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施甸县 施甸新闻

    施甸——两场“龙会”舞出经久不衰的盛宴

    2018-04-08 16:40 春晚新闻 崔敏 郭兴华 赵开月 赵启武

    1

    农历二月,俗称“龙出水”的季节,又到了施甸各地群众约定俗成的民间聚会——“龙会”的日子。龙的传人对龙的忠诚与热衷,在祖国边陲怒江东岸的施甸被表现与传承得淋漓尽致。

    2

    施甸举办“龙会”的地方主要有甸阳镇的长官司、仁和镇的热水塘,仁和镇的东山寺、太平镇的集镇和龙洞。其中数东山寺“三沟头”龙会和太平镇“龙会”最为热闹。

    3

    始于明朝的“三沟头”龙会

    仁和镇是施甸县“龙”最多的乡镇,据统计大小龙共26条。一年当中举行“龙会”、庙会多次。

    农历二月十八举行的“东山寺龙会”又叫“三沟头龙会”。是最热闹、规模最大的“龙会”。据记载,“三沟头龙会”始于明朝嘉靖年间,一代代传下来,从没有间断过。

    “三沟头”位于施甸县仁和镇五楼村与菠萝村交界,名字源于一条从老麦乡境内流进仁和镇东山寺境内的河流。河流到了东山寺附近便兵分三路,又流入周围的18个村寨,灌溉良田数百亩。

    4

    为了感恩,每个村寨都扎一条龙,二月十八这天,人们把18条龙都聚集到“三沟头”, 前往东山寺祭拜。

    人们搭起戏台,唱戏、耍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后来便形成了“三沟头龙会”。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上万,“三沟头龙会”成了施甸坝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

    5

    传说每条龙都很灵应,人们可以向龙求子求财。也有为了祈求孩子身体健康、望子成龙的父母特意把孩子给麻龙当干儿子、干女儿,由掌管龙的老人给孩子起个关于“龙”的名字,如:龙财、龙明、龙花等。

    每年前来认龙干爹的十里八乡的小孩不计其数,也有外地慕名前来的。

    “认龙干爹”一般是在龙会的头一天,即农历二月十七。

    6

    二月十八一大早,龙会正式开始,寺院的长者们给每尊菩萨燃烛上香,在龙王塑像前叩头祭拜,厨师们开始为前来朝会的人们准备斋菜,龙会拉开帷幕。

    7

    百年戏台下挤满了准备演出的来自各个村落的表演队,寺院之外,商贩们也摆摊设点,开始一天的营业。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只为约定俗成的信奉。村民从四方八面聚拢而来,他们将在此焚香祷告,会友休闲,共享“龙会”带来的精神盛宴。

    8

    当日中午,相邻村寨的“龙”纷纷从村出发相继向东山寺“游”来。这是一场上百人表演、上万人观看的盛宴,但舞龙的村民从未彩排过。

    小龙热场、长龙开场、青龙与金龙闹场、麻龙压轴,各村遵循龙会的老规定有序地进出东山寺的老院子,从未出过差错。

    9

    菠萝村耍长龙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们的‘龙’是出了名的长。据村长杨永航介绍,今年耍的长龙是新轧制的,为了将“长龙”发扬光大,半年前村里就商量制作新长龙,它身长62节共计230米,比原来的还长出10米,远远超出了创下吉尼斯纪录的新加坡长龙。

    “耍这条长龙至少得需100人。”杨永航说。

    10

    相较而言,五楼村的麻龙为“龙会”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相传在一个久旱未雨的年份里,一位麻脸老道人协助村民扎龙,扎好龙的瞬间,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转眼间,麻脸的老道人不见踪影。为了感谢老道人,人们给此龙起名‘麻龙’,村民视麻龙为神,就把孩子拜给麻龙当干儿子、干女儿,因此相邻村寨姓“龙”的人不计其数,有的还是远道而来拜“龙干爹”。

    11

    “三沟头龙会”当天,聚集了周边村寨的15条龙,百米长龙4条,前来观看龙会的群众达3万多人。

    “三沟头龙会”上,施甸的传统食品和小产品在此聚集,东山寺的周边道路上,卖火烧肉、龙须糖、小花塘、凉虾、葫芦糖等传统小吃,以及面人、小花篮等这些传统小产品的商贩有上百家。一些小商贩一天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五六千元。

