滇文名篇吕凯《答雍闿书》

    图片2

    吕凯画像

    到了三国时期,秦相吕不韦后裔吕氏已成为永昌郡中的豪门大姓,吕凯成了滇西一带“大姓”中的代表人物。不韦县是蜀汉领土,当时益州郡内的不少“夷帅”、“大姓”,如雍闿、孟获等公开反叛蜀汉政权,只有永昌郡代行郡守之职的吕凯,仍然忠于蜀汉。雍闿为侵吞永昌,“使命周旋、远通孙权”,孙吴为对付蜀汉,“遥用雍闿为永昌太守。”雍闿多次投书吕凯,胁迫其叛变蜀汉。吕凯忠贞不渝,严词拒绝,率军民死守永昌。

    雍闿强取郡权图谋受阻,于是改变策略,屡次“移檄永昌”,企图煽动吕凯审时附势,另攀高枝。吕凯不为所动,为绝其念,他临池挥毫,昂然复函曰:

    天降丧乱,奸雄乘衅,天下切齿,万国悲悼,臣妾大小,莫不思竭筋力,肝脑涂地,以除国难。伏维将军世受汉恩,以为当躬聚党众,率先启行,上以报国家,下不负先人,书功竹帛,遗名千载。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将军不睹盛衰之纪,成败之符,譬如野火在原,蹈履河冰,火灭冰泮,将何所依附?……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盖闻楚国不恭,齐恒是责;夫差僭号,晋人不长。况臣于非主,谁肯归之邪?窃惟古义,臣无越境之交,是以前后有来无住。重承告示,发愤忘食,故略陈所怀,准将军察焉。

    这便是颇为后世推荐重视的滇文名篇《答雍闿书》。文风高古,义正辞严,其忠诚不夺之志,凛然难犯之色溢于言表。由于吕凯素来“恩威内著,为郡中所信”(《三国志·吕凯传》),故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执忠边域,十年有余”(诸葛亮表奏后主刘禅语),并为保境安民立下了卓越功勋。

    公元225年,诸葛南征,平定益州、越嶲、三郡后,才知永昌郡仍是蜀汉地,诸葛亮深为感动,对吕凯十分器重,上表后主刘禅,封吕凯为新置之云南郡太守,封阳迁亭侯;吕凯任云南郡太守后不久,被治下叛乱者所害,其“子孙世为永昌太守”(《蜀世谱》)。

    金鸡四方街

    图片4

    金鸡四方街

    四方街,又名季平(吕凯字季平)街,位于金鸡村中部,建于汉晋时代,长约70米,宽7米,街道两侧分别有宽2米的人行道,街心宽3米左右,鹅卵石铺砌而成,中间镶有青石板。

    街道两侧房屋为传统中式瓦屋,分上下两层,下层为铺面,至今沿用。从整体看,具

    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风格。四方街集居家、集市为一体,天人合一,和谐自然。建设布局东有财神庙,西有古戏台,古戏台下有两个出口,寓意是“你来我往,路路皆通”;凤凰雕刻在古戏台上,含“有凤来仪,万事呈祥”之意。其天井有一口水井,寓意“钱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蕴含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伦理。其建筑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四方街天井南北各铺筑一条青石板路,两旁铺筑鹅卵石,代表龙鳞,暗示”天下平安至,青龙送福来”。四方街内涵丰富,寓意深远。

    金鸡古剧场

    图片5

    金鸡古剧场

    古剧场在金鸡村中心四方街,是与集市交易相结合的文化活动场所。四方街开辟于汉晋时期,以商业交易为主。明清以后,随着民间戏曲活动的兴起及活跃集市气氛故创建了这既

    是街道又是剧场的特殊建筑格局。现存剧场重建于清光绪年间东高西低,呈长方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19米,以石块铺筑。剧场两侧为整齐划一的铺面,演出时既可作包厢观戏,又可进行商业交易,一举两得。剧场西端之戏楼,截街而建,占地约130平方米。建筑样式为重檐式楼阁,楼上为戏台,楼下为街门。戏台为传统伸出式,两侧为副台,台口有阶梯上下,台面装饰飞檐垂柱,内壁存有清代诗画彩绘,具有浓郁的艺术特点和古镇民居特点。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口袋豆腐

    图片6

    口袋豆腐

    “口袋豆腐”堪称金鸡一绝,是保山享誉八方的名特食品、美味佳肴。口袋豆腐也叫泡豆腐,外层金黄鲜亮,内层雪白细腻,软和可口,这种豆腐煮熟后形似盛满谷米的口袋,故被人们称之为“口袋豆腐”。

    据传“金鸡口袋豆腐”已有3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高僧担当和尚云游到金鸡,在金鸡寺挂单讲经时,看到这里的白豆腐特别鲜嫩可口,考察其原因是金鸡村有硫磺温泉,村里人都以温泉水来做,因而色味极佳。担当别出心裁,将白豆腐制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素食佳品——口袋豆腐,并将制作方法传授给村民。从此“口袋豆腐”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口袋豆腐遂成为荤素均宜、色香味别具一格,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佳肴。“口袋豆腐”不仅烹煮须有技术,而且入口也讲究,否则会烫伤唇舌口腔的,担当和尚因此还留下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的名联:“嚼铁丸不费力气,食豆腐需下工夫”。

