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龙陵县 龙陵新闻

    “文化+电商”龙陵县农民键盘“敲开”致富门

    2018-02-02 10:28 保山日报 雷 华

    图为龙陵县勐糯镇村民在文化站网培学校处理网销订单   

    春节前夕,走进龙陵县勐糯镇,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文化站。只见站里网培学校的一台台电脑前都坐满了人,有的在处理订单,有的在联系货主,有的在了解农特产品市场行情,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勐糯镇文化站站长滕彩芹介绍,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乡镇文化站、村里的农家书屋一直是个冷清的地方。虽然国家投入巨资兴建了这些文化设施,但无奈乡村群众大都忙于生计,无暇享受“文化大餐”。如今,随着宽带进村工程的实施,“互联网+”走进农家生活,涌现出一大批“数字农民”,他们放下锄头拿起鼠标,或信息高速公路上寻找新感觉,或键盘敲出致富路,或睁大“网眼”看世界。“上网”做买卖,“支付宝”结账,“私车”谈业务成为新选择,生活过得既充实又潇洒。

    叶荣美是大寨社区的傣族农民,过去,她一直在路边摆小吃摊挣几文辛苦钱。“摆摊的人多,想多赚钱都难”,她说。转机出现在2016年9月,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项目落户龙陵,叶荣美到镇文化站网培学校进行了“文化+电商”培训,结业后开起了网店,把当地傣族民间工艺品和农特产品销往外地,又把当地群众需要的商品购进来,“蚂蟥钩钩两头抓”,线上线下通吃,钞票赚得爽快。

    该县为了充分利用乡村两级文化活动场所、站所人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和设备,着力构建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并以这个平台为支撑,为广大农民提供电商服务,并为农村电商从业者提供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及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广大农民搭上信息快车,开辟了农民增收新路,实现了从文化平台到经济平台、从文化惠民到文化富民的转变,让农民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

    “以前,村民对电商接触少,自从村里搞了‘文化+电商’,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而且还把当地民族民间文化随产品一起推介出去,增强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龙山镇核桃坪村党总支书记王从国介绍说。以前蜂蜜70元一斤没人买,现在网上能卖到128元一斤;野生石斛线下60元左右一斤,线上能卖到120元一斤。龙陵县的紫皮石斛、蜂蜜、黄山羊等特色产业,则通过网络把它们原生态的生长环境、种养殖过程、生产流程及传说故事拍成视频、制作成宣传折页,吸引了众多商家订购,不仅卖起了产品,还传播了文化。去年,核桃坪村的佧佤翁电商平台线上销售达20万余元,购进13万余元。

    龙陵县依托“互联网+”,打造“文化+电商”的服务载体,盘活了存量资源,优化了资源增量,调动了服务主体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探索出了文化惠民新路径,群众得到了实惠。

    与缅甸一江之隔的木城乡乌木寨村龙陵县太阳花刺绣专业合作社的电商平台上,僳僳族绣娘余永兰正在点击鼠标进行线上交易,柜台上陈列着社员加工的傈僳族、彝族服装及10多种刺绣产品。小余介绍:“过去,当地的少数民族服饰‘锁在深闺人未识’,现在网上销售很火,咱是攥着订单搞加工,钱挣得把稳。”2017年4月,在县、乡妇联的支持下,余永兰牵头成立了刺绣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1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提取5%的费用作为合作社集体基金,投入运行以来生意不错,产品销售到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社员有了稳定的收入。

    目前,龙陵县已建成了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中心、10个乡镇服务站、电商企业46户,有微店、淘宝店400多家,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并驾齐驱,火了电子商务,2017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亿元,其中销售额达5.1亿元。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