    12

    逛“三沟头龙会”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条条长龙舞起来,街两边摆着琳琅满目的小吃或民间的小手艺,这里总能让人在找回儿时的记忆。赵元秀老人今年已100岁高龄,早早地就到会场占了个位子,她说:“看不见也要听听,看了一辈子的龙会,已成了我的习惯了”。

    舞龙是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有的人家舞龙代代相传,五楼村村委主任段永富从18岁开始接班父亲舞龙。今年已42岁的他身强力壮,每年都要和几个同伴举龙头,他自豪地说,“再过几年,我儿子可以接班了!”

    舞龙对于村民来说是随手就来的事,“从小看龙会,怎么耍,心里早已看得清清楚楚”村民杨有顺说。

    13

    传自契丹人的太平“羊皮会”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太平镇由“羊皮会”逐渐演变而来的“龙会”都会如期举行。

    每年进入二月,太平镇各村寨就开始忙活起来,装裱龙头,修补龙衣,只为了这一天的盛会。

    人们把精心保管的龙请出来,清扫龙身上的灰尘,将褪色的地方重新上色,破损的地方缝补好。

    14

    在“龙会”的头一天,村里还会请来德高望重的老者给龙开光,祈福祥龙给村民带来好运,也可以让自己村寨的龙在“龙会”中更出众。

    据史料记载,公元1234年,契丹人随蒙古铁、军队征服金国之后,蒙古国濮国公耶律秃花的曾孙耶律忙古带随忽必烈“跨革囊”渡金沙江入滇,击败了缅甸交趾王,征服了大理国,立下赫赫战功,此后便落籍云南,成为了元王朝的封疆大吏。

    契丹人在滇西留下了自己的血脉,也把文化根植在了这块土地上。源起于大漠和草原的契丹人在北方过的是骑射狩猎的游牧生活,来到云南的崇山峻岭之后依然保留着恣意洒脱的性情。他们在施甸太平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安家落户。

    15

    这些契丹后人常举行各种竞技活动,受地域所限策马奔腾那是不可能了,于是喜食羊肉的契丹人就将饲养得最壮的羊赶到一起,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抢到羊,并把它身上的皮剥下,谁就是冠军。胜者除了有肉吃,还能得到一张羊皮。就这样,这项传统体育竞技慢慢演变为今天的“羊皮会”。

    元明时期,中原文化涌入滇西大地,也为“羊皮会”注入了新的内容。龙狮表演就是其中的一项。从明朝洪武年间流传至今,长盛不衰。

    16

    近年来,人们舞龙、赏龙的热情越发高涨。乡民们着盛装携全家而出,也有许多慕名前来观看的外地游客,场地早早地就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各村寨的龙狮表演队伍轮番上阵。

    大龙威武雄壮,舞龙者们步调一致,动作协调,龙头、龙身、龙尾紧密配合,行如流水。耍大龙的形式有结盘、反结盘、龙吃水、龙摆尾和倒回龙等。小滚龙小巧灵活,龙头随着舞宝路线翻滚,龙身龙尾随之舞动,左右翻滚。无论是大龙还是小滚龙,舞龙者们都随着鼓点的节拍,舞得活灵活现。

    17

    带着中原的汉风,带着边地民族的洒脱,施甸太平龙狮舞出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太平“羊皮会”节目精彩纷呈,除了耍龙外,还融入了舞狮、花灯、旱船、唱八仙等表演形式。近年来,太平镇的扎龙、唱八仙都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了民间艺术传承人,这些艺术都将会得到传承和发扬。

    18

    你是否想亲临“龙”的盛会?来吧,在施甸等你。

    看“龙会”攻略:

    施甸县位于滇西边陲,怒江东岸,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县城位于施甸坝子南端甸阳镇,距昆明571千米,距保山市政府驻地61千米。

    施甸境内有名将邓子龙抗缅平叛古战场、滇西抗战系列遗址。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别具一格的娲女、石瓢温泉是人们疗养度假的胜地。滇缅公路穿境而过,交通设施完善。

    施甸气候温暖如春,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蓝天。你要到施甸看“龙”的话,不需要厚重的准备,可以随时出发。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