    金鸡温泉——保山外八景之一

    图片7

    金鸡温泉

    图片8

    金鸡温泉

    光绪《永昌府》记载:“金鸡温泉在金鸡村,去城三十里。泉温而清,四时可浴。康熙四十年,知府罗纶更为修砌,复凿一池于旁,引水于内,上为瓦屋,中为垣隔之,在外听民之便。其南旧有亭,并为新之,以为憩息之所。同知李文渊、知县程奕建正已亭于其西,亭之前为射圃,经历钟吕监修。”金鸡温泉原来只有一个池子,清代康熙四十年,永昌知府罗伦,为了使男女分浴,除对旧池进行修砌外,又新凿一池,引水入内,上建房屋,两池之间以墙相隔,还将池南的一个亭子,修葺一新,便于人们洗浴后,有个憩息之地。永昌同知李文渊和保山知县程奕又在池西新建“正已亭”,亭的前面建“射圃”,从而奠定了后来的规模,遂成为保山著名的温泉。

    金鸡温泉被列入保山外八景之一,除了池中水里含有硫磺;洗浴后能使人神爽舒适,增强体质、对风湿性病痛有疗效外,还因为金鸡村历史悠久,这里又是三国时期汉阳迁亭候云南太守吕凯的出生地。民国年间的金鸡小学校歌有这样的唱词“凤凰来仪,凤凰来仪,这里是不韦县治,这里是吕凯故居……”。其词实实在在,道出了金鸡村悠久的历史。

    村里许多历史故迹多与吕凯有关。这些故迹现在还可寻见。如今,县治的古城堡已毁,但还可大体辨认出军营的大、小“辕门”、插旗石,村西北的点将台,台高六丈有余,台前有一块数亩大的平地,那是当年吕凯演兵马、调兵遣将的地方,还有虎山大教场、插戟石、营门口、八大营等。

    图片9

    点将台

    图片10

    吕凯故里石表

    图片11

    季平街

    吕凯死后,后人为纪念他,修建了吕公祠,刻有“汉阳迁亭候云南太守吕季平先生故里”

    的华表完好无损,“吕公巷”、“吕公故里”等地名沿用至今。村后凤溪山中有卧牛寺、金鸡寺诸胜。人们借洗浴之机,还可以四处寻幽访胜。

    同时,金鸡村又是保山境内最大的村子。这里还有许多名特产品,如金鸡村的慈菇,经温泉水浸灌,质地松软,食味比别处的甜糯,枇杷、杏子、石榴、水柿也颇甘美。这一些都给金鸡村增添了使人向往的情致。

    金鸡土陶

    图片12

    金鸡土陶

    早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证明,金鸡的古人类就已经在制作和使用陶器。金鸡育德

    村制陶工艺历史悠久,据传育德人的先祖是南京应天府柳湾村、大石板一带的姬姓人家,明洪武年间随征南将军傅友德、沐英戍边永昌,定居育德村后,将江南的土陶烧制技艺带到了金鸡,将金鸡村天然的五彩泥土,烧制出独具特色的金鸡土陶。几百年来,金鸡土陶辐射滇西,走进千家万户,一度成为千百万人民手里的饭碗,手中的烟斗,家居的陈设。目前,金鸡土陶已被列为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融入雕刻与彩绘工艺为一体的彩陶也即将研发上市。据说,育德人远祖的本意,熬土为陶,容酒、装物仅为其“天下之宝,有容为大”,才是制陶人的最终寓意;陶能容物,何况人乎?

    金鸡“四·一五”武装起义

    图片13

    金鸡“四·一五”暴动会址---文昌宫

    图片14

    金鸡“四·一五”武装起义夺枪地点---张家祖庙

    图片15

    金鸡“四·一五”武装起义纪念碑

    1947年底,中共地下党员、金鸡人孟循时受云南省工委员指派,回保山开展工作,进入远征中学,以校长身份作为掩护,在保山板桥、金鸡一带开展地下活动,1948年11月,

    趁凤仪镇(金鸡)建立自卫中队之机,派进步青年高再升打入该中队做策反工作,伺机发动

    武装革命。1949年4月15日,孟循时率领远征中学学生自治会、金鸡青年联谊会、孟官小学校友会部分师生,到金鸡村的张家祖庙即自卫中队驻地,将全部武器收缴运回远征中学。所获武器有:轻机枪2挺,冲锋枪4支,三十响步枪70支,各式手榴弹100多枚,子弹2万多发,美式军用收音机1台。当天,地下党组织在远征中学建立起保山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保山人民自卫军第四大队”,同时,成立了凤仪镇人民政府,任命花靖本为镇长,接管了旧镇公所,建立了保山第一个人民政权。打破了保山黎明前的黑暗。保山人从此开始走上了明媚灿烂的春天的道路。(责任编辑:杨永明)

    注:档案保存于保山市档案馆,摘自《华阳国志·南中志》,《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蜀世谱》,陈永军主编《解读金鸡》,馆藏档案。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