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龙陵县 龙陵新闻

    情注贫瘠热土

    ——省接待办挂钩扶贫龙陵县龙山镇核桃坪村纪实

    2017-06-21 16:21 保山日报 雷 华

    “驻村干部下了乡,有了困难他们帮。吃住劳动在一起,群众脱贫有希望。”这是龙陵县龙山镇核桃坪村农民为驻村干部写的一段顺口溜。自云南省接待办挂钩龙陵县龙山镇核桃坪村以来,一年多时间,驻村干部身在贫困村,心在贫困户,为贫困户排忧解难,为贫困村增加收入,成了贫困家庭的贴心人和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把准脉破穷障

    龙陵县龙山镇核桃坪村8个村民小组348户1583人,零星地分布在两个深山沟里。省接待办下派到核桃坪村的3名干部入村后,用了8天的时间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通过走访群众、深入调研,“横到边、纵到底”,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采取“五优先”(五保户和低保户、无房产和危房户、重大疾病和残疾户、因灾返贫和因病返贫户、因学和因老致贫的优先)、六看请(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家中有无病人躺在床、六看收入来源有没有保障)的办法,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帮扶人签订责任状。确定了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74人,每户一份《扶贫手册》,一村一张作战图,形成在册贫困户家家有人扶、户户有人管的局面。

    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空壳是制约核桃坪村发展的主要问题。自上任第一天起,省接待办派驻核桃坪村扶贫工作队长兼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姜硼昆,就和一起来的扶贫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8个自然村寨348户农家。与村“三委”班子达成共识,巩固提升核桃、茶叶、烤烟、黄山羊产业,大力发展中草药、中华蜜蜂养殖业和电商。引进和协调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实施了村庄道路硬化、村卫生室改扩建、村完小迁建、移民搬迁、电商平台建设等一批项目,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筹措资金110万元(省接待办30万元),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社+电商+职业养蜂人+立卡贫困户”的模式,发展中华蜜蜂养殖业。界定了13个养蜂点,聘雇了12名养蜂能手,养殖中华蜜蜂1100箱(巢),带动群众养蜂300多巢,每年总收益的20%给养蜂能手、10%留给村集体经济、70%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村164户立卡户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立卡户赵德宏一家5口人常年围着几亩薄田瘦地盘吃穿,养羊大户、党员致富能手赵德昌与赵德宏结为帮扶对子后,以3:7分成(赊养户占7成)的方式,向赵德宏提供30只黄山羊养殖,去年出栏26只,实现分成收入1.8万余元,养殖的23巢蜜蜂也有了收入。今年又赊养了36只黄山羊,到3月末,已出栏24只,获取分成1.7万余元。全村有12名致富能手以向贫困户赊养黄山羊、生猪、蜜蜂帮扶立卡户29户,群众生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抓产业拔穷根

    走进红木寨立卡户张安礼的林间野生石斛种植园,一丛丛被捆绑依附在常绿乔木树杆上枝杈间的紫皮石斛挂着水珠生机盎然,树隙下的一缕阳光照着正在绑扎石斛苗的张安礼。见到记者,一脸灿烂的张安礼高兴地说:“驻扶贫工作队员给咱送来12000株石斛苗种植在活树上,明年就有收益。活树种植的石斛每市斤销售100多元哩,亩产石斛鲜条100多市斤,亩产值达1万多元,我家也有了一本‘绿色存析’了。”

    紧扣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姜硼昆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对产业类别、群众需求,精准施策,制定帮扶计划。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采取“长短结合、以短补长、以长促短、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举措,在冷凉山区大力发展核桃、茶叶、草果、石斛、蜜蜂、黄山羊等产业,在温热区重点发展烤烟、中草药等产业,构建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劳动力掌握1至3门致富技能的目标,有效克服短期脱贫现象。去年,核桃坪村挂包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共争取村组道路、产业扶持等项目资金780.45万元,其中:省接待办和驻村工作队员协调争取452.45万元,引进3家龙头企业以提供技术、产品包收购的方式,举办种养加工业技术培训班13期(场),培训村民600余人次,使每户村民有了1至2名掌握1至3门致富技能的劳力等。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06元,2015年脱贫68户,2016年脱贫84户,已实现全村脱贫。

