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昌宁县 昌宁新闻

    问渠何能甘如醴 擒得玉龙涌清泉

    ——昌宁县 “水务服务能力示范县” 建设见闻

    2017-05-25 16:11 保山日报 国平 吴再忠

    初夏时节,位于昌宁县鸡飞镇邑等村五甲坡的云南中麒果业科技有限公司万亩柑橘基地里,长龙般的引水钢管横卧丘壑之上,汩汩清泉沿自动灌溉系统在柑橘树下延伸,整齐的果苗在平整的梯地里快乐成长……站在基地观景台上看着眼前的景致,昌宁县水务局勘测设计队副队长李守鑫似乎看到了满园的丰收画面。“这是水务服务能力建设的成果。”他说,2016年,县水务局将鸡飞镇内的所有水利设施确权给镇政府,镇政府又将其交给新成立的“源润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管理使用,前三年,中麒公司每年交给合作社水费和管护基金28万元,仅这笔水费就足以保证管护全镇水利设施费用和合作社人员工资……

    五甲坡柑橘基地,只是昌宁县水务服务能力建设的一个缩影,和这里一样,昌宁许多有源活水正化为汩汩清泉,潺潺滋润着城乡大地。自2016年开展“水务服务能力示范县”建设以来,昌宁县积极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基层水务服务能力,为县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水保障。

    搭框架:三级服务体健责明

    “通过服务能力建设,现在感觉管理起来更加规范,水务站、专业合作社、农户用水协会的体系运行起来更加顺畅,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建设、管理、维护等服务。”鸡飞镇水务站站长李守瑜这个基层一线的老水务人感触很深。

    从1986年参加工作开始,李守瑜就一直在鸡飞从事水务工作,亲历了31年来基层水务工作的发展变迁。谈到水务服务能力示范县建设带来的变化,他说:“现在我们水务站已经实现了基础设施、队伍建设、装备物资、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过去事无巨细需要管理,变成了现在主要做好技术指导、项目监管、工程规划管理,具体的一些事务,由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和用水户协会、村级水务员去处理。”

    李守瑜介绍,围绕“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高效率”的目标,鸡飞镇成立了昌宁县源润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规范了10个村用水户协会建设与管理,聘请责任心强、有威望的群众为村级水务员,划片负责水库、渠道、小水塘、管网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建后有人管。构建了群管为主、干管为辅、干群结合的新型农民用水服务格局。水利设施使用权归用水专业合作社、管理权归用水户协会,田间工程、入户管道“三权”归企业和群众。水源工程、主管网、主沟渠、主储水设施管护由协会负责维修维护,田间设施由用水户、用水企业负责管护。村级水务员、管理员由集体讨论选定,并明确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群众用水价格通过村民代表“一事一议”研究决定。“合作社的建设,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水利有人建没人管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以水养水’的良性发展路子。”

    鸡飞镇只是昌宁县基层水务服务能力建设的代表之一。自2015年被列为全国100个“农田水利建管模式改革示范县”以来,昌宁县深化改革、创新载体,不断提升水务服务能力。县水务局优化了机构设置,理顺了体制机制;各乡镇统一标准、统一样式建起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水务站,每个站视情况核定3至5名编制;124个村(社区)各选配1至2名水务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16年确定为“全省水务服务能力示范县”后,昌宁县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服务体系,在各乡镇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由乡镇政府将已经确权的水利设施交给合作社使用,合作社在各村成立1至2个“用水协会”,实行划片管理、使用水库、渠道、小水塘、主储水池、管网等水利设施,负责经营水资源。这一架构构建起了科学的县、乡、村三级水务网格化服务体系,做到了水利工程有人建、建后有人管、服务有保障。

    “现在的基层水务工作有了‘脚’,服务更加及时有效。”李守鑫介绍,根据《昌宁县基层水务服务能力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昌宁县还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和办公基础设施建设,依法治水、管水正逐步迈向规范化、科学化。

    激活力:多元主体同频共振

    “昌宁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第一产业仍然是昌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句话在昌宁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尤其有分量。”昌宁县水务局局长罗勇说,“在农村,人民群众最盼望的是有更多的水利项目、有更好的水务服务。”

