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龙陵县 龙陵新闻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土地流转(整治)的勐糯实践

    2017-05-22 16:58 保山日报 雷 华

    “国家政策暖民心,土地整理到农村;国家扶持民努力,共建文明新农村……”这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是龙陵县勐糯镇田坡社区小半金坝傈僳族移民麻光春,在亲身经历了土地整理,目睹了移民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潜心创作的,并配上打歌调在移民新村传唱。这首顺口溜唱出了广大移民的心声,洋溢着满满获得感。

    2004年伊始,勐糯镇共实施土地整理、补充耕地、兴地睦边等土地整治项目8个,完成投资5873.71万元,已完成建设规模2629.91公顷(39448.65亩)、新增耕地722.6362公顷(10839.54亩),为易地搬迁安置点平整场地1.65万平方米,并修建了部分村庄道路和文化基础设施。实现了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田、水、路、林、村、文综合布局的目标,为土地流大规模转创造了条件。龙陵县依托土地整治项目,在土地流转中产生的勐糯“褚橙模式”和“范大叔样本”,就是从农业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子上解决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

    褚橙模式:农民变工人

    走进龙陵县勐糯镇东山沿着盘山而上的水泥公路前行,可见依山而建的一块块梯田里一行行1米多高的褚橙长势茂盛,一条条机耕道、灌溉沟渠和输水管道纵横交错,数十间单元(工)房点缀在橙园里,工人们驾着耕作机在橙地里开沟施生态肥。

    2014年10月,龙陵县引进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在勐糯镇建设3万亩褚橙基地项目,共涉及农户1031户5959人。项目区的土地大部分是土地整理过的耕地,减少了投资方的生产成本。恒冠泰达公司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土地,将土地以25亩或35亩为一个基地单元,配套建设一幢单元(工)房供工人居住,每个单元配置2名产业工人,土地流转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在未挂果前4年,每棵每年按15或16元支付工资,让他们成为农业工人。“褚橙”产业链上的生态肥、包装箱生产、深精加工、储运等可以吸纳6000多名农村劳力就业。公司生产有机肥用的牛粪200元1吨、羊粪400元1吨、庄稼秸秆200元1吨,每年为农户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公司有机肥厂投产以来,已生产有机肥2万余吨。

    走进田坡社区青树寨移民黄定厚家宅院,一正两厢的院落整洁干净,架在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黄定厚一家三代同堂6口人,妻子、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子。谈起异乡新生活,老黄说:“我的老家山高坡陡水冷草枯,辛劳一年难混温饱。1998年搬迁到这里后,生活生产都方便了,土地整理后种的甘蔗、香料烟都增产了,收入增加了,吃穿不愁了。前年向恒冠泰达公司流转土地24亩,我儿子和儿媳被招进褚橙基地管着2500棵褚橙(一单元),每棵每年管理费15元,“褚橙”投产后还有利润返回,小俩口都变成按月关饷的工人了。这几天,他俩正在给褚橙施生态肥呢。我做几个蜂箱养上20多箱(巢)中华蜜蜂,增加点家庭收入。”

    社区主任范积旺介绍,青树寨107户移民是1998年从镇安、龙山、碧寨等乡镇迁入的,落户异乡19年,已基本上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2015年初,每户向恒冠泰达公司流转土地5亩至30亩不等,土地流转户有的被招收进褚橙基地管理褚橙、有的被招收到生态肥厂当工人或干零工,每家有1至2人在基地就业,每月每人收入2000元至5000元不一,土地流转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范大叔样本:入股分红变股东

    “这几天,咱心里特高兴,昨天刚发了工资,今天又分入股分红,推销合作社的产品又得了一笔提成,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我和妻子都成‘四金’农民啦。”4月5日上午,记者在勐糯镇“范大叔”私人定制蔬菜家庭农场采访时,立卡贫困户余国苍告诉记者。余国苍把3.5亩土地流转给“范大叔”私人定制蔬菜农场,并加入了专业合作社,他和妻子被招收到农场工作,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范大叔”私人定制蔬菜家庭农场是勐糯镇农民企业家范耀德投资兴建的。总投资2900万元,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成了部分基础设施,已种植精品蔬菜17个品种300余亩,成立了龙陵县华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党支部,吸纳61户土地流转户为合作社社员(立卡户6户),成立了一个农特产品加工厂和2个实体商店,以“互联网+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同时,投资1800万元,流转经过土地整理的土地1600余亩,建成标准化牛圈4000平方米,饲养商品牛350余头,林下养殖土鸡3000多只,以“基本工资+提成”的分配方式,使用农民工100余人。“范大叔”系列产品俏销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去年实现销售总值2400万余元。土地流转户除获得土地转让金外,农场招收每户1至2名劳力进场务工,场方从每年的蔬菜销售总收入中提取30%分给土地流转户。干水果、畜禽种养殖基地100多名工中来自建档立卡户的有57人,人均月收入有3000余元,年末还有提成收入,稳定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农场销售经理杨春恒介绍,为了帮助流转土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尽快脱贫,场里采取无偿提供种子、生态肥、技术,按保护价收购产品等方式,让在农场打工的6户建档立卡户每户返租2至3亩土地自己耕种,收入归自己。建档立卡户胡云凤夫妻俩返租土地3亩种植精品蔬菜,通过农场的电商平台产品卖到了好价钱,年收入达6万多元。胡云凤说:“除了按年领取土地转让金,我和丈夫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年末还有合作社股金分红,这日子有奔头了。”“过去,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小打小闹,一年下来至多挣个几千块钱,现在土地流转成块成片,不但好耕种了,效益也好了。”胡云凤的丈夫接过话茬说。

    “有了订单就吃了‘定心丸’。前几天,我从网上接到昆明一大超市的土鸡蛋订单,每公斤能比市场价高出1角8分钱,还要3000公斤小米辣。”杨经理高兴地介绍说。记者看到,一块块平整的耕地,渠相连、路相通,连片种植的300多亩精品蔬菜已进入收获季节,10多位工人有的在采摘西红柿、青辣椒、黄瓜,有的在毗连的生态养鸡场里拣鸡蛋,有的在装箱准备外运。

    过去,“订单农业”只局限在某一个农业产业和某一个农产品,利润环节农民参与分配和获益的较少。龙陵县依托土地整理改善的农业基础设施,着力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合作社引领、标准化生产等环节,让农民在生产、加工和销售多个环节吃上利益的“定心丸”。(雷 华)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