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记忆保山

    文化档案:王宏祚文笔塔名联赏析

    2017-02-08 10:31

    保山最古老的名胜古迹——易罗池,位于城区西南的莲花山下,风景宜人,池水清冽,自古以来有多少名人骚客留下赞誉的诗、词、名联。其中有被誉为“永半朝”之称的王宏祚在保山易罗池后的大雁古塔曾留有一联:  

    山拥千峰低日月,

    塔悬双照矗云霄。

    QQ图片20170208093953

    QQ图片20170208094006

    王宏祚(1603-1674),字懋自,号玉铭、思斋,云南永昌(今保山)城人,出身官宦世家,做了明清两朝官员。其自幼博闻强记,明崇祯三年( 1630年),考中举人,先后任蓟州知州、户部郎中。明灭清兴,清顺治元年(1644年)任岢岚兵备道,次年调任户部郎中。这时清廷平定中原,坐镇北京,一些明朝官员四散逃逸。而王宏祚却在兵荒马乱中收集整理散乱在全国各地的户籍、图书,主修《赋役全书》,不料仕途受重,相继升任太仆寺少卿、太保仆寺卿、郎中、户部侍郎等职。期间,一边主政一边修书,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赋役全书》修成,呈送清顺治皇帝赐敕谕,而深得赏识,又擢升为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次年又进太子太保。清康熙三年(1664年),调任刑部尚书,康熙八年(1669年)又任兵部尚书。

    QQ图片20170208093918

    当时清廷共设有6个部,他先后任了3个部的职务,所以对其有“永半朝”之称。王宏祚身居朝中,却常以家乡为念,为倡导对云南的治理,写了《滇南十议疏》,多次面奏皇帝。他主张“敬贤能,安抚民,相助穷壤,培养人才”等,切中时弊,实施后深得民心。

    王宏祚还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在回家乡安葬母亲时,在保山城九隆岗第五峰的半山腰建盖佛教庙宇——梨花坞,内塑观音佛像,供世人朝拜。

    QQ图片20170208093932

    康熙九年(1670),王宏祚告老还乡,康熙皇帝念他的功劳特许他保留俸禄,用以养老。因途中染病侨居江宁(今南京),于康熙十三年(1674)客死江宁,朝廷为他举行了祭葬,赠谥号为端简。

    易罗池的风光,除了“濯缨亭”、“天一阁”外,历来被人们称道的还有五景:“龙池夜月、泉涌连珠、雁塔倒影、文房四宝、白沙甜水”。当年,王宏祚是择其“雁塔倒影”、“文房四宝”禺意和易罗池边山的秀美景色题写了此联。

    “雁塔倒影”。池畔北岗上,建有十三级浮屠,高矗晴空,对有白云悠然拂过,鸦鹊飞鸣其间。倒影进入粼粼清泉池水中,如明镜般清晰,俏丽而引人诗思。

    QQ图片20170208094022

    “文房四宝”。易罗池上主要的建筑设置为一池、一塔、一亭,池象砚,塔如立地巨笔,亭似砚中之墨。人们又将保山方城,街道纵横有矩,喻为一张有格的宣纸,遂综合为砚、笔、墨、纸文房四宝。还有人将保山坝东南的四角山,比拟为笔架,给巨大的笔以搁置处所。老一辈保山人,常以这文房四宝夸示于人。他们认为,保山在明清时代,文人辈出,被誉为文献名邦,正因有此文房四宝之故。

    上联中的“拥”:前呼后拥。“千峰”是指形容山峰多而高。“低”释义:地势或位置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下,与“高”相对,低空,低地的意思。上联的大意是:易罗池边的山前呼后拥多而高,但与塔相比,塔高耸雄伟,压过了千峰,看低了日月。

    下联中的“悬”:是挂,吊在空中。“照”的含义为光线照射、对着镜子看自己等。“矗”释义:直立,高耸、矗立。“双”:两个,一对。下联大意是:在太阳的照射下大雁塔倒影在易罗池中,塔高高的悬在空中矗立在云霄中。通过“塔”、“山”的对比,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塔之高耸雄伟,压过了千峰,看低了日月。使塔的形象分外高大,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不失为佳联名对。(责任编辑:杨永明)

    注:档案保存于保山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姜永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