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施甸县 施甸新闻

    看村规民约善用 听布朗发展强音

    ——施甸木老元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社会治理新途径

    2017-11-01 17:22 保山日报 谷方灿 刘自明

    看村规民约善用 听布朗发展强音.jpg

    今年10月12日,原成都军区昆明办事处副主任、87岁的离休干部朱耀回到家乡施甸县木老元乡立界自然村省亲,看到家乡的变化时连连惊呼:想不到家乡变化这么大,家乡变得这么美,群众思想转变这么快。在他的印象中,家乡是一个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脏、乱、差”的小山村,两年时间不到,那个破破烂烂的小山村变成了房屋风貌统一、人畜实现分离、道路全面硬化、露土便见绿色、活动场所宽敞的小山村。

    “木老元乡不光是立界自然村发生了大变化,整个布朗山乡在短短两年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以群众路线为宗旨,以村规民约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社会治理新途径。”施甸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木老元乡党委书记王冰凌对记者说。

    思想脱贫成为新问题

    坐落在施甸四大山中的木老乡布朗彝族乡是施甸县2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也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贫困乡镇。全乡76.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为冲蚀严重、石多土薄的喀斯特地貌,群众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6.3年,严酷的自然条件、滞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群众整体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让当地布朗族彝族群众变得固步自封、安于现状。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布朗族被列为我省7个整族帮扶特少民族之一,木老元乡被施甸县列为2个扶贫整乡推进乡镇之一。两年多来,尽管省、市、县高度重视,云南中烟公司在布朗族整族帮扶项目的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7大工程建设中倾力支持,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干部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挥不足,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现象在木老元乡同样存在。

    “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做好群众思想脱贫,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已成为脱贫攻坚亟待解决的问题。”王冰凌说。

    村规民约有了新妙用

    的确,各级党委政府签订的脱贫攻坚军令状,已经把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压实”了,但作为脱贫“主角”群众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发挥、内生动力如何才能被激发?如何才能把脱贫攻坚的“主角”归还给群众,实现脱贫为了群众、脱贫依靠群众的初心?

    “村规民约既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也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和载体。群众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如果村规民约真正体现群众的意愿,其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就会发挥巨大作用。”王冰凌说。

    面对以上困惑,木老元乡在深刻学习领悟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主旨的基础上,以村规民约为切入点,发挥村规民约推进乡村社会治理载体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社会治理新途径,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角色转变。

    村规民约如何真正体现民众意愿?木老元乡坚持从村民中来到村民中去、把群众的问题交给群众自己解决的思路,由村党支部(总支)牵头,组织群众通过座谈交流、召开村民代表会和群众大会等形式,最大限度的让群众全过程参与,确保村规民约的内容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切实可行、能够落实、群众接受。

    村规民约怎样才能发挥作用?木老元乡把村规民约制定与农户争当“星级户”有机结合,将村规民约内容列入农户“评星定级”的相关条款,在全乡全面推广普遍挂星、一年评比摘星加星一次的“八星评级”活动。“八星”分别为“敬老星”“教育星”“环卫星”“文明星”“诚信星”“公益信”“感恩星”“勤奋星”,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必须遵守、哪些行为大力提倡、哪些行为一票否决以及如何奖罚、什么人或组织执行奖罚等。

    与此同时,乡级层面,由党委统筹,依托微信公众号、录入了全乡大部分群众电话号码的党员综合服务平台,以短信、微信方式对“评星定级”规则、身边好人好事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典型;村级层面,注重召开户长会、群众会和“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调动起群众参与“评星定级”的热情、相互竞争的激情;学校与社会之间,发挥好小手拉大手催化剂作用,将学校教育和乡村社会治理有效融合。一方面达到信息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营造干部之间、农户之间、村组之间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

    起源于我国北宋神宗宁熙九年(公元1076年)的千年村规民约在木老元这个民族贫困乡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和体现了“善治”作用。

    乡村治理找到新途径

    就乡镇层面而言,脱贫攻坚概括起来基本可分为三类事:一类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事,如脱贫攻坚氛围营造、产业发展规划、引进龙头企业等;一类是村民小组和自然村集体的事,如组织群众参与道路硬化、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一类是群众自己的事,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

    理清思路后,木老元乡按照分层管理、权责对等的原则,从乡党委书记至机关普通办事员、村民小组长都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及和权利对等的事务,如村民村民小组长有组织群众评星的责任、同时也有出示村民有没有被摘星相关证明的权利,形成脱贫攻坚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对于党委政府的事,党委政府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想方设法搭建平台,快速实现工作目标。