    这两个“更”该如何做到呢?昌宁县在水务服务能力建设中,在项目投资上除了循序渐进的国家投资外,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初步实现了水利项目政府建、社会管。2016年来,累计完成37770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与产权人或使用人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管理权、使用权和维修养护责任,发挥了广大用水户的建设主体作用。同时,以“昌宁县昌润水务投资公司”为全县水利建设融资平台,盘活了现有水利资源资产,提高了融资能力,放大了财政资金效益,采用“PPP”等建设模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昌宁县副县长杨朝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依托平台融到水利资金11.5亿元,立新、二道桥、磨刀河3座水库“PPP”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针对县水务局和乡镇水务站工作点多面广、人少事多的实际,昌宁县积极探索,以“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用水户协会”的方式,构建便捷完善的服务网络,发挥合作社、协会和广大用水户的主体作用。至今已组建了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47个,各合作社作为项目法人,能够进行招商、融资等工作,参与申报水利项目和建设,充分发挥了合作社服务窗口、建管主体、融资平台3大功能。

    流水不断、清泉处处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切实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昌宁县在全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县级总河长、副总河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负责领导全县河长制工作和12条重点河流、4座中型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乡镇主要领导则担任重点河流流经在本乡镇段的乡级河长。村级河长负责境内河库塘渠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河库塘渠巡护等工作,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坐在鸡飞水务站的院子里,李守瑜拿出手机,打开“昌宁县水务通”APP,查看起了境内9座水库的运行情况。李守瑜说:“过去得靠一个一个水库地跑。有了这个水务通,不用到现场都能掌握主要水库、河流的运行情况,非常方便。”李守瑜所用的APP,正是昌宁县水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内容,2016年以来,昌宁县实施了“互联网+基层水务”工程,做到了“一机在手,水务信息全有”。

    “现在县局、镇水务站、专业合作社、用水户协会、村级水务员的责任更加明晰,建管用各个主体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再有了信息化系统的支撑,感觉就是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增强了。”对水务服务能力建设带来的变化,李守瑜这样说。

    润民生:纯净清泉泽被城乡

    兰国云是昌宁县鸡飞镇邑等村背阴山村民,在地头,他告诉记者,他家有2亩多灌溉地,每年交给协会30多元钱的水费,即可保证用水。作为村“用水协会”会员,兰国云也是协会的7个用水管护人员之一,他说水价是根据具体情况“一事一议”确定的,平时大家都能做到节约用水,如遇需要出工出力时,大家都会去维护水渠等水利设施,保证沟渠管道随时有汩汩流水。

    “我们邑等村是老旱区,过去因为源头水库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一直为用水发愁,直到2012年实施了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后,才使设施完善,让水供应顺畅了起来。”邑等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会计张国宏说,“水来后,如何管好用好又成了新的难题。经过村民‘一事一议’的方式商议后,采取灌溉用水按二轮承包面积旱地每亩收费20元/年、水田每亩收费25元/年,人畜饮水装表到户1.5元/方收取水费。2016年收取水费6万余元,扣除人员工资后,还结余1万余元,用于管网、渠道设施的维护和协会工具设备的购置。”

    有了供水的保证,加之实施了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邑等村小五甲坡的3000余亩半荒地引来“金凤凰”,云南中麒果业有限公司选择在这里建设柑橘种植基地。基地采取与农户流转土地,又在当地招聘管理人员,并向群众发包管护的方式运营,让当地许多群众的土地升值。下五甲村民小组村民李天华在基地内有土地11亩,以前种植烤烟、甘蔗每年最多能获得收入1万余元,家里要供两个高中生让他们夫妻发愁不已。公司入驻后,他家的土地在头三年每年可获得流转收入5500元,李天华被聘请为管理人员每月收入2000元,其妻子承包了一片果园每年可实现收入2万余元。同时,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李天华还养起了猪,每年可实现纯收入3万元。“现在两个娃娃即使都考上大学,我们两口子也不用担心了,我们这是享了政策的福、享了改革的福、享了水的福!”

    澡塘村大平地村民小组村民施瑞宏也享到了福,不过享福方式与李天华不同。因为他是一名村级水务员,负责管理中型水库明山水库南北干渠和村民小组及中学的人饮工程,他现在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渠巡查,疏通一些小的堵塞,然后到管理的人饮工程片区去巡查。他每年可实现“水收入”1.6万元左右。今年,他又在干渠旁边用自己的地和租来的地种上了100余亩的甘蔗,目前长势非常好,预计可实现亩产7吨左右。

    县水务局局长罗勇表示,昌宁县水务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努力,让全县人民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全县小(一)型以上水库全部得以除险加固,人均建成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水土流失、中小河流河堤得到有效治理,为全省基层水务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董国平 吴再忠 杨 健)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