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人物风采

    把希望的阳光撒进学生心田

    ——记隆阳区瓦马乡山村教师杨素美

    2017-09-08 14:53 保山日报 朱碧云

    杨素美老师衣着朴素,笑容温暖,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诠释着质朴美丽的教育理念。

    中专财会专业毕业的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走上教师这条路,而且一走就是14年。那年,杨老师的甜点生意正是风生水起。一天,一对穿着苗族服饰的母子来店里买蛋糕,母亲问孩子想吃什么,孩子怯怯的,说话很小声。孩子妈妈和杨老师说:“这孩子胆小,村里又没有学前班,到了年纪不能上学,天天在家,都怕人了。”孩子母亲的话在杨素美心里投下了石头,涟漪久久不能散去,她想起了儿时就有的老师梦,想起了那个孩子怯生生的神情,考虑了很久,杨素美决定放下手中的生意,回村里小学当学前班的代课教师。这一代,就是十年。

    十年的代课教师生涯,杨老师通过函授学习,取得了专科学历,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曾经有人问她:“你只是代课而已,那么拼干什么?”杨老师笑着说:“既然孩子们叫我老师,总得有个教书的资格,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号呀!”

    杨老师知道,自己不是师范毕业,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于是,她刻苦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教学上更是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与同事交流取经,广采他山之石,真正做到了不耻下问。办公室、餐厅、教室走廊,都能看到杨老师请教别人的身影。有人又问她:“哎呀,你又不是正式老师,而且只教个学前班,何必那么累?”杨老师还是笑着说:“管他正式还是代课,孩子的父母把孩子交给我,我得让他们从我这里学一点东西,否则我会良心不安,会觉得对不住孩子和家长们。”十年代课,杨老师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2013年底,杨老师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正式老师,在熟悉又陌生的岗位上开始了新的征程。接手二年级数学,杨老师兴奋又忐忑:高兴终于能教学前班以上的年级了,却又担心自己教不好。于是,杨老师成了全校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那个人。备课、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上网查资料、看优秀教学视频、与同事交流、向骨干教师取经成了杨老师课余时间的主业。动力来自真诚,效果出于实干,一个学期结束了,杨老师所带的班在全区期末统测中取得了全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同年,她荣获区级“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四年来,杨老师所教的学科成绩均在乡内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

    杨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她总觉得:“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无论校内还是校外,课上还是课下,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滴言行的影响,说话做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她发现学生没有早读的习惯,于是她规定每个学生8点之前必须到教室读书,她自己每天7:50就站在教室里等候大家,在一个月的监督和指导下,学生养成了早读的习惯。她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不是指手划脚,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身正为范”的师道。

    杨老师不仅在业务上追求上进,对孩子们更是有着母亲一样的爱。她的班上有一个男孩,由于父母智力有问题、家境贫困而变得性格孤僻,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差。杨老师经常与他谈心,给他买衣服和学习用品,带他看病,还派班长和他一起上学、回家……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这个孩子找回了自信,笑脸多了,成绩好了。这学期还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这样的事,在杨老师看来极其平常,她觉得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三尺讲台,是杨老师耕耘的沃土,在这里,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让孩子从我这里学到一点东西。其实,孩子们在杨老师那里学到的,又何止是一点呢?杨老师用信念、用坚守,把希望的阳光播撒进了学生的心田。(朱碧云)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