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龙陵县 龙陵新闻

    脱贫路上“夫妻档”

    2017-08-09 10:37 保山日报 雷 华

    p2_b

    夫妻俩包装干菇

          p1_b

    夫妻俩洗菇

    在龙陵县平达乡平安社区大新寨的一间作坊里,记者见到了一对夫妻正在水池里洗姬松茸(巴西菇),夫妻俩不时说着开心的话儿,说到高兴处,扬起一串串笑声,几位正在干活的小工投来羡慕的目光。这是一对幸福的搭档。

    今年45岁的杨德昌初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到武警河口边检站当了一名武警战士,1992年,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杨德昌复员回乡。他不愿沿袭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几亩薄田瘦地上盘吃穿的日子,为了改变眼前的贫困生活,杨德昌用退伍安置金购买一辆拖拉机跑运输,风里来、雨里去,挣几文汗水钱补贴家用,一年下来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1995年,一位名叫张芬书的姑娘走进杨德昌的生活,婚后,两人“开”起了“夫妻档车”,跑运输之余贩点农特产品到龙陵、芒市等地出售,食露水小摊,宿鸡毛小店,有时甚至在驾驶室里过夜,钱挣得辛苦,但苦中有乐。随着两个孩子相继出世,使这个贫寒的家庭荡漾着欢声笑语。2009年初,杨德昌抓住福建莆田一位客商到平达发展姬松茸种植的机遇,在10万元红色贷款的扶持下建起了3个姬松茸种植大棚,开始新的创业之旅。

    姬松茸种植是个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由于核心技术的关系,菌种要由供货方提供,配方秘不外传。种植管理烘烤有一整套技术规范,种植户要经过技术培训才能上岗。经初加工(烘烤)后的姬松茸是出口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传统商品。每个种植大棚投资在2万元上下,材料主要是竹子、玉米秸秆、甘蔗渣等,在玉米秸秆、甘蔗渣和牛粪制成的基质上种植菌种,不施化肥,是纯天然生态绿色食品,每个使用面积500平方米的大棚,年产值达3万元至4万元之间。按9:1加工成干菇,每公斤干菇加工升值20元上下,种植户和加工户收入不菲。杨德昌和妻子先后3次参加姬松茸种植培训,掌握技术后,这对夫妻档苦心经营着3个种植大棚。

    杨德昌告诉记者:“菌种由福建一家龙头企业提供,产出的姬松茸也由这家企业不低于保护价收购,农户只负责按规范种植、采摘、加工,基本稳赚不赔。”种植大棚里,6层种植床长满了1寸多高的蘑菇,就像戴着头盔的士兵方阵齐刷刷的,好不壮观。夫妻俩开始采菇工作时,杨德昌说,技术人员嘱咐我们务必把握蘑菇采摘的最佳时机,每天早上和下午采摘两次,每次3个多小时,大棚都是遮蔽的,棚内闷热难耐,爬上爬下的,累得大汗淋漓腰酸背疼。夫妻俩的午饭一般是在棚里凑合着吃,下午的劳作基本上是上午的翻版,困了,只能躺在棚里打个盹。“只有数钞票的时候不困,其他的时候都是困的。”杨德昌玩笑着说。晚上,棚内已是漆黑一片,夫妻俩戴着头灯采菇。两束头灯的光束穿梭在菌床之间,他们各自安静地干活,不时说上几句家常话,有时妻子会吼上几嗓子,唱上几支山歌,杨德昌也会对上几首,颇有相濡以沫、共创美好未来的意境。“我老婆年轻时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山歌手,这几年生活负担重了,山歌唱得少了,只有心情好的时候,才唱几支。”杨德昌说。采完菇回家已是夜里10点了,杨德昌小心地开着载有鲜菇的车,车灯划破了夜的沉寂,“这茬姬松茸出手后,把这辆拖拉机卖了买辆新皮卡车开,让你坐车也舒服点。”杨德昌对妻子说道。

    2011年,杨德昌投资12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年加工鲜菇100多吨的姬松茸烘烤厂,牵头成立了龙陵县德昌姬松茸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户18户,以为每户种植户提供8000元至1.5万元建棚款,产品包收购,所垫资金在交售产品中扣除的方式,发展联营户15户种植姬松茸27个大棚,其中:建档立卡户8户,每户建起1至2个大棚,构建起“专业合作社+联营户+农户”的经营模式,“抱团”闯市场。杨德昌每年实现收入30多万元,社员户、联营户也有几万、十几万元的收益,常年吸纳1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力加入到产业链上,有了稳定的收入。

    富了不忘穷乡亲的杨德昌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力所能及地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村民李家会一家6口人三代同堂,没有稳定工资收入,靠夫妻俩打短工度日,生活过得艰难。杨德昌与李家会结为联营户,提供了4万元扶持资金,并为他家争取到2万元政府优惠贷款,建起3个姬松茸种植大棚。为了让李家会夫妻尽快掌握姬松茸种植管理技术,杨德昌手把手地教李家会种植管理技术,种头茬菇时,杨德昌和妻子连续2天扎在李家会家大棚里“传帮带”。在杨德昌夫妻悉心指导下,李家会家的3个种植大棚第一年实现产值10.4万余元,还不到一年李家会家就实现了脱贫。以后每年产值稳定在12万元上下,生活逐渐好起来了。现如今,李家会建盖了高大气派的新房,添置了高档家用电器和摩托车,日子过得滋润了。李家会感慨地说:“如今政策这么好,有政府和党员致富能手帮扶,如果再穷,就说不过去了。”(雷 华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