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外媒看保山

    施甸布朗山孤儿圆大学梦

    2017-08-28 09:57 民族时报 杨艳鹏 杨丽娟

    20170824A02_res15_attpic_brief

    近日,在社会爱心人士和施甸县教育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施甸布朗山孤儿王晓(化名)在带着自己的梦想步入大学校门,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噩梦来袭:父母相继病故兄妹俩成了孤儿

    王晓的家在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龙潭鲁家寨。今年16岁的王晓1岁多的时候母亲因病离世,父亲在她8岁的时候也撒手人寰,丢下了她和瘫痪在床的哥哥。临终前她的父亲把兄妹俩托付给了她祖父的堂妹李从凤。

    王晓的叔妈段体燕当时刚刚嫁到鲁家寨,面对邻居家的变故和婆婆接过的嘱托,她和丈夫李兴品、婆婆李从凤一起扛起了抚养堂哥遗孤的这个责任。

    “堂叔一家对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叔叔、叔妈、姑太对我们兄妹的照顾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王晓从8岁到堂叔家,虽然家庭负担重日子过得苦累,但李兴品肯吃苦,精明能干,叔妈段体燕贤惠善良,一家人苦累一点,但是日子在寨子里过得像模像样。

    孤儿不孤:兄妹成长有亲人相伴鼓励

    “日子再艰难,也要去上学。”这句话是李兴品夫妇经常鼓励王晓的一句话。

    王晓说:“在上小学的时候,一次我生病了,老师告诉叔叔后,叔叔着急地来到学校把我接回家,找医生、放下手中的活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病好了,又把我送去学校,再三叮嘱要好好学习。每当想到叔叔对我说过的话,我都会非常感动。”

    “我从小家庭困难,也没有好好读书,现在王晓是我们抚养长大,我希望她好好读书走出去。”王晓的叔妈段体燕说。这几个月来,段体燕一直沉浸在悲伤中,照顾了8年的瘫痪侄儿去年因身体器官衰竭去世,丈夫李兴品于今年4月因肺癌晚期去世,今后的日子还要一个人抚养两个孩子和年迈的婆婆。

    雪中送炭: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

    2011年政府实施农村孤儿专项补贴政策,此后逐步提高标准,目前王晓每月能领到1057元的孤儿补助资金,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步改善。

    2014年4月,来自江苏南京、留学德国12年的博士杜映红了解到王晓家的特殊情况后,主动联系协调,在施甸县教育局的关心下,王晓从木老元中学转学到施甸县教育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大楼中学就读。中考结束后,王晓在杜映红和班主任段老师的指导下报考了红河学院学前教育五年制大专,根据云南省教育厅文件精神,五年高职建档立卡户专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中职阶段享受国家免学费、助学金,高职阶段享受一等助学金,在校期间由学校优先安排勤工俭学岗位予以扶持等政策。

    在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王晓顺利地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求学的经济压力也有所减轻。

    施甸县委书记施继平得知这一情况后,带领施甸县教育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等单位,以及木老元乡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来到木老元大山深处王晓家,看望慰问了抚养王晓长大的李从凤一家,并给王晓一家进行了爱心捐款。

    扶贫扶智:教育扶贫开红花

    施继平深入王晓家中,一边慰问和帮助,一边要求相关部门加强教育扶贫工作,他说,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相对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等,“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

    另外,施继平鼓励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把党和政府对乡村教师的关爱支持落实到位,促进乡村教育加快发展,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同时,他要求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将爱心传播出去,大力弘扬杜博士扶持贫困山区贫困学子的精神,让爱在布朗山乡落地生根!(杨艳鹏 杨丽娟)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