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昌宁县 昌宁新闻

    昌宁县易地扶贫搬迁“4.3”模式成效初显

    2017-03-29 11:11

    本网讯  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昌宁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三项原则确保搬得出、三重保障确保建得起、三用结合确保用好钱、三个引领确保能致富”“4.3”模式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已完成安置点规划评审58个,转用土地3998.26亩,基础设施完工37个;确定集中搬迁对象4579户17950人;抽取宅基地4007户;开工建房3537户,房屋主体完工1507户;到位贷款资金5亿元全部拨付至乡镇,2016年度无偿补助资金1.1661亿元计划已下达。易地扶贫搬迁“昌宁模式”得到各级认可,共有16个州市、52个县区、1221人次到昌宁县参观考察。

    “三项原则”确保搬得出。一是群众自愿原则。通过群众自愿报名、乡镇排查摸底、县扶贫办筛查初定、县委政府审查4个环节,确定搬迁户。全县规划建设安置点58个,搬迁4942户19776人。并制定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时间表,分解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其中:2016年搬迁3796户15168人;2017年搬迁1146户4608人。二是精准识别原则。通过“一访四察”,精准识别4类搬迁对象:生存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1556户6241人;地质灾害威胁的720户2867人;交通出行不便的1146户4585人;居住分散、发展基础薄弱的1520户6083人。三是选址科学原则。坚持“就市、就路、就众、就便、就医、就学”的原则,科学规划选址。其中:11个安置点选址在集镇周边,10个安置点选址在交通方便区域,37个安置点选址在中心村落。  

    “三重保障”确保建得起。一是规划保障。按照新村寨、新产业、新生活、新环境、新发展,居住集中、土地集中、项目集中、基础设施集中、公共服务集中的“五新五集中”目标和“适宜人居、厨卫入室、人畜分离、功能完善”的原则编制总规和详规。户型设计上,提供5种民族共16种户型图,满足不同搬迁对象建房需求。二是用地保障。落实58个安置点面积3326.8亩,其中:农用地转用2475.2亩,集体预留土地527.4亩、存量国有建设用地203.7亩、废弃土地利用120.5亩。三是资金保障。通过三个渠道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无偿补助资金2.4亿元,已到位13661万元;融资贷款7.85亿元,已到位5亿元;县级投入1.21亿元。  

    “三用结合”确保用好钱。一是严格用。建档立卡贫困户6万元/户和随迁户1.5万元/户无偿补助,通过“一折通”分四次拨付,启动建设、第一层房屋封顶、第二层房屋封顶、竣工验收按四部门整合资金来源分批拨付。搬迁户6万元/户农发行建房贷款,按照“建房户申请→村委会审核→乡镇把关→县指挥部、承贷公司、财政局会审→县政府审批→承贷公司与农户签订贷款合同→拨付到户”的程序拨付贷款。搬迁户8万元/户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按照“乡镇申请→县指挥部和县直相关部门会审→县政府审批”的程序,预拨基础设施建设概算总投资的30%,作为启动资金,其余资金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采取“小额勤调”的方式进行核销报账。二是规范用。贷款资金严格按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实行承贷公司、农发行、财政局、指挥部、县政府“五方监管”,签订监管协议,履行监管职责。三是安全用。以乡镇小额信贷工作站为平台,采取“五户联保”,提供贷款担保,按照《云南省小额信贷扶贫管理办法》发放贷款资金。同时,县财政拨付2000万元资金作为风险补偿基金,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确保贷款安全。  

    “三个引领”确保能致富。一是基层党建引领。坚持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双推进”,每个安置点选定1名“脱贫发展书记”,组建一支由乡镇挂村领导、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脱贫发展书记、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四人搬迁攻坚队”。二是整县推进引领。2016年起,县级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专项用于精准扶贫整县推进。资金使用安排上,优先改造提升迁入地的农田、水利、道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集中解决搬迁户生产发展、公共服务等问题。三是产业联动引领。一产抓规模,适宜发展农业产业的25个安置点,重点实施“三提四养”工程。种植业上,重点在“提质提速提效”上下功夫,走规模化、工业化、品牌化、生态化的道路,打造茶叶、中药材、柑桔3个万亩农业庄园;养殖业上,重点在养牛、养猪、养羊、养鸡上下功夫,每个贫困人口只需养1头牛、2只羊、2头猪、80只鸡就可以脱贫。二产抓集群,适宜发展加工产业的11个安置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扶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搬迁户”的利益联结体,带动搬迁农户增收。三产抓旅游,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13个安置点,在村庄风貌、民居样式和功能设计上突出旅游功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到既是易地搬迁安置点,又是美丽宜居乡村,增强搬迁群众持续增收能力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李美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