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龙陵县 龙陵新闻

    移民新村气象新

    2018-03-16 17:33 保山日报 雷 华

    一条条通户的硬化路,一座座漂亮的小庭院,一项项谋生的新本领,一张张脸上的获得感……这是记者在龙陵县移民新村采访时,看到的新景象。

    2016年伊始,龙陵县实施了总投资14.3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界定了42个移民安置点已经全部开工建设,计划安置移民4679户191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59户13579人。截至2017年末,已完成投资12.95亿元,已经入住1920户8123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710户7070人。

    走进平达乡大秧田移民新村村民蒋家旺的姬松茸种植大棚,几个村民正在棚内采菇。“昨天卖了45公斤收入450块,今天又卖了163公斤,收入1630块,我家的2个种植大棚年收入7万块钱的目标是能实现的。”数着一沓钞票的蒋家旺说,“种菇虽苦,但收入很丰。在老家是没希望的苦,土地贫瘠,粮食种一山坡收一箩箩;在这里是有希望的苦,只要干就有回报,生活就有希望。如果自己不努力,光靠政府扶持,也不会长久。”蒋家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5万元扶贫专项贷款扶持下建起了2个姬松茸种植大棚,去年摘去了贫困帽。

    总投资1032万元的大秧田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距集镇3公里,把平安社区生存环境恶劣的等打磨、胡家坟两个自然村115户6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432人)整体搬迁到生产条件较好的大秧田定居定耕。目前,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和住房已经完成,移民已全部入住,开始了新的生活。

    平安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家茂介绍:为了帮助移民拓宽增收路子,社区“两委”和监委积极组织搬迁户外出务工,同时引进龙头企业牵头发展姬松茸种植业,大秧田移民新村建起了48个种植大棚,种植面积达2.4万平方米,年创产值170余万元,吸纳上百个移民加入到产业链上,从靠打工到学种菇,从下苦力到拼技能,从老农民到新工人,移民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方向。

    移民工程不只是让贫困百姓吃饱穿暖,而是让其持续发展。碧寨乡党委书记赖永文说,把分散的一家一户集中到移民村,村里有了人气,移民有了目标,氛围也随之改变。“在山里,大家各过各的,而移民后住得近,大家比着发展。”从隔山能对话、相会走半天的深山沟,搬迁到毗连集市的滨江小镇移民安置点的麦子坪村移民余金朝如是说。老余一家三代同堂6口人,在政府扶持下,筹资在滨江小镇移民安置点购买了一套140平方米5室2厅2卫1厨的套间房,地板、墙面、卫生间装修精致,添置了液晶彩电、音响、沙发等,与城里人的生活并无两样。 

    随着观念改变,移民也有了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新目标的“精气神”。如今60岁的余金朝除了养羊,还坚持就近打工,让老伴打理家务,儿媳到集市摆了个凉粉摊,儿子当上了钢架房建筑的小老板,在新村挣钱的营生多,生活有了更多奔头。“党的政策好,全家都要加把劲。今年,在规划区建盖一幢标准羊圈,把养羊数量增加到50只以上,把日子过得更好”,余金朝充满信心地说。

    “这里地平路也平,房子建得好,小区就在集镇上,文化体育卫生设施也完备,附近就有学校,娃娃不用起早赶路上学”,苏国仁这位因移民搬迁而上楼的农民对目前的居住环居很满意。他和妻子在施工队里干建筑工,成天起早贪黑在工地忙活,很少有时间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而小区里有商店、饮食摊点,孩子生活很方便。因地质灾害从松坡寨搬迁到宁馨小区的苏国仁在政府资助下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套间房,成为“洗腿上田”的新市民。

    宁馨小区是勐糯镇实施的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将居住环境恶劣的丛岗、沟心寨两村的340户1258人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勐糯集镇规划区定居定耕。移民依托集镇发展种养加工商贸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松坡寨的耕地都在勐糯坝,每年收获的粮食都要用骡马驮到家里,生产和生活都不方便,尤其是雨季担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冲毁山上的住房。搬迁到这里,生存环境好了,孩子上学也方便了,不用接送了,雨季觉也睡得安稳了”,苏国仁这样说。

    年过七十的刺竹洼移民苏绍堂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一家四代同堂居住着一套120平方米的单元房,儿子儿媳打理耕地,孙子孙媳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重孙在家门口上了幼儿园,自己每月有几十元的养老金,儿孙孝顺,家庭和睦。苏老倌每天早上到菜市场里买些新鲜蔬菜,吃完早点,约上三五老友到镇文化中心做做健身操,或读会儿书报,或甩上几把“老K”、打上几圈小麻将……“想不到一大把年纪了还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真是赶上了好世道。”苏绍堂由衷地感慨道。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