    孙家地寨立卡户何发佑一家4口人,妻子弱智,两个孩子还不到上学年龄,全家靠低保和小何打零工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驻村干部按照一户一策、靶向治疗的要求开出了药方:为何发佑在离家不远的茶叶加工作坊谋到了一份长期临时工的工作,每月1500元工资,以便就近照顾家;送上了2只能繁母羊,协调了6000余株石斛苗让小何在自家山林里种植,利用2000元产业扶持入户资金改扩建了畜圈,在林地里养殖土鸡300多只,让小何有了用武之地,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对脱贫信心满满。去年,何发佑家出栏了2头肥猪,出售了200多只土鸡、1100个鸡蛋,母羊产了3只羊崽,全家收入3万多元,摘去了“穷帽”。

    抓载体拓富路

    村民赵德留虽然有养殖蜜蜂的经验,但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养殖规模小、收入低,每年销售蜜收入仅够全家的油盐钱。去年,赵德留被村里聘为职业养蜂人管理着100箱(巢)中华蜜蜂,接分配协议他每年有2万余元的收入,成为村里首批年薪制农民,而最让他高兴的还是自己多年积累的养蜂经验派上了用场。

    按照把贫困户吸纳进产业,把产业包装成项目的思路,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三委”班子商议决定,以“支部+专业合作社+电商+职业养蜂人+立卡贫困户”的模式,养殖中华蜜蜂1100箱(巢),把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吸纳进产业链参与分红,每户每年有4306元的收入,随着蜜蜂的繁殖(分巢)蜂群的扩大,收入年年在增加。同时,投资7万元建起了核桃坪村电商(佧佤翁系列产品)平台,线上与国内100多户商家联网经营,线下连结种养加工业大户,畅通了农特产品“绿色通道”,解决了山区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

    “今年一季度蜂蜜收了800多市斤,全部由村里的电商平台以每市斤65元价格收购,实现产值5.3万多元,下一季蜜产量要突破1000市斤,还分巢了(繁殖)了23窝(巢)蜜蜂,这个产业就是张‘增值卡’,年年在增值哩!”正在整理蜂巢的赵德留说。

    村委会里的“佧佤翁系列产品”电商平台上,操盘手冯云燕正在点击鼠标进行线上交易,柜台上陈列着核桃、石斛枫斗、蜂蜜等10个当地的农特产品。小冯介绍,去年3月,在省接待办和大连理工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建起了电商平台开办了淘宝店和一个微店,投入运营一年多来,已实现销售收入11.2万余元,不少农特产品卖到了好价钱。为村民购进各类商品8.92万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村民李金美盯着电脑页面选购石斛鲜条烘烤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家门口的‘电子超市’真方便,货物种类多,选择余地大,还可以侃价,送货到家,实行‘三包’,我买台烘烤机加工石斛枫斗,每台比到县城买便宜着100多块钱哩。”核桃坪有300多户村民从事石斛枫斗加工,每年加工总收入700多万元,枫斗加工让这个贫困山村的多数人家有了一本“活期存折”。

    心里装着贫困群众,竭尽全力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的共同心声。村民王双期患颅顶骨畸形常年卧病在床,欠下了十几万元医疗费,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成了贫困户。为了帮助王双朝家走出贫困,省接待办干部为其联系了昆医附一院的专家为他做手术,在昆明住院治疗期间,省接待办干部职工多次到医院探望。王双朝病愈出院后不能干活,姜硼昆就请王双朝的妻子参加村里举办的石斛枫斗加工技术培训班,结业后让她教会丈夫做枫斗,王双朝感到生活充实了,夫妻俩每月加工石斛枫斗收入有1000多元,对过上好生活的信心更足了。同时,驻村扶贫工作队争取到5万元资金,建立起核桃坪村“关爱帮扶贫困学生”基金,目前,已有6名学生得到救助。(雷 华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