    对于村民小组和自然村集体的事,坚持“村民小组决议”制,把“主角”交还给群众,群众愿不愿干、怎么干、干些什么、出现矛盾纠纷怎么办让群众说了算,形成村民小组决议,由村理事会牵头组织或监督督促实施,把过去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变为以村民小组为主体,即把政府的事转变为群众集体的事,变“要我实施”为“我要实施”。

    对于群众自己的事,利用约束机制使其变为自觉行动。如针对脱贫攻坚中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产业扶持,很容易形成政府大包大揽的被动局面,通过实行所有扶贫项目“群众申请”制,把自主权交回给群众,引导群众形成竞争发展的意识,彻底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

    为形成一盘棋联动的社会管理机制,木老元乡让群众个体的事挂钩集体的事,以自然村为单位,将家庭星级评比结果和群众集体的事挂钩运用。在方式上,所有项目优先向没有一票否决摘星户的自然村或一票否决摘星户数较少的自然村倾斜,发挥了村规民约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联动轴心作用,让项目实施和脱贫政策中的难题通过“评星定级”得到有效化解。

    以大地村为例,该村将“八星”分为基础星、一票否决星、创优星3个层次,以家庭为单位一年评比摘星加星一次。让同时有“环卫星”“敬老星”“教育星”的农户,可优先申请教育扶持;对凡“公益星”“诚信星”“文明星”单星被摘的农户,实行申请扶持一票否决制;对积极争创“勤奋星”和“感恩星”的农户,可优先申请任何扶持。促进了群众个体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紧密协作,又在群众中形成“听党话,跟党走”的氛围,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倍加“惜福感恩”。

    布朗山乡发生新巨变

    木老元乡家庭“星级评定”、项目“群众申请”、集体事务“村民小组决议”,这种党建引领下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既压实了领导干部的责任,又发挥了群众主体作用,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呈现出脱贫攻坚人人有责、齐抓共管,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生动格局,布朗山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亮点一、脱贫攻坚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成为群众自觉行动。立界自然村是一个有27户122人的小村子,“美丽家园”行动的启动后,该村通过引入“村民小组决议”制,按照“干与不干群众说了算、干什么群众说了算、如何干群众说了算、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群众说了算、工程量规划说了算、工程质量标准说了算、村庄卫生维护村规民约说了算”的思路,先后召开户长会、理事会、群众会议28次,让“美丽家园”项目由“要我实施”变为“我要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则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党小组长组成的理事会的推动和“助燃”作用,群众从最初的“事不关己”变为积极融入,从开始的“等、靠、要”到自己的房子自己盖、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感党恩情跟党走,集体筹资180万元、主动拆除房屋及违章建筑3000多平方米、无偿腾出土地5600多平方米,围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建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了村庄布局美、人居环境优的美丽乡村。

    亮点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夯实了彻底斩断传递贫困链条的基础。教育脱贫才是木老元乡最根本的出路,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木老元乡以提升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重点,对在读大学生、高考新录取学生、中考学生、高中在读生、义务教育阶段优秀生实行重奖的政策,披红挂彩表彰优秀教师、敲锣打鼓为新录取大学生道喜、把品学兼优的大中小学生光荣榜张贴到每个村民小组等举措,营造了“尊重教师、读书光荣”的社会氛围,为彻底斩断传递贫困链条、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奠定了基础。2014年,村民何玉帮、李英德等人,因经济不宽裕,一度萌发过不让考上高中的娃娃再上学的念头。到了2017年,家里正在建房的李正一家,为了能上女儿完成学业,宁愿中断房屋建设也要保证孩子念书,女儿李仕菲最终如愿跨进了5年制大专班学堂。2017年秋节,木老元乡新考取大学的人数达15人,在2014年前后,木老元乡新考取大学的人数也就5~6人。

    亮点三、群众既思想破冰更行动突围,殡葬改革走在前列。对边疆地区来说,殡葬改革一直是个让人棘手的大问题,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此项工作的难度更可想而知。还在数年前,当地群众听到施甸将在全县启动殡葬改革的风声后,曾有不少村民聚集到村民委员会一致呼吁,抵制殡葬改革工作。2016年,施甸县殡葬改革正式启动时,全县大部分乡镇都遭遇了极大困难,此时,已将家庭星级评比和项目扶持挂钩运用的木老元乡却进展顺利。殡葬改革启动以来,木老元乡死亡人员火化率达98%、稳居全县第一,殡葬改革各项规定的执行时间比大多乡镇提前一年以上。

    “党建引领下的乡村社会治理,让木老元乡群众生活由‘灰头土脸’变得‘有头有脸’,村社干部工作方式由‘劈头盖脸’变为‘灿烂笑脸’,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由‘愁眉苦脸’变成了‘欣慰笑脸’。”木老元乡组织委员杨志诚说。(谷方灿 刘自明 郭金灿)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